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刷码成功,请进!”上午10点,西安市未央区机关事务服务中心的刘强使用“智联机关”APP,进入市级行政办公区。“以前需要开介绍信或者打电话给工作人员接访,现在直接刷码进门,感觉我们联系更紧密了,是一个大家庭,多了很多归属感。”刘强告诉记者,通过“智联机关”,市政府与各区县、开发区实现了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和联合保障,全面提高了办事效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区域一体化发展机制,构建跨行政区合作发展新机制。”《机关事务信息化工作“十四五”规划》要求,“探索跨区域联合保障机制,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实现区域一体化统筹保障新格局。”近年来,西安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关事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度实践“理论先行—实践验证—标准固化—区域推广”的改革闭环,自主研发“智联机关”移动服务平台并形成两项核心技术,创新构建六方联合运营体系,依托信息化手段和创新机制,在未使用财政资金的情况下,破解了传统的“行政孤岛”限制,将西安市、区两级42个党政机关独立办公区联为一体、联合保障,构建起机关事务区域一体化服务生态圈,形成跨层级、跨部门、跨领域保障的新格局,并在提高公共资源使用效率、提升城市品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公共事业中发挥出积极作用。
西安市政府“智联机关”数字人民币支付渠道开通活动现场
打造“智联机关”
“只要深度挖掘数据,就可以指导工作。”面对早前中心“一事一平台”且数据信息不全、更新滞后等问题,2019年9月,中心党组决心从数据入手,搭建信息化平台,真正实现以数据互联互通来推动工作共融共进。
“智联机关”是中心推动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一步。2020年初“智联机关”APP上线运行,涵盖了门禁、餐饮、会务、物业等各方面后勤服务工作,一经上线便很快成为政府工作人员手机里的必备应用。“现在只要带上手机,在市政府大院用餐、订会议室、物业报修,甚至是进行投诉,都可以在1分钟内完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行政办公区内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为了进一步通过“智联机关”优化服务,西安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组织多家高新技术企业,持续推进核心技术研发。经过多轮测试,2023年6月,研发出“多节点分布式一体化平台”和“多园区融合式一体化认证”两项核心技术。在“多节点分布式一体化平台”的技术支持下,“智联机关”搭建起10个子平台64个线上服务窗口,实现机关内部18项服务“最多跑一次”,推动多个党政机关的独立办公区分平台以“一地一窗”独立管理、互联互通、服务共享。西安市各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均可进驻该平台。值得一提的是,各部门还可以根据各自特点,自行设计页面风格,充分展示文化西安的历史底蕴。此外,“智联机关”还增设了新闻发布、活动通知等版块,重要、紧急的信息还可通过弹窗等方式提醒干部职工关注。
目前,西安地域内的省、市、区共20余个党政机关集中办公区已联合部署“智联机关”移动服务平台,在确保各自独立管理、独立保障的前提下,依托平台相互提供服务支撑,推动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办理,实现统一身份认证、跨区就餐、信息查询、线上交易的立体化服务。截至目前,“智联机关”注册人数已达3.84万人,累计服务保障43.61万人次。其中,保障5.5万人次跨区就餐,提供社会化服务近20.68万人次,仅数字人民币支付一项业务,已累计为10.28万人次提供近1000万元的金融服务,全面带动政务体系数字人民币场景应用。以每人次平均节约时间10分钟计算,共节约7.2万小时。
西安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还在“智联机关”中开通“后勤论坛”子平台和多个意见建议反馈通道,仅西安市本级就已收到各类调查问卷5万余份、投诉建议千余份、意见建议百余条。中心及时对各类投诉建议进行答复并改进服务,推动生态圈内的服务实现多元化、协同化、标准化、精准化、高效化、便捷化,服务满意率从几年前的76%迅速提升至98%以上。
干部职工使用“智联机关”小程序扫码进门
建设指挥中枢
如何让信息化平台在更大空间内发挥作用?西安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提出,以“智联机关”为基础,将市、区两级所有党政机关数据联为一体,建设西安机关事务区域一体化服务生态圈,高效保障全市政务工作运行。
今年3月, “勤领云”——西安机关事务数字指挥中心建设完成,实现了对分散管理的12个信息化平台的统一运行调度,嵌有270余个数据页面,形成各类数据统计量表3500个,页面数量及数据承载能力均处于全国领先行列。中心将这些数据成果无偿提供给市、区两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使用,既解决了各县区经费和技术力量不足的困境,又构建起机关事务协同治理的指挥中枢。
进入“勤领云”,办公用房、公务用车、公共机构节能、公物仓等子板块赫然屏上,各项数据井然有序地闪烁在各类统计图表上。“通过数据驾驶舱,可以清晰地看到全时、全效、全链条的数据信息,实现以数据指导实践。”中心总工程师赵伟介绍说。例如,数据显示,公务用车中新能源汽车的数量和比例不断提高,但是根据测算,能耗降低效果却未达到预期效果。经过多方面排查,发现驾驶油电混动车辆的驾驶员出于使用习惯,有时会忘记充电,需要时只能加油使用。于是,中心积极引导和监督驾驶员增强节能意识,用车后立即充电,节能降耗效果显著提升。
