在艰难时微笑,在顺利中奋起
中国盲文出版社 贺世民
贺世民,男,1983年生于河北省邯郸市。1987年由于意外触电事故失去双臂,后在父母的辛勤培养下练习用脚生活、学习的能力。如今,他已是中国盲文出版社一名优秀的编辑。他的成长历程,充满着激荡人心的生命力量!
一、艰难求学,为折翼的人生重拾腾飞的翅膀
1990年,贺世民克服各种困难进入普通小学就读,并凭借优异的成绩于1996年顺利考入中学。由于品学兼优,在中小学阶段他多次被地方媒体报道,成为了学生们争相学习的自强不息的榜样。
1999年,贺世民考入邯郸市重点高中,第二高级中学,成绩始终优秀,多次获得奖学金和三好学生表彰。2002年,贺世民迎来了人生中最重大的考验之一,高考。虽然考前已经明知几乎不可能有机会通过国家高招体检录取,但面对这一既定的命运,贺世民没有屈服,他还是毅然选择了参加高考报名。因为他有着一个坚强的信念:只要自己做得出色,就一定能赢得机会敲开梦想的大门。最后经各级教委批准后,贺世民带着父亲亲手制作的伴随他12年寒窗苦读的桌椅走进了高考考场。
两天的考试过去了,剩下的是漫长的等待!终于,贺世民等来了一个好消息,一个让他都难以置信的好消息:他考了613分,位列邯郸市文科第4名、河北省文科第21名。如此出众的成绩由一名用双脚答题的考生获得,立刻引来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河北省各级残联组织为了能够给他争取一个进入大学的机会开展了各项工作,省内外的媒体也对于这一事件争相报道。2002年9月,贺世民的故事被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报道,他自强不息、顽强与命运作斗争的精神传遍了大江南北。
在中国残联和教育部的协调与努力下,贺世民终于如愿迈入了北京师范大学的校门,成为了这座国内知名的百年学府接收的第一个残疾人大学生。为了儿子读书,贺世民的父亲不得不放弃了工作,在北京租了一间极其简陋的小房子照顾他的饮食起居。缺少了收入来源又增多了花销,父子俩只能过着拮据的生活,这一过就是七年。为了把握难得的求学机会,贺世民在文学院学习的同时还根据兴趣选修了第二专业心理学,而这几乎占去了他整整两年所有周末和平日课余的时间。为了表彰贺世民自强不息的精神,2003年,邯郸市政府授予他“十大杰出青年”荣誉称号。
二、明确目标,在奋勇拼搏中积攒生命的能量
在大学里,随着知识的丰富和视野的开阔,贺世民对于未来的目标越来越明确:他希望将来从事与残疾人服务的相关事业,帮助更多像自己一样的人,以感恩社会、回馈社会。
2006年,面对保送研究生的机会,贺世民选择了“特殊教育”这一与残疾人事业密切相关的专业作为了自己的研究生学习方向。但他也深知,知识不等于能力。为了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贺世民积极地进行各种锻炼。
在研究生就读期间,他和同学共同组织成立了以帮助大学生就业为目的的学生社团。为了帮助学生寻找实习机会和普及就业知识,他主动出击,多方联系,积极调动各种资源,组织了多次大型校园活动。社团也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就成长为了校园知名社团。在这一过程中,他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曾心力交瘁,但始终无怨无悔。因为他知道,在帮助了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将从中锻炼出各种组织协调、交流沟通的能力——这些能力日后将使他受益无穷。
毕业前夕,贺世民在北京市盲人学校采集论文数据,并义务给一个班级组织戏剧课外活动。在了解到盲孩子们喜欢听相声后,他主动联系德云社,希望他们能为北京盲校的师生进行一场义演。经过多次联络,义演成功举办,并最终为每个盲生争取到了一个MP3的助学支持。2009年,贺世民再一次站在了人生的岔路口:是选择继续读书还是早日就业?为了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减轻年迈的父母的经济负担,贺世民选择了后者。然而,面对刚刚经过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洗礼的市场,一个残疾人就业谈何容易?在一年的时间里,贺世民投递的简历近百份,可是回音寥寥;即使获得了面试的机会,也会因身体条件而止步。但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这个充满着大爱的现代社会里,还是有很多机会呈现在了他的面前——一家国内知名的管理咨询公司给予了他实习的机会,国际知名企业IBM集团也曾向他伸出橄榄枝,他还参加了中国盲文出版社面向社会的公开招聘考试,并以笔试面试第一的成绩被录取……
虽然手握着待遇相对优厚的其他工作机会,但他还是毅然选择了做一名残疾人事业的排头兵,因为这是他心中早已确定了的目标。
三、勇于担当,在圆梦的道路上绽放人性的光辉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贺世民在中国盲文出版社编辑的岗位上一干就是6年……
1.立足感恩,踏实工作
在这6年里,贺世民始终如一地勤奋学习、努力实践、克服困难、奋勇争先,取得了个人踏踏实实的巨大进步,也实现了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他先后完成共计47种汉文图书品类的出版工作,其中面向普通读者的图书20种,面向低视力盲人读者的大字版图书27种;共计审稿约1000万字;完成盲文图书发稿近50种,一审400余万字。今年更是完成签约品种70余种,预计出版新书近60种。在社内编辑中遥遥领先。
