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龙迪:坚定创新为民信念 做杰出楷模
精神文明建设网    www.ggj.gov.cn    2016年07月28日

坚定创新为民信念 做杰出楷模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龙迪

龙迪,2005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系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现任中科院心理所教授,家庭治疗师。中国心理学会危机干预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注册督导师。曾任中国青年报“青春热线”督导(1994-2000),曾参加具有“中国心理治疗黄埔军校”之称的首届中德高级心理治疗连续培训(家庭治疗组,1997-1999)。其主要事迹如下:

一、 关怀苦难,不求名利,关键时刻永远冲在救灾前线

作为临床心理学专业人员,龙迪同志凭着神圣的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感,发挥自身专长,在灾后心理援助这场特殊战斗中,显示出了一个真正党员的品质和风范,在灾后心理援助活动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她多次欣然接受所务会和所党委的委派,先后奔赴北川、雅安、昆明等地,开展长期灾后心理援助工作,不计个人得失,坚守专业伦理,为灾区群众提供持续系统的专业心理援助服务,得到了前线领导和灾区群众的高度认可。

(1)5.12汶川大地震后,担任北川中学心理援助工作站站长,用三年五个月时间与北川师生共同设计并开展各种疗伤止痛的活动,主持完成3个灾后心理援助项目,用社区发展模式探索文化重建的校园集体创伤疗愈模式。目前正在主持“鲁甸灾区儿童心理安全重建项目”。

(2)雅安地震、3.01昆明暴恐事件后,被心理所派往当地开展心理援助工作,为当地长期心理援助的志愿者提供专业督导和培训。

(3)主持灾后心理援助专业培训,培训了一大批能够独立开展灾后心理援助和家庭社会工作的专业人员。

(4)在开展心理援助工作的同时,形成并提交多份有关灾后心理援助的政府咨询报告,被中办和国办刊物采用,获国家领导人批示。

(5)发表多篇灾后心理援助学术论文,受邀在学术会议上进行特邀报告。

由于其突出贡献,龙迪同志2008年荣获“中国科学院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称号,2013年获得香港中文大学“杰出校友奖”,2015年荣获中国女科技工作者社会服务奖。

二 、坚持用自身所学,服务弱势群体,搭建互助平台,积极建言献策

儿童性侵犯是近年来社会中出现的一个重要问题,作为一名心理学科技工作者,龙迪同志急国家之所急,坚持以“创新为民”为己任,利用自身儿童保护、家庭社会工作、心理治疗、家庭治疗等跨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协助政府建立多部门、跨专业协作的儿童保护及专业支援服务模式,提升儿童工作者的专业服务能力,取得了良好成效。

(1)主持多项国内防治儿童性侵犯社会服务项目,积极推进防治儿童性侵犯干预手册制作与倡导。

(2)积极向中央建言献策,提交相关的政府咨询报告,推进防治儿童性侵犯立法和服务进程。

(3)担任心理所“保护儿童及家庭心理支援中心”主任,组建并带领团队开展防治儿童性侵犯的临床研究,并为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提供专业培训和督导工作。其专著《性之耻,还是伤之痛》填补国内儿童性侵犯研究的空白;博士论文《披露家外儿童性侵犯的中国东北农村家庭经验探索性研究》获得“香港中文大学博士论文青年学术奖”。

(4)带领团队积极参与国务院妇儿工委、全国妇联、公安部、教育部等保护儿童的相关行动,协助政府建立多部门、跨专业合作的儿童保护及专业支援服务模式,提升儿童工作者的专业服务能力。

 三、重视家庭建设,共同营造和睦、进取的家庭氛围

除开展持续性灾区心理援助、防治儿童性侵犯工作外,龙迪同志还将创造内心和平及友善家人之道,落实在建设“友善家庭”的社会服务行动中,惠及无数家庭。

(1)开展各类服务培训,提供多层次、全方位、高品质的心理健康服务。自2009年以来,龙迪参与到中央国家机关职工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的工作,先后为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体育总局、财政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科技馆、新东方教育集团等机构开设多场“友善家庭”、 “平息情绪风暴”、“疗愈童心”讲座或工作坊,广受欢迎。

(2)应邀在《父母必读》开设两个婚姻家庭专栏,受到读者广泛欢迎。因其在推动建设友善家庭的贡献,2015年获《父母必读》育儿传媒颁发的“尊重生命  推动自然养育任务”、“卓越贡献专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