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事务作为党政机关履职的基础和有序运转的保障,其数字化不仅是数字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题中之义。2021年,国管局出台《机关事务工作“十四五”规划》,明确“持续加强以资产管理为基础的集中统一管理,深入推进法治化和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思路,数字化建设已经成为当前各级政府机关事务管理的重要议题。然而,由于数字技术基础的程度不一、数字技术应用的场景各异,各地机关事务管理数字化建设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因此,关注数字技术赋能机关事务管理的地方实践,探索机关事务管理数字化建设的地方样本和可行经验,对全面推进我国机关事务管理数字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技术—制度:数字技术赋能机关事务管理的双重逻辑
(一)技术驱动:数字技术助推机关事务管理高质量发展。新兴数字技术在信息采集、存储、分析和共享过程中的应用,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互动方式和商业运行模式,政府加快了以数字技术赋能的服务型政府建设。从早期的数字技术应用于政府日常办公,到增强政府与社会的互动,再到嵌入政府治理的全方面,机关事务管理作为政府的内部治理内容,数字技术积极助推机关事务管理高质量发展。
助推机关事务管理以服务为导向。机关事务管理面向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供服务,基于数字技术的互联网平台链接了党政机关的各个部门和工作人员,为机关事务管理机构与服务对象提供了沟通和互动的路径,能够解决服务供给与需求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打破传统机关事务的单向性供给,有利于机关事务管理机构及时获取和回应服务对象关心关切的个性和共性服务需求,提供精准高效服务。
助推机关事务精准化管理。党政机关运行过程中,积累了海量的机关资产、办公用房、公务用车、节能监测等公共数据,数字技术可以实时在线采集数据,并对采集存贮的数据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可以更精准、全面、及时地掌握保障机关运行的各类物资资源的基础数据、使用状态和利用效率等,进而更有效地预判、决策和调度各类资源,实现精准高效管理。
助推机关事务管理协同增效。机关事务管理关联党政机关多个系统和部门,涉及到资产、用车、用房等多个领域,业务多样、复杂、面广。以数字技术为载体的一体化平台,能够构建起贯穿上下层级、跨越行政边界、联结多元主体的机关事务治理网络,消解机关事务部门分割的“碎片化”制约,提升服务的协同效应。
(二)制度创新:机关事务管理职能转变的内在要求。机关事务管理既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党政机关高效履职实现治理现代化的基础,逐渐从幕后走向台前,呈现了服务重心转向“运行保障”、服务方式转向集中统一、服务对象转向“多元主体”的重大职能转变,亟待数字技术予以支撑。
服务重心转向“运行保障”。《机关事务工作“十四五”规划》要求提升机关事务保障水平和管理效能,加强运行成本、办公用房、土地资源、职工住房、公务用车、公务接待等管理。机关事务管理职能已经从传统的“机关后勤”扩展为保障党政机关正常运行和职工生活的各项服务。面对大量繁杂且日趋专业化的机关事务,需要综合利用一体化信息平台、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采集、存储、分析、共享办公用房、用车、资产等各类资源信息,优化管理流程、提高利用效率、降低运行成本,有效保障党政机关运行。
服务方式转向“集中统一”。《关于推进新时代机关事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着力集中统一管理”。《机关事务工作“十四五”规划》将“资产集中统一管理”“机关事务管理部门集中统一管理”作为重要任务和发展目标。而“集中统一”后多部门如何联动、多业务如何整合、多资源如何统筹,需要从技术层面增能,通过数字化平台重塑服务结构,推动机关事务管理由分散转向聚合,由层级节制转向扁平化,进一步理顺职能,形成机关事务管理合力,并通过数字技术规则推动机关事务管理的标准统一。
