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组织机构  工作动态  图片报道  通知公告  政策法规  信息公开  办事指南  下载中心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离退休干部局 > 岁月如歌
 
 
我给彭老当讲解员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09年01月08日    来源:

                       我给彭老当讲解员

                           王  树  祥
   一九五六年元月某日,我正在人民解放军第三坦克学校教员研究班学习。突然接到班主任的通知,学校抽调我去“装甲兵首届合理化建设成果展览会”上充当临时讲解员。
    当我奉命来到北京槐树岭展览会所在地报到后才逐步了解到,从一九五三年开始,装甲兵某部队曾自发地组织建立了许多技术革新小组。广大基层干部战士,在对现有重装备的实际演练、操作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敢于创新改革,不断地摸索总结并提出许多合理化的建议和发明创造,较好地解决了苏制重装备在实战运用中的机械、性能、技战术方面的缺陷和不足,进而大大提高了我军重装部队的战斗力。这一活动受到装甲兵司令部的高度重视和赞扬,随后号召所属各部队,校仿先进典型,广泛开展技术革新活动,并取得了显著成果。展览会就是汇集革新成果,展示我重装部队现有技战水平和广大官兵勇于创新的精神面貌的一个缩影,受到党中央、中央军委的肯定和赞扬。
    来到展览馆后,上级要求我们这些从各部队抽调上来的临时讲解员,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认真学习掌握自己所分管的展台、展位内的各种装备技术知识和使用性能及革新要点;要编写背熟自己的讲解词;要做到口齿伶俐、咬字清晰、声音洪亮。尽快进入角色,准备好接待各部队来参观的广大官兵。
    当时我被分配在总馆坦克战术部分,主要负责讲解坦克战术沙盘和我坦克部队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参战实例的幻灯片及摄影展板。接受任务后,深感时间紧、任务重、内容多、难度大。和其他讲解员们一样,早起晚睡,不分昼夜地加紧学习、书写笔记、查阅资料、锻练口齿发音,着实地忙了二十来天。
    一切准备就绪后,展览于二月初开幕。我们陆续接待了驻京的坦克一师下属各团、独立自行火炮团、装甲兵直属三个坦克院校等从多单位广大指战员、教员和学员的参观学习。经过我们的详细讲解,使部队官兵深受鼓舞和教育,更加激发了他们学习军事技术的热情和勇于创新的勇气。
    一天,展览馆的李馆长(大校军衔)召集所有工作人员开会,说是最近有军委首长要来参观,要求我们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同志们在馆长的带领下,利用休息时间,大搞环境卫生。其实,所谓大搞卫生主要是对所有展示的武器装备和战利品等来一次彻底的擦拭、清洗,可见任务之重了。虽然包括馆长在内谁都不知道是哪位首长何时能来,但大家工作的热情却十分高涨,都能自觉地把自己分管的“领地”打扫,整理得一尘不染,井然有序。
    平时展览馆八点半开展,这一天我们都在馆内站到九点半了,却不见一个参观的官兵入场。大家觉得奇怪,让我和另一位讲解员到外面看看动静(我的展位离大门最近)。刚走到大门外,就被急速赶来的馆长叫住:“赶快回去,首长来了!”我们听后一愣,立即转身跑回了自己的岗位。一边屏气定神,一边默颂自己的讲解词,眼睛却一眨不眨地盯着展览馆的大门口。
    过了一会儿,大门口出现了一群身着将帅军服威严挺拔的军人,在馆长的引领下徐徐步入展览馆的大厅。
    “彭总来了!”,不知是谁小声喊了一句,引得大家注目搜寻。我虽未曾见过彭总的面,但对“彭德怀”这个响亮的名字并不陌生,他的光辉战斗经历乃妇孺皆知。远的不说,抗美援朝,他是第一任志愿军司令员。在他的指挥下,志愿军一出战便将武装到牙齿的美军从鸭绿江边打回了“三八”线,并曾一度攻占了汉城。说到这里,在朝鲜我也曾是他麾下的一名小兵。如今,小兵见到了元帅,我们心情十分激动。从肩上的元帅军衔和魁伟的身躯威严的军人气质上我一眼就认出了彭总。只见彭总在众将校的陪同下边走边环顾四周,渐渐走近我分管的坦克战术沙盘前。在馆长期待的目光中,我迅速跨前一步,双腿用力一磕,向彭总及其它首长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并高声报告:“首长好!请允许我向您介绍我军坦克部队在战斗中行进编队的沙盘演练”。
