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后勤工作是支撑和保障党政机关履行职能的基础,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机关后勤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事关机关的高效有序运转。农业农村部机关后勤部门要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思考谋划推动机关后勤服务,在优化体制机制中完善治理体系、在履职尽责中提升治理能力,持续提升服务水平和管理效能,增强服务保障三农工作能力和水平。
一、机关后勤和管理效能的概念及特征
机关后勤服务工作具有政治性、系统性、基础性和社会性等特征。“后勤”概念源于军事,军事活动中一般将其解释为“运用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军事建设和作战需要进行的各种保障工作的统称”。在机关服务领域,“后勤”主要指保障机关办公和职工生活的部门及相对应的一系列工作总体。“机关后勤服务”是指机关后勤人员运用自身技术和知识,利用一定的设施设备,为机关正常运转提供的以服务为主要目的、以劳务为主要形式的工作。机关后勤服务的主要方向在于保障,主要有餐饮、车辆、医务、房屋、幼教、文印、保洁、安保等方面服务。“管理效能”指通过科学管理,实现的服务效率和效果。“机关后勤服务效能”是指在为机关正常运转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机关后勤人员运用自身技术和知识,发挥后勤服务资源和社会服务资源效用,实现的服务满意度和体现的服务资源利用效果。
中央国家机关后勤服务部门,相较于一般的社会后勤管理机构,有其独特属性。一是政治性。中央国家机关是政治机关,中央国家机关后勤服务部门也具有政治属性,其服务对象为党政机关,进而服务党和国家政治任务,保障机关正常运转。二是系统性。服务对象、范围、内容广泛且复杂,要处理好内外部关系,要上下衔接、密切配合。三是基础性。既要保证机关工作人员吃住行等基本运转,又要承担紧急保障任务。四是社会性。资源和服务离不开社会化供给,社会服务成本和水平影响服务效能。
二、服务水平和管理效能提升的内涵阐释
做好机关后勤服务工作,需要把握政治定位,从保障职能和规范要求着手,合理分析服务水平和管理效能提升涵盖的具体内容及要素,更好服务于中心工作。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升政治能力。坚持政治引领,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以政治建设统领保障和服务管理,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确保部党组具体安排落地见效;坚持凝心铸魂,引导党员干部提高防范化解各种风险的能力;坚持改进作风,勇于担当、甘于奉献,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二)优化管理体制机制。着力强化集中统一管理,整合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发挥好机关后勤服务管理部门在保障、服务、管理工作中的归口统筹作用;认真贯彻落实《机关事务管理条例》等法规制度,推进机关服务工作职责、权限、程序规范有序;加强职能制度化建设,推进职能聚焦、权责法定,确保履行好机关运行经费、国有资产、办公用房、公务用车、国内公务接待、公共机构节能和机关后勤管理等基本职能,落实政府集中采购、住房资金管理、住房管理、社会事务管理、人民防空、节约型机关建设等领域职能任务;落实机关服务改革各项要求,稳妥有序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事企改革等,增添改革创新活力。
(三)提升服务水平和满意度。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持续推进机关后勤服务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精细化和专业化建设,推动管理和服务“双提升”;积极稳妥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着力在“引进来”和“走出去”上下功夫,借助优质的社会化资源提高自身服务保障质量,力求最大限度满足服务对象需要;增强服务意识,听取服务对象意见建议,提供更加便捷、更加精细、更加规范的服务,提升服务对象获得感和满意度。
(四)强化机关服务基础支撑。壮大财务资产规模,持续巩固提高经营发展水平和资产管理效能,有力支撑各项服务;加强队伍建设,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着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深化理论研究,立足机关后勤服务工作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聚焦重点领域,深入开展基础性、政策性和应用性研究;强化安全防范,完善安全生产防控体系,排查整治安全隐患,提升应急保障水平。
三、农业农村部后勤服务现状和问题分析
农业农村部机关服务局从1994年成立至今,经过28年多的改革发展,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机关后勤服务体系,拥有了一支比较健全的服务队伍,承担农业农村部经费管理、资产管理、档管管理、社会事务等工作,承担餐饮、物业、保卫、会服、文印、医疗等后勤服务保障工作。通过调研对比其他部委,总体上自身基础力量较强、服务范围较广,但困难和问题也较为明显。
(一)管理机制不够灵活。在管理方式上,沿用传统管理体制,工作主要依靠单一的行政手段和指令,以行政管理和行政配给为主的运行模式不能较好地顺应市场化需求。在管理格局上,后勤服务相对封闭,自管自办的多,会服、医疗、餐饮、车管、物业等高度社会化的服务种类还没有过多向市场开放,市场化、社会化程度不高。在管理理念上,谋事创业思想不解放,部分工作方法仍然沿袭过去的模式,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认识不深、理解不透,思维不够开放。经济目标考核有办法,但是激励效果不明显,用人机制滞后,在机关后勤体制机制改革、事企改革、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优化方面推进不够有力等。
(二)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干部职工年龄结构、性别结构、专业学历结构不够理想,调配空间不足,复合型管理人才、经营人才、技能人才短缺,干部队伍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从年龄结构上看,已进入退休高峰期,至2025年退休人数将超过现有在编人员的1/3,人员队伍年龄结构相对老化,编制内职工平均年龄超过46岁。老中青结构比例失衡,中间力量缺乏,以30、40、50岁年龄段划分,年龄比例约为3:2:5,不利于队伍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从性别结构上看,一些部门女性占比远远高于男性。从学历结构上看,研究生和大学本科学历总体人数不少,但全日制学历教育的不多,且部分所学专业与岗位工作不对口,不能较好满足机关后勤服务现代化、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三)资产利用和经营不够充分。部分水电气暖、餐饮、医疗等设施设备老化落后,智能化程度低,不能较好地满足新时期的服务需求。尤其是部分基础电力设备建设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造需求迫切。经营压力仍然比较大,运行经费被大幅压缩,新冠肺炎疫情对经营存在不利影响,经营形势不够乐观。从总的收入结构看,经费保障渠道比较单一、缺乏增长性,优势资产少且经营收益不高、一些资源还处于闲置状态,还需要进一步盘活用好资产,探索新增稳定的经费保障渠道。从资源利用看,在资源要素上存在资源集约型不强、资源开发与共享程度不高、资源利用回报率低、存量资源盘活不力等问题,处处受到限制。