服务对象转向“多元主体”。随着机关事务管理职能强化,服务对象包含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监察、审判等机关,涉及的系统、类型和范围愈加广泛。面对服务对象的多元,面对不同的系统、层级的机关部门和干部职工在运行保障上的不同保障标准和需求,“互联网+”为服务需求表达提供了技术路径,大数据为研判服务需求提供了技术基础,平台治理为服务供需对接提供了技术支撑,数字技术赋能是机关事务高质量服务的必然要求。
二、广西实践:数字技术赋能机关事务管理的现实图景
近年来,广西积极推动以门户网站和管理平台为基础,以办公自动化、公共机构资源、办公用房、公务用车、住房公积金等核心应用为支撑,以数字技术赋能服务为核心、管理为基础、保障为目标的数字化体系建设,进行了机关事务管理数字化建设的有益探索。
(一)赋能机关事务服务。一是聚焦主责主业,打造数字化服务平台。现已开发利用公务用车管理平台、会议管理系统、办公用房管理系统、机关大院“智慧磐石”安保系统、广西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公寓租赁管理系统、区直住房信息管理与审核综合平台、住房公积金信息管理系统等,依托数字平台完善公务出行、会议服务、办公用房、安保服务、设施设备采购、住宅配置、公积金办理等服务功能。同时,推出相关应用的手机APP,推进服务便捷化,实现服务“指尖办”。二是精准对接需求,优化服务机制。数字平台为感知服务对象需求精准化服务提供了支撑。依托会议管理系统,及时了解会议安排的时间、人员、会场布置要求等服务需求信息,精准做好会议服务。利用公务用车管理平台及时掌握用车人数和工作性质等服务需求,按需匹配不同的车型,保障公务活动。三是畅通需求表达,提升服务品质。依托门户网站、公众号,以及各数字平台的服务反馈和评价功能,及时获取服务对象的需求和建议,不断推动机关事务管理机构改善和提升服务质量。
(二)赋能机关事务管理。一是赋能集中统一管理。以资产管理为基础,推进办公用房管理平台信息系统建设,将自治区相关机构办公用房数据统一纳入平台系统,逐步实现办公用房管理“三级管理”。完善公务用车“全区一张网”建设,自治区本级、14个设区市、115个县(区)党政机关和参公事业单位,共有26638辆公车纳入公务用车管理平台进行统一信息化管理。完成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系统部分功能开发并在各级交易平台部署和应用,逐渐形成了全区公共资源交易“一张网”的新格局。二是赋能全周期管理。依托数字管理平台,构建资产的全周期管理流程和体系,严格国有资产的过程管理。已建成公务用车监督平台、公务用车用户服务平台、公务用车跨部门调度管理平台、执法执勤用车垂管平台等4个子平台和对应的手机APP,功能涵盖配备更新、调度审批、运行监管、运维费用等全周期管理功能。基于办公用房管理平台,对区直单位办公用房紧缺、闲置、老旧情况、使用情况、调配情况进行在线审核监管,以大数据支撑实现流程管理,科学调整合理调配办公用房。探索实行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全过程线上监管,优化电子化监管流程,营造风清气正的公共资源交易环境。三是赋能标准化管理。平台系统应用倒逼各部门统一标准和执行标准,如各单位按照系统标准明确资产的数据要素,申请公务用车遵循系统规范的用车标准和申请流程,广西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系统已实现各级交易平台服务流程统一,助推了标准化管理。
(三)赋能机关事务保障。一是优化保障方式。打造“智慧公积金”,全面梳理数据壁垒,实现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人民银行、自然资源、民政、住房和城乡建设、公安等多个部门政务信息互联互通,为住房公积金缴存单位和职工实现业务“全程网办”提供保障。开通广西区直房改住房信息管理与审核系统,实现区直危旧改申购资格材料“网上报、网上审”。探索公务用车、办公用房、公共资源交易“一张网”,利用集中管理、平台调度、统筹共享,保障机关事务的最大效益。二是降低保障成本。推广应用“互联网+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模式,依托能源资源消耗数据采集、分析赋能公共机构节能管理。以在线办文、远程办会推进绿色办公。通过APP点餐系统、微信小程序进行提前订餐,动态掌握用餐人数,根据用餐人数计算食材采购量,实现精准供餐。根据用车需求在交通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地区优先配备新能源汽车,建设节约型绿色机关。将“互利网+”贯穿于机关事务的全方面和全过程,节约能源资源,降低保障成本,提高保障效能。
