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新中国外交进程,我驻外外交机构馆舍服务于不同时期的国家对外战略和外交工作需要,历经70余年艰苦奋斗,总体建设规模持续扩大,全球布局体系基本形成,服务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我加大对驻外外交机构馆舍建设投入。“十三五”时期,外交馆舍建设经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期和改革转型期,硬件设施条件、保障能力、信息化水平等迈上新台阶。“十四五”时期,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外交馆舍建设工作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一、 外交馆舍标准化的重要意义
外交馆舍标准化,旨在通过提炼归纳馆舍建筑共性特点,运用标准化的原理和方法对馆舍建设管理进行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将标准化理念贯穿馆舍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全过程,以实现体现中国特色、提高设计效率、加快建设速度、提高工程质量、控制建设成本的总体目标。标准化建设是实现外交馆舍建设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和战略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一) 外交馆舍标准化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机关事务工作重要指示的具体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对机关事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机关事务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外交馆舍标准化,是站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全局、服务外交工作全局的高度来谋划、部署、推动外交部机关事务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推动外交馆舍标准化建设,有利于提升设计效率、加快审批流程、集约产品采购、缩短施工过程,从而有效节约建设成本、时间成本、管理成本,是外交外事领域贯彻“勤俭办外交”方针,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有效途径,是外交系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具体体现。
(二) 外交馆舍标准化是主动融入机关事务管理标准化的实质举措
标准化作为机关事务发展战略“一体两翼”之一翼,是实现机关事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从纵向来看,外交馆舍建设管理是外交部机关事务工作在驻外使领馆领域的延伸,研究制定外交馆舍标准是实现机关事务标准化在外交领域供给的新突破。从横向来看,外交馆舍建设与机关办公用房建设存在共性,外交馆舍标准化研究充分借鉴《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是机关事务管理中建筑标准化的一次有益尝试和探索,是主动融入机关事务管理标准化的实质举措。
(三) 外交馆舍标准化是推动外交服务保障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强调,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的发展。外交馆舍建设是外交系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域,外交馆舍标准化是助力外交服务保障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利用标准化手段对外交馆舍设计建造的环节、节点进行系统梳理,建立规范化、模板化的设计建设标准体系,形成外交服务保障领域专业化、科学化、制度化的现代治理模式,从而更好服务外交中心工作、更好服务外交外事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 外交馆舍标准化是构建外交馆舍全周期管理体系的有力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出“全周期管理”理念,强调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全周期管理”注重从系统要素、结构功能、运行机制、过程结果等层面进行全周期统筹和全过程整合。标准化作为一种技术制度,其本身即带有“统筹”和“整合”的含义,是构建全周期管理体系的重要技术支撑。外交馆舍标准化建设,不但有助于健全完善覆盖规划设计、建设运维、物资采购、修缮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还有助于构建国内外跨部门协同治理体系。
(五) 外交馆舍标准化是提升建设管理效能的必由路径
科学管理的创始人泰勒认为,以标准化管理方法代替经验管理是提升效能的重要路径。推动实现外交馆舍标准化,既是对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实施馆建项目的具体指导,也是外交部和驻外外交机构决策项目、管理项目的重要依据。外交馆舍标准化可以发挥平台作用,为试点推广设计施工一体化和代建制新型管理模式创造条件,以设计建造的标准化带动馆舍工作标准化水平的整体提升,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二、 国内外建筑标准化发展的经验借鉴
(一)国内面向政府的建筑标准化情况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2015年国家出台《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2016年承办第39届国际标准化组织大会,2017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2021年颁布《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近年来,为规范行业建设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民政部等部门陆续出台了《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城市社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标准》等。在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中,更是把标准化提到了支撑引领的重要地位,强调要以“顶层设计、标准引领”的理念,借助标准化的方法,整合优势资源,创新发展模式,释放“标准化+”效应,达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目的。
(二)其他国家外交馆舍标准化建设情况
欧美主要发达国家很早就意识到外交馆舍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美国在2001年出台了《标准使馆设计 SED (Standard Embassy Design)》,以加快新建馆舍的规划、设计及建造。自2002年至2011年,有48个新馆舍在SED指导下建造完成。据其统计,通过应用SED,项目整体交付时间减少34%。法国通过利用外交馆舍建设打造历史文化、特殊友谊、对外交往、品牌推广、公共外交五张标准化“名片”,达到突出本国历史文化传统、拉近同驻在国感情、增强馆长个人魅力、助力法国企业走向世界、帮助使领馆走进当地百姓生活的目的。