(四)内外压力不断加大。服务对象规模大,服务内容繁杂,每年新增的经费支出需求不断加大。随着2018年以来机构改革的逐渐深入,后勤服务保障的需求增多、时间延长。机关服务局要尽全力做好各方面的服务保障,工作任务逐步加重,面临的内外部发展压力逐步加大,需要进一步提升保障机关运转、服务机关干部职工的能力。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需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深入研究谋划、切实履行职责,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精准发力补齐短板,推动机关服务事业健康发展。
四、提升机关后勤服务水平和管理效能的路径探析
机关后勤服务是一个综合体,持续提升水平和效能,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更好服务农业农村部的中心工作。农业农村部机关服务局要通过提升政治能力、完善管理机制、提升专业素质、整合服务资源等手段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提升服务大局的能力水平。
(一)提升政治能力,推进管理和服务“双提升”。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在推进各项服务工作的过程中,立足三农事业发展,完成服务保障任务。一是坚持政治引领。从政治上认识和把握机关后勤服务工作,坚决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好,在扎实工作中体现政治站位、政治担当,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二是持续加强“五化”建设。聚焦“优质”“高效”目标,以“五化”建设练内功,以“办实事”树形象,推动管理和服务“双提升”,以机关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现代机关后勤建设。三是持续深入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紧扣资产管理这条“生命线”,积极盘活各类资产,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运用市场化专业化力量,不断提升管理效能。
(二)提升专业水平,优化人才队伍素质。要大力提升干部职工专业思维、专业素质、专业技能、专业水平,弘扬工匠精神,锻造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职工队伍,打造机关后勤服务品牌。一是全面分析机关后勤服务“专业化”现状,根据岗位设置情况,分析财务审计、资产管理、经营开发、基建房管、图书档案、医疗保健等各个分岗位“专业化”情况。根据职能职责,明确加强干部职工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发展方向。二是明确机关后勤服务“专业化”建设思路和目标,通过实施专业技能提升工程、专业人才引进培养计划、建立开放式社会化劳动服务机制、建立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干部职工队伍专业化建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通过统筹推进,确保干部职工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不断提高、专业化队伍结构更加优化、专业化人才成长环境明显改善,以专业化支撑促进管理服务水平提升。三是深化作风建设。坚持守纪律、讲规矩、明底线,开展经常性纪律作风教育,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坚决反对“四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人才队伍。
(三)整合机关后勤服务资源,提高整体利用效益。要提高资源优化配置的科学性,将分散的要素、资源等更好地集聚整合起来,形成发展新动力。一是通过科学整合谋求效益。利用机关后勤服务资源来创造更高的效益,不断提高机关后勤服务的科技含量,进一步增强服务保障能力。在这个过程中,立足存量,对存量重新组合、优化和布局调整;通过创新,瞄准新要素、新资源、新服务、新空间,推动机关后勤服务发展。二是提升后勤服务社会化水平。通过创新经营提高效益。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行规模经营,打破部门界限,整合分散资源,将有条件的机关后勤服务经营单体整合成跨部门的经营实体或综合企业,大力发展后勤经济,实现分工协作、规模经营。立足市场经济条件,牢固树立竞争意识、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用优质服务和良好的企业形象去占领后勤保障市场。
(四)完善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效能。机关后勤服务部门内部组织架构设计,是为实现整体战略任务和经营目标所服务,适时对组织结构调整和变革,优化部门设置,以适应任务、目标变化的需要。一是创新管理理念。把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到机关服务工作全过程各领域,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改革创新。发展思路上,以“五化”建设为引领,引入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更加注重改革驱动、技术驱动、市场驱动、理论驱动。发展体制上,聚焦保障力的生成和提高,更加注重集中统一、整体设计、系统优化。树立竞争意识、成本思维和绩效理念,借鉴企业管理手段,积极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做法,引入市场结算方式,高效配置资源,提供优质服务。二是合理优化组织结构。对部门结构、职权结构进行优化,部门结构针对各管理部门的构成,职权结构涵盖各层次、各部门在权力和责任方面的分工及相互关系。通过衡量现有部门是否合理,优化部门、岗位之间权责关系,该增的增,该减的减,科学整合有关职能部门。注重提高机关服务部门领导班子的协调能力、反应能力,协调好与业务管理部门、同级业务相关部门的关系,同时优化局内部门和部门的关系。三是优化考核督办机制。完善经济目标考核相关制度,发挥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与局内有关部门和局属企业签订经济目标责任书,明确经营额、利润额等经济指标,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努力从单纯依靠行政指令实施管理向依靠经济和法律手段实施管理转变。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考核内容,改进考核方式和程序,压实党支部书记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工作计划督办力度,按季度做好全局重点工作盘点,按月度做好重点工作计划安排。建好领导批示台账、议定事项台账、工作错情台账,弘扬立说立行作风,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文/农业农村部机关服务局 叶长冮 王再元 戴艳 周振国)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为“全国机关事务管理研究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