三、实践展望:数字技术赋能机关事务管理的未来方向
广西积极推进数字平台建设和完善信息系统功能,助推机关事务服务以需求为导向、管理集中统一和保障效能提升。然而,受资金投入、技术支持和传统思维的制约,广西机关事务管理的整体化数字平台建设和应用还处于后发阶段,机关事务管理数字基础薄弱、信息共享“碎片化”、功能融合偏离等问题依然突出,因此,更新理念、夯实基础、体系创新和“两化”融合是数字技术赋能机关事务管理的发展方向。
(一)树立以需求为导向的数字治理理念。数字技术赋能首先要重塑机关事务治理的数字治理理念,因此,要正确认识数字技术的工具价值与目标价值。当前,数字技术赋能为提高机关事务服务效率、深化集中统一管理体制改革和高效保障机关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撑,体现了数字技术促进效率提升的工具价值。然而,机关事务管理不能仅仅停留在数字技术赋能的工具价值层面,更应看到数字治理所体现的公民、服务和需求为导向的目标价值,应以需求为导向、以公共价值为目标构建数字治理平台,建设基于数字技术赋能理念更新、效率提升、流程再造的机关事务治理体系。
(二)夯实机关事务治理的数字基础。面对机关事务治理数字化转型中存在的资源重复投入、系统不兼容、信息难共享等问题,各地应在国家机关事务信息化建设指导下,强化数字基础集中统一统筹建设。要明确信息化建设、管理的职能和机构,建立由技术专家、实务专家共同组成的专家智库,根据本地区机关事务信息化建设需求情况,分步分批推进各业务模块的信息化建设,逐步完备平台功能,为机关事务治理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撑。要加强资源投入统一统筹,规划并建设地方层面一体化机关事务数字平台,制定统一的系统接入和数据共享技术标准,为未来各子系统、各功能模块建设和接入提供架构;统筹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整体建设,整合和优化现有数字平台,打破已有系统各自建设和应用形成的信息壁垒,实现互联互通。
(三)构建整体智治的机关事务治理体系。整体智治是机关事务管理的发展方向,尽管数字技术应用能够有效链接各治理主体促进协同,有助于解决供需主体间的信息不对称,然而,数字技术仅仅是整体智治的基础,“数字技术+集中统一管理”才是实现机关事务整体智治的基本方式。因此,要基于数字技术应用进一步理顺职能,积极推动政府机关事务管理职能转变,由机关事务部门、市场、社会多元主体协同供给机关事务服务,为保障机关运行提供更满足需求、更专业化和个性化的服务;积极推动跨层级、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合作,以数字化打破部门间行政壁垒,构建行政结构扁平化,数据、信息、资源共享的机关事务治理结构和机制,实现智慧机关事务。
(四)以标准化助推机关事务数字化转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标准助推创新发展,标准引领时代进步。以标准化作为品质标杆、以标准化约束保障和服务管理行为、以标准化作为评价准绳、以标准引领机关事务管理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机关事务工作的战略选择,是机关事务管理数字化转型的必然要求。要将机关事务保障和服务管理标准作为机关事务数字化平台流程和功能设计与建设的起点,发挥数字技术赋能机关事务管理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要从国家层面进一步完善资产管理、公务用车、办公用房、公务接待、后勤服务等领域的数字化功能、流程和基础标准,通过数据标准化、流程标准化、平台标准化为机关事务数据资源跨层级、跨部门共享、流动和利用奠定基础,为实现机关事务“全国一张网”创造条件。
(文/广西壮族自治区机关事务管理局 谢慧健 韦建华 杨榕 潘宏钰)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为“全国机关事务管理研究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