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在幼教中的应用研究

2023-04-18 14:07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一、课题研究背景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在探索自然过程中总结的规律,是寄托着文化血脉的传承,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现在有很多人对二十四节气不了解,尤其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甚少这些值得我们去思考如何将二十四节气运用到幼儿教育中,让孩子们从小感受传统文化的精神,促进全面发展。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意见》,强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要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以幼儿、小学、中学教材为重点,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

幼儿懂得节气,也就记住了自己的“根”和“血脉”农耕活动持续时间较长,幼儿需要长期坚持,不断学习了解种植问题,持续观察植物变化才能得到结果。这些科学活动中不仅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坚持性意识,也需要幼儿共同合作完成。所以在二十四节气的课题中,要重视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


、课题研究的实践过程与分析

(一)理论学习学习张雪门行为课程及二十四节气相关内容,为研究奠定基础张雪门先生提倡的“生活即教育,行为即课程”就是要让幼儿从生活中通过亲身体验实际操作,积累生活经验。在他创立的行为课程中,主要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按照每月节气的变化,考察儿童环境事物的变迁。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儿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

对二十四节气的概念进行学习,知道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识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季节体系。主要是对农事的指导,节气名称对应不同农作物的播种。

在《玩味自然——幼儿园二十四节气体验课程》一书中,我们看到广州市第二幼儿园开展节气课题研究,从二十四节气课程目标体系、环境支持、实施原则和途径、实施方案等方面开展了比较深入的研究。由于地域的特点,广州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不是很明显,比如冬季的节气探究中,幼儿感知冬季自然现象方面有所欠缺,幼儿不容易体验到。作为北方幼儿园,春夏秋冬四季明显,更能为幼儿提供感知体验的条件。

基于上述对二十四节气的了解和理论学习我们结合二十四节气中的气候、物候、温度变化、农耕等内容从节气美食、节气习俗、节气种植等方面对幼儿进行引导,丰富了幼儿园的活动,扩展了幼儿的学习体验内容。

(二)调研幼儿园实施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活动现状设计问卷调研幼儿园实施二十四节气的相关教育教学活动的现状及家长老师对二十四节气的了解。家长问卷涵盖了每个年龄段的家长,共有242名家长参加98.35%的家长认为二十四节气在当代生活中是存在意义的,有必要对学龄前儿童开展二十四节气的相关活动。80.99%的家长对二十节气的名称和习俗有大致了解,94.63%的家长认为通过开展节气活动能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86.78%的家长认为能培养孩子们的学习探索能力。教师问卷有24名教师参与,64.71%的老师是通过园本科研和实践活动了解二十四节气的。100%老师认为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需要传承,支持幼儿园开展二十四节气相关活动。88.24%老师认为有助于农业的发展94.12%的老师希望幼儿多了解一些二十四节气中的传统习俗和传统美食物化成教育课程。二十四节气不是美食,还包括很多其他方面,比如物候季节的变化。要提升教师对二十四节气文化的认识深化幼儿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以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二十四节气教育。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引导幼儿深入了解探究节气特点。以“春天的秘密”为主题,按节气顺序物化了贴近幼儿生活的活动。惊蛰节气开始带领幼儿寻找春天,感受动植物的变化。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与真实的自然环境充分互动,通过找一找、说一说、玩一玩等幼儿喜欢的方式,感知天气变暖、植物发芽、花儿开放、小动物从冬眠中醒来等特征。追随幼儿兴趣点开展“发现小蚂蚁”活动孩子们发现蚂蚁出来了,经常蹲在地上观察蚂蚁为满足幼儿需求,教师将蚂蚁带到了自然角,让孩子更加直观观察蚂蚁,了解蚂蚁的习性与特点。孩子们对蚂蚁爱吃的食物产生了兴趣,大胆猜测小蚂蚁究竟爱吃什么?把馒头、饼干、水果投放到了蚂蚁洞中,通过观察孩子们发现小蚂蚁爱吃馒头发糕蛋白一类的食物。结合惊蛰中的桃始华”,教师引导幼儿开展寻找不同桃花的活动,进行美工制作桃花”和语言桃花瓣等活动,让幼儿对桃花及桃始华有更多了解。春分节气开展竖蛋活动,幼儿通过实验总结出把鸡蛋清和鸡蛋黄打散了,更容易竖起来撒盐也容易竖起来通过一次次失败再尝试的过程培养了幼儿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等学习品质。春分挖野菜活动,幼儿了解挖野菜需要准备的工具及安全使用方法,探究挖野菜的方法,开展野菜美食制作亲子活动、美工制作野菜活动引发出对蒲公英的认识,知道蒲公英可以做野菜食用,还是很常见的药物。幼儿对蒲公英那毛绒绒的小绒球,一碰一吹就会分散的特点感兴趣萌发了以文学形式表的意愿。阅读有关蒲公英的绘本,欣赏童话故事《蒲公英的美梦》,创编了诗歌《蒲公英》,体验到了文学与自然美妙的连结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怀。清明节开展放风筝活动,在放风筝活动中,幼儿遇到风筝飞不起来的情况,便分析原因解决问题,不断尝试。谷雨时节组织阅读绘本《一粒小种子》,帮助幼儿了解种子的特点,进行续编活动,提升口语表达能力。开展家长进课堂谷雨活动,孩子们知道了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了解了谷雨的三候,渗透珍惜粮食的教育。孩子们第一次知道了在谷雨这个节气可以喝谷雨茶。观看了各种劳动农具,为后面幼儿的种植活动奠定了基础。