(三)我国外交馆舍标准化建设情况
为顺应发展形势,促进我外交馆舍建设工作提质增效,外交部行政司一直着力推动馆舍标准化建设基础性工作,通过对国内外建筑领域经验作法开展调研,陆续编制外交馆舍设计纲要、标准化设计导则、建设指标、标准图集等指导性文件,在馆建项目中试点应用。有关职能部门也在驻外使领馆信息化系统、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形成专项技术标准。上述举措已经具备一定标准化基础,但尚未达到体系化要求,我国外交馆舍建设标准化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
三、外交馆舍标准化的发展思路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谋划了新时期标准化发展的宏伟蓝图,指明了标准化事业发展方向,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 16 部委印发的《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明确了 2023年底前的重点工作,这为我们做好外交馆舍规划、建设、管理,构建外交馆舍标准化体系指明了方向。新时代外交馆舍建设将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进行升级:
(一) 打造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馆舍样板
提炼归纳馆舍建筑共性特征,明确馆舍设计的基本原则、基本构架和基本要求,编制形成相对固定、可复制组合的外交馆舍设计模板,在营造安全集约的空间布局、塑造庄重大气的建筑形象和提供完善适用的功能配置方面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二) 推动外交馆舍建设高质量发展
通过标准化体系建设,推动解决馆舍建设的突出问题,提高决策效率,缩短设计周期,提升馆舍规范化、标准化设计、建造、管理、运维水平,从而达到提高工程质量、加快建设速度、有效控制投资的目的。
(三) 创新外交馆舍全周期管理模式
运用标准化体系,对包括馆舍规划、租购、建设、管理维护等全生命周期管理环节发挥辅助决策、技术支撑作用。协同推进安防、消防、信息化、物业管理等馆舍工作相关领域的标准化建设工作,形成制度规范、体系完善、层次健全的外交馆舍建设管理模式。
四、外交馆舍标准化的路径初探
在政府科学决策与政策执行过程中,政策试点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政策实验形式,被形象地描述为“摸着石头过河”,是政府探寻未知问题领域的政策备选方案,是获取新的政策信息,最终摸索出适合复制推广的正式解决方案。参考政府政策试点模式,外交馆舍标准化体系的建立选取外交馆舍设计标准化设计模板为试点,依托以点突破、典型示范、面上推广的体系建立流程,形成“点—面—点”的循环往复,以推动外交馆舍标准化体系各构成要素的持续更新与调适,从而达到由实验主义治理范式向设计主义治理范式平顺转换,提升标准试点的治理效能。外交部行政司会同相关专业单位在形成外交馆舍设计模板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探索,积累了一定的标准研究和编制经验。
(一) 明确编制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作为今后五年、十年乃至更长时间馆舍建设的原型和范例,外交馆舍设计模板首先要明确编制原则:一是引领性。准确描绘新时代大国外交馆舍的全貌,具体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勤俭节约方针和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绿色的馆舍建设原则。二是体系性。提炼归纳馆舍建筑共性特点,形成多套相对固定、可复制、可组合的设计模板,引领项目前期立项、设计,指导项目具体施工、运维,并可进一步扩充与之相匹配的造价、工期指标,逐步构建系统化、可扩展的标准化建设体系。三是灵活性。外交馆舍作为特殊的建筑类型,不但需满足功能需求,还应能够展示我国对外形象,兼顾驻在国地域文化。编制中注重统一性和灵活性的结合,既要相对固定,又要留出适当的调整空间,以便根据驻在国自然、文化条件及各馆客观需求进行灵活调整,避免千馆一面、生搬硬套。
(二) 细化编制步骤
标准化工作一般需要经过几个步骤:第一、利用统计方法对各种使用需求进行分门别类的梳理,寻找普遍性规律,确定限制性条件,这些需求形成标准化设计的输入条件;第二、将这些输入条件通过科学的设计方法转换成技术语言,形成技术图纸及规范、措施;第三、运用实践方法对技术语言进行修正,形成可应用、可复制的标准化产品。
外交馆舍设计模板从“文献研究法”入手,站在外交馆舍建筑案例的基础上,运用文献研究法中的“概念界定”、“类型归纳”、“案例解析”等方法,研究各类外交馆舍使用功能,厘清馆舍建筑群、外交人员及不同建设地区等关键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标准化输入条件;运用“本体研究”、“理论总结”等方法,对输入条件进行标准化、模块化、模数化分析总结,形成图像化的技术图纸及文字形式的措施清单;最后在实际应用中总结经验,及时优化完善,实现标准的有效良性循环。
(三) 形成成果框架
基于现有案例,对外交馆舍的使用功能、地域环境、安全防护、对外形象等多方面要素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结合馆舍规模和品质提升要求,以及建设规模化效益方面的需求,按照从整体到部分、从外部到内部的逻辑进行分解,形成“3个模板+1份清单”的成果框架,作为设计理念、要求及要素在不同维度上的可视化表达。
一是总体布局模板,即从总体布局、功能分区、流线组织等维度提出馆舍整体规划方案,形成建筑群组合逻辑及室外环境体系,并根据不同地区安全形势、用地规模提炼形成几类总体布局模板。二是单体建筑模板,即针对办公楼、领事部、官邸、馆员住房等单体建筑的外观形象、空间组织、尺度比例、功能流线模块化、标准化单体建筑设计模板。三是典型空间模板,从单体建筑中选取对外接待用房、领事部、内部办公用房、服务用房等各馆通用同类的典型功能房间,形成包括空间尺度、人流动线、家具布置等具体设计方案。四是技术措施清单,即针对馆舍特点和所在地区特殊环境条件下,如盐雾、白蚁、飓风、暴晒、高温、严寒、沙尘、暴雨等总结提炼出可选用的成熟措施做法,并编制不同技术措施及解决方案,便于外交馆舍在设计及建设时直接选用或参考借鉴。
(四) 做好使用规划
外交馆舍设计模板可以作为项目建设的不同阶段、不同使用主体的应用工具,通过不同形式的应用方法,为具体项目全过程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在使用对象上,外交馆舍设计模板可供不同使用对象结合工作内容及决策需求进行选用。对于建设者和管理者,可根据馆舍定位、选址,选择科学的建设模式,确定拟建馆舍设计任务书;对于设计者,可快速掌握外交馆舍建设的相关标准、明晰外交馆舍的使用需求;对于使用者,可提出明确的特殊使用需求,并熟悉后期运营维护的注意事项。
在使用周期上,外交馆舍设计模板引入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细化、分解、落实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管理目标,提出针对选址、策划、设计、建造、运维等不同处理措施。在前期阶段,有利于更好地策划项目、辅助选址、确定建设目标、形成设计任务书;在设计阶段,有利于更好地细化建设目标、审核设计图纸,提升设计质量;在建造阶段,有利于更好地监督检查建设目标的落实情况,提升施工质量;在运维阶段,通过实测反馈形成有效的知识经验积累,为模板更新完善奠定良好基础。
(文/外交部行政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