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机关事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积极担当作为,推动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更好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机关事务工作指明了方向,要把勤俭办一切事业贯彻落实到机关事务具体工作之中,成为常态化政治要求、纪律要求,使各级党政机关习惯于省吃俭用“过紧日子”、精打细算“过紧日子”。
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核心是事业、重点在一切、关键在坚持、根本在勤俭,这四个方面辩证统一、有机衔接、相互支撑。南京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机关事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从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勇挑大梁的高度,在对机关运行所需经费、资产、服务、能源等资源要素进行统筹配置的同时树牢勤俭意识,按照“消费适度型节约、规模经济型节约、制度创新型节约、技术引领型节约和资产开源型节约”内在要求,通过“行为化经济节俭、一体化经济节俭、规模化经济节俭、平台化经济节俭和开源化经济节俭”五化经济节俭体系,实现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为南京市党政机关履行职责提供高效而节约的保障支撑,最大限度合理降低运行成本。
一、以“行为化经济节俭”作为勤俭办一切事业的基本要求
行为化经济节俭要求党政机关坚持节约一切资源的原则,杜绝各种形式的浪费,发挥党政机关在公共管理服务行为中的节俭示范引领作用。行为化经济节俭实现了从传统方式节俭向现代方式节俭的迭代转变,通过制定实施相应标准和规范,促使各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从组织到个人在行为上步入经济节俭轨道。
(一)完善地方标准,助推行为化经济节俭。标准化作为机关事务工作的重要推动力量,在行为化经济节俭方面具有“立标立规”的靶向作用。南京市机关事务管理局通过立标准为创建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能效领跑者、节水型单位等提供载体,统筹推进绿色办公、绿色出行,降低能耗、水耗、物耗,做好节水、节电、节粮、节油、节纸等工作。《公共机构能(水)耗定额》按照党政机关、教育、医疗、场馆四大类型,分别设定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人均综合能耗、人均水耗的约束值、基准值和引导值标准。《机关办公建筑合理用电指南》对建筑面积、使用方式及空调形式,作了科学分类,并分别提出了先进值、合理值和限额值指标。《党政机关单位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范》构建起以示范点建设推动公共机构全面落实垃圾分类新要求。南京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不断深化现有标准体系评估、修改、完善工作,推动省级标准化专项试点和示范点创建,不断加强标准规范细分,持续完善地方标准,助推行为化经济节俭在节约型机关建设中的应用。
(二)优化法规制度,固化行为化经济节俭。贯彻《机关事务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系列规范性文件,发挥《南京市机关事务管理办法》对推动行为化经济节俭的顶层设计作用。2022年8月,南京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牵头组织全市党政机关贯彻“过紧日子”要求暨高温期间节能节电落实情况调研评估工作,分析研究形成了4个方面、15条意见建议,提出将《南京市机关运行保障条例》纳入立法计划(2023—2027年),会同南京财经大学共同开展立法调研。建立健全南京市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负面清单,将贯彻“过紧日子”情况纳入各区和市级机关单位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体系。动态优化南京市机关事务管理相关配套规章制度,开展制度“清理规范”“立改废释”等。这一系列举措,从法规制度层面规范了南京市党政机关运行保障工作,节约了运行成本,为行为化经济节俭提供法治保障。
二、以“一体化经济节俭”作为勤俭办一切事业的主要职责
一体化经济节俭要求党政机关办一切事业原则上以一个部门牵头,杜绝各种形式的“政出多门”“多头管理”或“各自为政”,发挥党政机关在管理服务中节俭集约高效的作用。
(一)发挥公物仓在资产配置一体化经济节俭中的富余价值成效。深化以资产为基础的集中统一管理体系建设,形成事权统一、权责明晰、运行顺畅的管理机制。2021年12月,南京市机关公物仓暨省市区机关联动公物仓示范点正式建成运行。作为江苏省首个机关公物仓,南京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按照集中统一、物尽其用,入仓全周期管理、出仓一站式服务的原则,通过“实体仓示范带动、虚拟仓链接覆盖”,引导和鼓励南京市国有资产配置共享共用,挖掘闲置资产的富余价值,最大程度节省了财政支出。在市级机关3个集中办公区建设“点分仓”,建立起实体示范仓和信息平台协同高效的集散式资产仓储新模式。借助成熟的交易和物流体系,合理降低运输调配成本,3年内实现供需即时匹配和15公里范围内无人实时配送。开辟省市区公物仓资产快速维修、修补、出新快车道,形成公物仓建管配修全周期闭环管理。着力将公物仓打造升级成公物链,从跨区域、全流程、全周期对国有资产实时网络化链式动态管理,实现公物链上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全面整合。