以游戏活动为载体,在生活中渗透节气文化。二十四节气是生活中自然规律的产物,需要为幼儿创设感知体验的环境,注重幼儿的操作过程,促进幼儿的发展。老师将游戏融入每个节气创设了不同游戏墙,如惊蛰“小蚂蚁迷宫”游戏,知道惊蛰节气小蚂蚁出洞,探索蚂蚁管道游戏的玩法。春分拼图“女孩与油菜花”,了解春分节气并会拼图。清明“我们一起放风筝”游戏互动墙饰,了解清明节气放风筝的习俗。能够运用粘贴、拼摆等方式为风筝进行装饰用游戏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体验成功感。

从生活中挖掘教育价值,将值日生中的天气预报记录进行改变,与游戏结合,用温度记录卷的方式记录天气变化,引导幼儿发现节气温度的关系。每天用一张小记录纸记录天气及温度,不同纸的颜色表示不同温度,将每一张纸粘合在一起,到一个月时进行统计,如3月份的天气统计中,幼儿感知到一周有7天,一个月有4周,3月有31天,蓝色记录纸15度以下有19天,绿色记录纸15度到25度有12天,粉色记录纸25度以上的,是0天。孩子们了解到3月温度在逐渐上升4月的温度统计中能够看到15度到25度的天气比3月多了,说明从惊蛰开始温度在逐渐上升,春天到来了。在清明时节,幼儿提出天气回暖雨水增多的现象,教师随幼儿兴趣点,调整了4月份的统计表,支持幼儿的探究活动。在过渡环节开展天气播报活动,增强幼儿表达能力。在语言区设计天气预报符号,发挥幼儿想象力。将数学统计、社会交往合作、语言大胆表达、健康穿衣指南等各领域目标有机渗透。在家园共育中,有很多家长都鼓励幼儿参与天气播报活动,有些胆子小的幼儿也在家长鼓励下大胆记录天气情况并播报。有了第一次的成功,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将对活动的感受反馈给老师也激励教师更好挖掘二十四节气教育价值,开发更多特色的节气活动。

)探索节气美食制作,了解传统节气养生文化提高幼儿对食物的正确认知,培养幼儿健康的饮食理念和行为习惯。积极与家长沟通交流合作,形成家园互动的食育活动氛围。通过传统节气养生的食育让幼儿体会到食物的珍贵,参与美食的制作。开展区域活动,体验游戏快乐,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依照纲要指南及专业教室学期计划,小厨房有目的有计划创新开展了节气节日系列活动。活动中教师提升观念,注重发挥幼儿主体性,让幼儿在生活化的互动中,在充分的感知、体验中,在自主探究中了解时令美食的意义,提升生活经验与能力。