“我们就是要实实在在地发挥数据的价值,通过深挖数据信息来提升工作实效。”中心副主任孙刚告诉记者,生态圈的建设初衷,就是要以信息化推动全市机关事务一体化服务,这既是发展趋势,也是现实需要。西安市内有多个独立的集中办公区,仅未央区就有5个,只有推进一体化服务,才能突破“行政孤岛”的围栏,打通全市融合发展的“任督二脉”,真正做到“两个更好服务”。
推动生态圈建设的过程中,建设资金、区域壁垒、联动协调等多重难题如座座大山阻挡通路。西安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创新合作思路,经过多次协商,与6家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协议,吸引投资超过3000万元支持生态圈建设,全面解决市、区两级各独立办公区建设和运行“智联机关”分平台的资金难题。通过机制重构与流程再造,构建起六方联合运营体系,即机关事务管理部门作为管理方、金融机构作为投资方、高新技术企业作为技术运维方、机关内部服务企业作为办公园区内部服务提供方、社会服务业作为社会化服务合作方、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作为服务监督方,各负其责,多元共治,建立起适应机关事务集中统一管理的新型政银、政企合作关系,形成“政府主导+技术支撑+社会参与”的协同机制,共同推动生态圈高效运行。
目前,随着生态圈的不断发展壮大,吸引了各大企业进驻与合作:京东生活、物流、医药等入驻“智联机关”,西安本地的多家龙头企业也带着200余类线上线下服务和产品加入“智联机关”,全面丰富了生态圈的服务层次和内容。
数字驾驶舱“智联机关”数据页面
研发政务后勤服务保障卡
2023年夏天是西安市未央区机关事务服务中心服务科科长温州记忆深刻的一段日子。40多度的高温下,他和技术团队的同事奔波在西安各个地铁口进行政务服务保障卡的测试。
西安市政务服务保障卡是由西安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与金融、城市公共交通等机构联合面向公务人员发行的借记卡。该卡金融功能与银行借记卡(金卡)功能一致,同时具备公共交通和办公区门禁、就餐等功能,可满足不同场景的使用需求。
2019年,关注到干部职工每天上下班需要带多张卡,还可能出现忘带等不便情况,且经过对市级行政办公区干部职工的调查统计,发现超过80%的人表示不愿意使用刷脸支付,依旧倾向于刷卡就餐。中心开始研究,能不能把这些功能汇总在一张卡上,制作一张“三合一”的卡片。
如何确保干部职工的信息安全,是中心在卡片研发之初就十分重视的问题。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守好信息安全,确保卡片使用效果。西安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拒绝了有关企业主动提供的技术支持,用了半年时间自主设计和编写系统和密钥,将信息掌握在自己手中,确保不会泄露,银行等金融机构也仅掌握办卡人姓名,无法了解消费记录等更多信息,从而牢牢守住信息安全红线。
2023年,中心进一步对保障卡进行技术升级,研发“多园区融合式一体化认证”技术,打通了从四级动态密钥生产到多功能CPU卡制作,再到读卡认证设备定制开发的产业链,解决了传统ID卡、IC卡的安全认证漏洞问题,推动生态圈内“一人一卡一密钥”的高级别安全认证管理落地,为园区认证领域探索出新的技术路径。
为了深度开发卡片的信息化系统,中心设计编写的运算逻辑达270余条,与常规芯片几十条运算逻辑相比,在保障安全系数的同时,细分用户需求和使用权限。截至目前,个人申请开卡数已达到3.77万张。
如果说技术是研发政务服务保障卡的第一隘口,那么“路测”就是确保卡片达到使用效果的关键环节。这背后,是数以千计的测试、修复、再测试、再优化。就拿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这一功能来说,西安市公交车共有多种车型的刷卡机,要确保全市每种公交车型的刷卡机都被测试到,不单单考验工作人员的体力,还考验着对全市公交线路的掌握和统筹能力。此外,工作组还需要对西安市内1000多个地铁口出入闸机逐一进行测试。而一旦发现刷卡无效的情况,就需要全面排查技术漏洞。2023年6月,恰逢西安地铁多条新线路建成运营,“我们前期测了1、2、3、4号线,但当我们第二批、第三批卡测算结束后,5、6号线开通了;当新一批卡测试结束后,7、8号线又开通了,所以测试量是呈辐射性增长的。”中心总工程师赵伟回忆道。
作为测试团队的一员,温州告诉记者,当最后一批次保障卡测试完成后,他和同事从地铁“李家村站”出来的一瞬,谁也不说话,闭眼享受了至少1分钟的阳光。“那天40多度的天气,我们一点不觉得燥热,心里都很激动,那是种在克服了困难和挫折后带来的信心和感动。”
目前,西安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正在研究“数字孪生”与“数字交付”的结合项目,即统计、登记和录入办公区内所有基础设施和设备信息,包括使用年限、使用人等,需要维修、更换时一目了然。“很多设备使用年限较久,信息不完善,统计起来比较困难,但是没关系,我们就慢慢捞取、核实,一年干不完就两年,两年干不完就三年,总要有人做这个事情。等以后我们不在这个岗位了,新人来了能一看就懂、马上上手。”中心物业设备管理处处长剧军良说。
西安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党组书记、主任王晓东表示,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机关事务工作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推动机关事务领域的科技创新,不仅体现在提升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上,更体现在重构治理逻辑与治理模式上。中心将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和人工智能应用,在“两个更好服务”上用心用功、做深做实,让科技赋能机关事务管理保障服务全过程,实现从“后勤保障”向“治理赋能”的跃升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