    在装甲兵司令许光达大将的点头应允下,我开始给彭总一行做讲解。我一边用手杆指点着沙盘,一边大声介绍起坦克分队在进攻、防御作战中的左右梯队编队开进的战术动作,在讲解中我尽量保持均匀的音速和清晰的吐字,为得是让彭总及其身边随行的首长们听真听实我的介绍。由于我的过于紧张和较劲,讲了不一会儿,额头上不觉渗出一圈细细的汗珠。
    彭总耐心认真地听着,其间常点头回应,有时还与身边的其它首长们低声交谈几句。当我讲解完毕后,彭总忽然微笑着问我:“小同志,你讲的这种战术编队,是苏军课本上的吧?!你是刚学的呢还是以前就学过?”
    听了彭总的问话,我暗自佩服他渊博的军事知识,立刻打起精神回话:“报告首长,我在第三坦克学校学习过。”
    站在彭总身边的馆长也忙向彭总介绍说:“这个讲解员是我们开馆前从坦克学校抽调的,他是第三坦克学校教学研究班的学员”。
    彭总一听,高兴地回头对其它首长说:“噢,今天我们是在听坦克学校的年轻教官在指教啊!”大家听了彭总的话都笑了起来。可我觉得在这么多首长面前彭总称我是教官,真不好意思,有些尴尬地不知所措。
    彭总像是看出了我的拘谨,忙转身问身边的许光达司令:“在朝鲜战场上,我军的坦克部队好象没有采用过这种战术编队吧?!你们能不能搞出一套我们自己的坦克教学教材来?”
    许司令回答说:“从五三年开始,我们就着手组织编写我军的装甲兵战术战例,特别是给合坦克部队在朝鲜战场上的多兵种合成战斗的实例,进行总结提高,五五年已经出版了一部教材,不久前发放到各坦克院校使用。”说到这儿,许司令转头对我说:“教官同志,你们拿到这本教材了吗?”
    我立正回答:“报告司令员,我们教研班已在学这本书,还按照某些成功的战例制做了沙盘。”    听了我的回答,许司令高兴地对彭总说:“那就好。”我知道,他的话即是对我报告的回应,也是对彭总的汇报。
    彭总也很高兴,他又对我说:“你们年纪轻轻就当教官缺乏实战经验,要多下基层部队去了解掌握我军在朝鲜战场上与美军作战的战斗实例和特点,尽快总结完善它,今后教学的内容就会更丰富,让战士们听了更真实、更贴切。”    从彭总的话里,我深深感受到他对我们装甲兵部队的建设非常关心;也体会到一个元帅对士兵成长所寄托的希望和关爱。我高声回答他:“是”!
    忽然,许司令问我:“你们坦克学校不是也组织学员去过朝鲜吗?!”
    我回答说:“我是五三年随坦克一师赴朝参战的。”    “啊,我知道,坦克一师是支英雄部队,前后两次入朝,仗打得不错,我记得还出过不少英雄。”彭总兴奋地对身边的人说。
    这时我也不感到拘谨了,竟然接过彭总的话说:“首长,那是我们坦克一团二连在乌良山战斗中,402号重型坦克在与敌交战时,战车故障,单车被迫潜伏敌阵前沿,并相机击毁美军五辆坦克的英雄事迹。402号坦克荣立集体二等功,车长王凤池荣立一等功……。”我一口气向彭总和首长们汇报了那次战斗的经过,好像那场战斗成果中也有我的一份荣耀似的,讲话时用手比划着,显得有些得意忘形。我讲的这段英雄事迹,后被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成了电影,名字就叫《英雄坦克手》。
    彭总耐心听完了我的讲解,随后问我:“你怎么知道的这么详细啊?,打这一仗时你在场?”
    我这才猛地回过神来,不好意思地对彭总说:“我是随坦克一师第二次入朝的,没打过仗。在坦克一团我当文化教员,是专门负责搜集我军的英雄事迹、英雄人物、好人好事,用来编写黑板报搞宣传教育工作的。”    首长们听了都笑了起来,彭总却和蔼地对我说:“小同志,干得不错。当教官的不但要教装备的各种性能、使用技术和战术要领,还要教战士们继承发扬我军英雄人物、英雄事迹中所体现出来的战斗精神和光荣传统。我赞成毛主席讲的那句话,在战场上武器是第二位的,人是第一位的,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你说我讲的对吗?!”
    听了彭总的一番鼓励和教导,我浑身热血沸腾,即刻立正向彭总又行了一个军礼,并大声回答:“是!首长,您的话我记住了。”    彭总没再说什么,只是微笑着向我摆了摆手,在许光达司令的示意下带领着其它首长,走向了下一个展台。
    我给彭总当讲解员那天的情景,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至今仍使我记忆犹新,历历在目。彭德怀同志的光辉形像、丰功伟绩,如巍峨的高山、参天的劲松,永远屹立在中国人民心中。
    敬爱的彭总,我们永远怀念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