充分感知体验促幼儿获取新经验。小厨房活动更加注重幼儿实践过程,从环境材料上给孩子们更多尝试、体验、创新的机会。小班活动也不例外,活动的完整性潜移默化给孩子们真实的生活体验制作驴打滚在二十四节气“春分”开展,孩子们了解了节气美食、时令果蔬对健康成长的益处。在制作驴打滚过程中,为孩子们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活动前炒黄豆面(在老师的协助下),让孩子们看到在加热的情况下要不停翻炒,避免糊锅。在和面中,教师协助孩子完成,使孩子直观感受面粉与水的比例搭配,通过操作积累了和面的方法。制作驴打滚饼坯时,调动孩子已有经验,尝试使用揉、捏、擀、压等多种方式制作。幼儿尝试各种方法将饼坯擀匀擀圆,最后总结出擀面杖的力度要合适,擀的过程中要不时转动饼坯才能够成功。在抹红豆沙时,幼儿感受到红豆沙不能抹太多,避免外漏。活动后进行展示,教师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肯定他们的制作成果,提升了幼儿自信。这样的生活体验,追求的不是结果,而是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最大限度满足幼儿个体需要,帮助他们积累丰富多元的个体经验。

区域开放式自主活动促幼儿个性发展开放式区域活动是孩子在小厨房最喜欢的方式之一,孩子们可以在熟悉的环境下选择喜欢的材料、工具,制作喜欢的食品,这个过程是完自主的过程,同时体现分工合作,如有的孩子选择和面有的选择包饺子、榨汁、做太阳糕等孩子们从最初的材料准备到后期的制作、加工、熟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在思考下专注进行,看似简单的过程不仅巩固丰富了幼儿已有经验又潜移默化培养幼儿积极主动、认真专注的学习品质促进幼儿个性发展。

创新节气美食让幼儿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小厨房在传统美食制作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美食的创新开展,帮助幼儿通过多种方式了解节日、节气并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相关经验。如惊蛰水果沙拉、春分太阳糕、清明蒿饼、谷雨蔬菜窝窝头、立夏夏饼等。活动不断丰富创新,幼儿在不同美食制作的操作体验中感知传统节日、节气的意义并从中获取相关生活经验。

疫情期间推送节气美食,亲子共制作创新开展亲子家庭美食实践活动。活动中教师依据各节气、节日内容挖掘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相关知识,整理并制作相关视频共推送活动6篇,参与家庭频次70人次。推送了谷雨香椿鸡蛋卷、清明做青团、立夏蛋、小满苦菜秀、芒种海带、夏至面美食。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幼儿居家生活还帮助幼儿了解了节气名称、相关习俗提高幼儿动手能力丰富生活经验。

亲子模式助力幼儿高效实践。亲子实践以幼儿为主、家长为辅,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幼儿不仅参与体验了美食制作还感受了采买摘菜洗菜切菜到美食上桌的全过程从面粉到面团的全过程、从白面到五彩面的全过程、从水果到果汁的全过程。全程认真专注,体会了美食制作的不易、农民伯伯的不易,在提升能力的同时还懂得了珍惜粮食。每一次推送都由小朋友和家人一同观看、一同实践,不同家长对美食的认识及实践方式不同,也让孩子们对同一种食物的制作方法不同。如立夏蛋的制作不同的做法、不同的调料做出富有个性和艺术性的立夏蛋。制作的过程中幼儿了解认识了相关厨具及使用方法还感受了节气与人类的关系孩子们每一次实践教师都仔细看,发现孩子点滴进步,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与肯定。教师根据不同节气制作风格迥异的电子奖状,让孩子们增强信心,勇于不断尝试,从而爱上实践、爱上美食制作。

 文/农业农村部机关幼儿园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为“全国机关事务管理研究会网站”。) 
主办单位: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办公室 版权所有: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bm42000003 京ICP备0503495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40102700151号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西安门大街22号 邮 编:100017 推荐浏览分辨率为 1280 X 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