此外,他还临时承担了两项社内重大活动的主要运营工作,使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由于工作出色,贺世民入社工作六年来,多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他勤奋踏实、不怕困难、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的工作精神极大地鼓舞了社内其他员工,为他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这种敬业精神也值得社会各界、各阶层的工作者学习。
贺世民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些工作成绩,最根本的原因是他有着对待工作的认真态度。这种认真态度说起来再平常不过了,可是真正做到却很难。他的这种工作态度源于他对于残疾人文化发展事业的真正热爱,源于他有着一颗感恩社会、回报社会的真心。因此他甘于清贫、不骄不躁;也因此,他从心底里热爱所从事的盲文出版工作,从心底里希望把每一项本职工作做到最好,不求索取,只求奉献。
2.勤奋学习,强大自己
对于新闻出版特别是盲文出版这个行业来说,光有做好工作的决心和对于工作的认真态度还不够,还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为此,贺世民参加工作后积极主动地走访相关生产部门,向老同志请教知识经验,并勇于实践、不断总结,业务能力很快得到了提高。2010年,贺世民由出版社安排参加新闻出版总署组织的新编辑职业培训,被评为当期优秀学员。在后来的全国编辑职业资格考试以及工作实践中,贺世民以优异的成绩和出色的业绩证明了自己完全对得起这份荣誉。
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正是凭借着这种工作方法,贺世民的专业技能得到了大幅度地提升,很快成为了盲文出版社编辑的中坚力量。
3.找准定位,克难攻坚
职业出版人,面对的还有竞争激烈的市场。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编辑,还必须敢于走向市场,接受市场的考验。入社之初,社领导考虑到面对市场的巨大工作压力,曾想安排贺世民从事压力相对较小的盲文编辑工作。可对于这个安排,贺世民并不认可,他主动提出要到事业发展的最前线,接受市场的挑战。为了做好工作,贺世民努力克服自身身体条件造成的各种不便,如独自在外喝水吃饭不方便,更麻烦的是上厕所都不方便等,积极找作者、跑市场,走访北京各大版权贸易机构和出版社,深入新华书店调研,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联系作者。图书博览会、图书展销会甚至作家的图书签售会等也都成为了他联系选题与作者的现场。虽然失败的次数远远大于成功的次数,虽然也曾遭遇过不少质疑与漠视的眼光,但他并未气馁甚至放弃,依然为了完成工作始终如一地努力尝试着。
4.热心公益,回报社会
勇于面对挑战,勇于克难攻坚,不怕失败、永不服输的精神,既来源于贺世民成长经历中的被动学习,也来源于他有意识地积极锻炼。对于自己的刻意锻炼极大地提高了贺世民的社会活动能力,这种能力在本职工作之外的其他工作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2010年盲文出版社承办了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主办的“超越自我,实现梦想”全国视力残疾人优秀文学作品选拔大赛,贺世民承担了主要项目负责人的工作。从活动策划到各方的联络沟通,从前期的项目开展与执行到后期的成果出版,一年的时间里,他都全力投入、尽职尽责,将一个需要多单位、多部门通力合作的项目圆满完成,并取得了比往届活动更显著的成效。
为了践行服务残疾人事业的目标,贺世民还利用业余时间承担起了中国肢残人协会失肢者委员会筹备组的文秘工作,全程参与了该委员会的成立筹备及其他工作。2012年初,委员会成立大会和第二届全国口足书画展确定在中国盲文图书馆举办。贺世民肩负着活动执行的重要任务,同时还要担当活动的联络沟通工作。活动前期,他常常加班加点;活动期间,他更是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家都不顾上回,最终圆满完成了任务。
贺世民的这种责任意识不仅体现在工作中,也体现社会公益活动和家庭生活各个方面。因为与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贺世民从小就生活在媒体的聚光灯下。面对这些采访要求,贺世民大都欣然接受。这倒不是因为他想出名,而是因为他认为这是他履行社会责任、回报社会的大好机会,他希望把自身微小的正能量传播出去,来鼓舞更多的人,帮助更多的人。参加工作之后,关于他的报道还不时呈现在大众面前。除了通过媒体,贺世民也通过亲身实践参与公益活动。读书期间,除了组织社团帮助学生就业,他还曾应邀作为表演嘉宾参加巴塞罗那中国行慈善之夜活动;在北京盲校采集论文数据时,他曾成功联系德云社为盲校师生进行了一场大型义演。
5.播种努力,收获幸福
在家庭中,贺世民也是家里的顶梁柱。贺世民的妻子克服了家庭的重重阻力,从广东远嫁到了北京,和他组建了小家庭。如今他们有了一个漂亮而又可爱的女儿。为了照顾自己的儿子和小孙女,贺世民年迈的父母也从老家农村来到了北京生活。一家五口人,只有贺世民的工作和收入是稳定的,但微薄的收入和北京高昂的花销比起来仍显得捉襟见肘。为了缓解经济压力,贺世民常常利用业余时间做些兼职补贴家用。虽然苦点累点,但他还是在女儿纯真的笑容和甜蜜的呼喊中、在妻子的不离不弃与同甘共苦中、在一家人的其乐融融中找到了幸福的感觉。
在艰难时微笑,在顺利中奋起;在得意时谦卑,在失意后豁达——贺世民始终奉行着他的人生哲学,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在自己精彩的人生道路上。我们有理由相信,他的人生之路会越走越宽、越走越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