(二)提升公务用车出行保障在一体化经济节俭中的运转效能。推进公务用车出行保障一体化进程,分类推行“集中办公区+独立办公区单位+区政府”分片区集中公务用车出行保障,将全市各级机关公务用车纳入统一管理和调度系统。要求公务用车使用效率不高的单位将车辆纳入集中保障,实现公车使用效率最大化提升。延伸“出行即服务”理念,为公务用车人提供无缝出行的服务体验。逐步拓展公务用车保障范围,覆盖至长三角区域、江苏省省域、南京都市圈,让不同区域公务用车出行保障一体化更加经济、便捷。
(三)放大集中建设项目在一体化经济节俭中的集聚效应。深化与发改委、财政局、规资局等部门的联合会审机制,集中建设范围覆盖全市党政机关办公用房新改扩修项目。根据集中建设项目不同特点、周期,按ABC3类(A类当年完成,B类第二年完成,C类为储备项目)列入市政府年度投资计划,杜绝违规新建楼堂馆所,秉持非危房不大修原则,严格审核维修新项目。靠前嵌入式布局智能化、信息化、光伏项目以及水循环项目等,打破各自为政勘察设计不集成、不统一的弊端。出台《南京市市级党政机关办公用房集中建设实施办法(试行)》《南京市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维修改造项目审批流程实施细则》,加强项目跟踪审计管理和竣工决算审计,杜绝超规模、超标准、超投资建设等问题发生。及时办理竣工验收、移交和不动产登记,放大集中建设节俭的集聚效应。
三、以“规模化经济节俭”作为勤俭办一切事业的重要方法
规模化经济节俭可以降低机关运行平均成本,实现以同样的经费办更多的事。规模化经济节俭同时要明确外部第三方的准入条件和监管要求,实现因规模而增质效、降成本。
南京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实施党政机关大型固定资产设施设备统一运维,涵盖电梯、中央空调、消防和停车设施设备等,实现了规模化零配件生产供给和运维人员统筹调配,解决了同一类设施设备运维水平参差不齐、标准不一等问题。出台《党政机关单位大型固定资产设施设备运维服务管理规范》南京市地方标准,开展江苏省党政机关大型固定资产设施设备运维管理标准化试点,降低党政机关单位大型固定资产运维成本,延长大型固定资产合理使用寿命。建立南京市“集中办公区+独立办公区单位”区域统一维保、保洁、保绿模式,实施集团化物业后勤保障运营管理,按照区定岗、岗定标、标定责、责定人要求,健全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效能。组建规模化物业服务联盟,整合优质品牌物业企业,形成了一中心带动多点分区域辐射效应。
四、以“平台化经济节俭”作为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有效载体
按照协同、高效、整合原则,通过平台化连接不同个体、组织、企业,集中各方优势力量办大事、办好事、办成事。建立各种平台机制,实现平台化经济节俭,发挥上下左右内外的聚合力作用,促进保障服务管理提质增效,实现勤俭办一切事业。
(一)搭建大型会务会展平台作为平台化经济节俭的关键支撑。南京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十项规定,探索会同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财政局和纪委监委建立全市大型会务会展集中筹办与审核平台。酝酿出台大型会务会展筹办分项定额标准,分别按总额包干或定额标准进行细化、量化和固化。按照保基本、控个性原则,归类合并、删繁就简,对会务会展活动的所有支出内容整合为7大类别场景,分为方案策划设计、场地及车辆租赁、搭台布展、媒体宣传、食宿接待、劳务支出、承办服务费等。严格控制会务会展会期和参会人员,节约成本开支。做好会务会展支出监测、监管与绩效评价,实行“红黑榜”公示制度,推动实现预算统筹、标准规范、过程监管。
(二)拓展整合“公务之家”平台作为平台化经济节俭的有效手段。升级、开发“公务之家”平台功能,在现有差旅申请、审批、报销功能基础上,与国管局“数正云”平台“出行服务”衔接,与涉及公务活动全过程、全要素、全环节相关的优质社会平台相整合,尝试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选择社会化商旅专业运作平台,如“高铁管家”“12306”等,实行政务活动协议价运营管理,进一步降低公务出行成本。平台中住宿餐饮模块嵌入政务酒店联盟、城市(乡村)餐饮联盟,在符合公务活动有关规定和保证服务质量基础上,实现多元化、特色化、个性化服务,促进优势互补、理念交融,彰显地方文化特色。开发智能推送模块,借助抖音等新媒体,运用算法实现大数据智能精准推送。
五、以“开源化经济节俭”作为勤俭办一切事业的强大支撑
开源与节流是辩证统一的。南京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分别从增量和减量两个角度勤俭办一切事业,通过开源激活闲置资金与资产,减少资金与资产浪费。
(一)加强分布式光伏建设,提升开源化经济节俭的低碳赋能。贯彻实施《深入开展公共机构绿色低碳引领行动促进碳达峰实施方案》,按照“到2025年新建建筑可安装光伏屋顶面积力争实现覆盖率达到50%”的目标要求,联合市发改委、财政局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全市公共机构屋顶分布光伏建设实施意见》,按照“宜建尽建”原则,加快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建设。
(二)优化食堂反食品浪费管理,提升开源化经济节俭的源头效能。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改变市(区)两级机关食堂智能化水平不高以及模式不统一、标准不统一、质量不统一现状,打造智慧档口,通过食堂就餐人数、就餐量等数据智能、精准计算所需食材量,避免采购误差,杜绝源头浪费。开展省市区龙头企业、南京都市圈及定点帮扶地区农业企业战略合作,共同建立优质食材供应库,实现食材多样化、渠道直营化,确保价格低、品质优。与国内外具备建立“中央厨房”的领军企业合作,改变物流配送和菜品加工模式,实现标准配送。团膳菜品和面点制作采取智能化设备和流水作业,节约人工成本和烹饪时间。
(文/南京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为“全国机关事务管理研究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