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在国管局指导下,紧扣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目标,积极探索成本统计数据的深度应用,将全省通报与精细管理深度融合,在严控机关运行成本上形成了一系列创新性实践成果。截至2024年底,湖南省机关运行经费已连续五年实现同比下降。湖南省通过通报机制与精细管理双轮驱动,不仅实现机关运行“瘦身健体”与财政资金“提质增效”,更推动机关事务管理从粗放走向精细,驱动机关运行成本管理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理念重构:从被动统计到主动治理
近年来,湖南省管理局牢固树立“一盘棋治理观”以及数据即资产的理念,将成本统计分析结果作为“过紧日子”成效的核心评价依据,通过纵向对比明确成本节约的关键点,立足区域发展实际,锚定成本管控核心环节,打出制度优化、创新管理、存量激活“组合拳”,通过在资产配置、“三公”管理、节能管理等机关事务关键领域实施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大力推动机关运行降本增效。2024年,全省机关运行成本总额同比下降5.08%,人均机关运行成本下降3.46%,真正实现了“用数据检验成效、凭成效优化管理”的良性循环。
方法创新:从数据汇总到决策支撑
湖南探索出一系列创新应用模式,使成本数据从静态数字转化为动态治理工具。
闭环管理促进持续优化。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数据应用体系。在横向上,分析机关运行成本的结构占比,识别高成本领域;在纵向上,对连续5年的各类机关运行经费进行趋势分析,精准定位成本变动异常点。基于这些分析成果,建立了“数据预警—问题核实—修正跟踪”的管理闭环,使统计数据真正成为优化资源配置的“指南针”。
通报制度透视管理症结。将开展机关运行成本情况全省通报作为推动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深化节约型机关建设的重要抓手,建立并完善“选指标、立标准、深对比”通报机制,为加强运行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支持。依托机关运行成本统计数据,按照“同类可比、口径统一”原则,选取了机关运行成本整体情况、内部运行情况、能源保障情况、“三公”经费情况等四类11项核心指标,作为全省通报的量化依据;如机关运行成本整体情况中,以人均机关运行成本、人均机关运行经费为指标,消除机构规模差异干扰。立足工作实际,对11项核心指标进行修正后计算全省均值,如省本级办公用房由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统筹维修,维修资金按实际使用单位进行分摊,可避免因管理方式差异导致数据偏差。实行动态阈值预警,对于超出均值20%的地区和部门,在通报中进行公布,传导压力。按照市州和省本级部门两个维度公开晾晒数据,开展横向排名对比,形成“比学赶超”氛围,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强化成本意识、发现管理短板、倒逼管理优化,有效遏制资源浪费现象。
业务融合提升治理效能。深入推进资产盘活和专项治理。推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列入全省十大改革之一,构建国有资产管理“一总五分二配套”制度体系,涵盖相关制度标准20余项;探索全省闲置资产“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盘活模式,充分发挥省直公物仓国家创新试点效应,明确“先调剂、后购置”刚性原则,示范带动各地区各单位资产高效流转,形成以存量控增量、以共享促节约的良性循环,大幅节约财政新增支出。2024年全省资本性机关运行经费支出同比下降26.83%。严格党政机关“三公”管理。持续优化办公用房整体布局,在未新建办公用房的情况下保障多轮机构改革新组建机构办公;统筹省本级办公用房统一维修,按照保安全、保基本、保重点原则,集中实施维修项目,杜绝奢华装修。修订《湖南省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办法》,配套出台政策解读等制度规定,细化接待范围、标准、程序等内容,推动实现基层不接待、机关食堂用餐;推行接待电子公函、双向网控单,与纪检监察部门形成覆盖全省的监管合力。2024年,全省公务接待费、接待批次、接待人次均同比下降20%以上。不断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十四五”期间支持全省各级公共机构节能技改项目159个,带动投资3.56亿元投入节能改造;积极鼓励公共机构合同能源托管服务,共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63个,大力推动公共机构节能减排;出台了《湖南省行政事业单位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具体措施》,大力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全省党政机关新能源公务用车占比已高于社会新能源汽车占比。
机制赋能:从粗放统计到精准协同
统计数据治理效能的有效释放,离不开坚实的制度保障和机制创新。
刚性约束体系。2025年新修订的《统计法》为机关运行成本统计提供了法律准绳。2025年《机关运行成本统计指南》国家标准的发布,填补了该领域标准空白,为全国统一规范的统计工作奠定了基础。湖南省全面应用该指南标准,实现术语定义规范化、统计规则统一化、分析框架体系化。
责任明晰机制。由省管理局牵头成立机关运行成本统计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加强与省统计局等部门和市州的沟通协调,明确统计的范围、内容、要求,形成“统一布置、分级负责、逐级统计”的责任链条。
质量管控机制。实施“三级联审”制度,通过填报单位自审、市县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复审、省局终审的递进式审核,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同时,针对成本波动较大指标建立核查机制,逐个与有关单位沟通核对,确保统计数据的严谨性。在具体运用上,创新应用“微指引+集中核”工作法。一是通过工作群实时推送“大教程”“小攻略”,专人负责答疑清碍,定期督导,解决基层填报人员操作困惑;制定《统计填报易错问题指南》,定期更新完善,分发市州审核落实,提高填报效率和数据质量。二是连续3年组织开展全省机关运行成本统计集中填报暨业务培训,现场完成关联数据审核和勾稽关系校验。落实省市分级审核要求,对重要数据进行逻辑验算,对细分指标实施“每表必审、凡审必严”的质量控制,大大提升填报完成率和数据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