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初,宁波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浙江省学前教育条例》要求,制定出台了《宁波市市级机关幼儿园五年发展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五年规划),强化了儿童本位的立场和“幼有优育、品质一流”为核心的价值追求,确立了“先进理念引领、幼儿全面成长、名师名家荟萃、品味品质卓越、品牌特色鲜明、社会辨识度高、省内颇有影响力的机关幼教品牌”的发展目标,明确了5个方面、52项具体举措,全面推进各项教育改革。5年来,机关幼儿园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2020年,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开展现场督察,对机关幼儿园的办园质量和水平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2022年6月,宁波市市级机关第一幼儿园被评为“全国机关事务工作先进集体”,是全国仅3家、浙江省唯一获此殊荣的机关幼儿园。
宁波市级机关幼儿园已有67年的办学历史,有较高的办学品质和较好的社会影响。五年规划出台以后,宁波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成立幼教工作办公室,下设园务管理、教育科研、后勤管理3个工作小组,制定方案和实施细则并落到实处。
一、坚持儿童为本、幼有优育,保教质量有了新提升
着力打造基于儿童立场的玩家课程体系。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支持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等方式学习、游戏、探索。5年来,机关幼儿园持续深入探研“玩家课程”,践行“想玩能玩 不只玩玩”的理念,着力实施“玩”的教育。邀请学前教育界知名专家、学者来园指导,提高课程站位、完善课程结构,初步构建了包含多元课程群的“玩家课程”体系,内容覆盖“玩·趣运动”“玩·趣阅读”“玩·趣创美”“玩·趣游戏”等。同时,在原有“篮球宝贝”“快乐数学”“创意美术”特色项目基础上,生成了“活力阅读”“稚美创享”“稚思慧享”“稚声悦享”“童趣水玩”“玩国食育”等特色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效。21项基于玩家课程研究的课题获得省、市立项,148项研究成果获得市级以上奖励。
试水托育服务、推进学前教育托幼一体化发展。为满足机关干部子女和社区百姓不断增长的托育需求,2018年5月,注册成立“苍水托儿所有限公司”,积极打造高质量服务团队、独立安全的户外空间和特色人文资源,专注于为1.5至3岁宝宝提供优质的养育服务,是宁波市首家获登记备案的托育机构,填补了市场空白。托儿所在华东师大周念丽教授指导下,形成了3级目标体系、活动评价体系和指导策略指南,基本构建“阳光宝宝”特色养育方案。2018年9月以来,托儿所累计招生托班幼儿356名,为近400户家庭提供普惠、优质的早教服务,受到家长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被评为“海曙区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机构”。
扩大办园规模、辐射优质幼教资源。为适应市行政中心东迁以及“二孩”政策放开、幼教需求不断增长的新形势,通过自主建园和合作办园,不断加快机关幼儿园的外延式发展。5年来,东部新城中心幼儿园、机关一幼翔云园区、机关二幼印江南园区如期开园,3个幼儿园、8个园区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班级数量从43个提升到87个,增幅高达102%;在园幼儿人数大幅增加,达2458人,比2017年增加116%,其中机关干部子女占比31%、社区适龄儿童占比69%,实现了服务机关干部、服务社区老百姓“双服务”的转型发展,累计为4000多户家庭提供了优质的保教服务,家长满意度98%以上。
加强全过程管理、全面提升保育质量。制定出台《机关幼儿园保健工作操作指导手册》,进一步优化幼儿园保育流程和规范工作。建立浸入式和实操相融合的保育培训模式,开展保育员教育故事分享活动、儿童心理案例分析等技能比武,实现保育工作从规范化到优质化的蜕变。积极打造透明厨房、阳光食堂,加强和创新食品安全管理。定期召开儿童膳食会,鼓励儿童每月主动参与膳食评价和膳食管理。定期组织厨艺争霸、每月特色菜等活动,促进后厨专业水平快速提升。加大食育的探索力度,通过调整用餐时间、挖掘用餐空间、改变用餐伙伴、创设餐点氛围,让幼儿愿意吃、喜欢吃、好好吃。
二、崇尚科研兴园、教科并重,教育科研工作取得新突破
出台政策、健全机制,大力营造良好科研生态环境。高度重视幼儿园教科发展,不断完善科研奖励机制,制定出台《宁波市机关幼儿园教育科研奖励办法》,建立健全机关幼儿园年度科研论文评比机制,大幅提升奖励标准,构建较为全面的教科研政策支持体系。在评优评先、评职称中加大科研成果权重,强化了科研为基的导向。组建科研合作小组,定期开展科研讲座、课题研讨、案例分享活动,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5年来,课题立项、获奖的层级和数量明显提升,青年教师科研进步明显。新增省级课题6项、市级课题15项,另有302篇课题成果和论文在全国、省市区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发表。
深化校地合作,积极引入外脑提升科研力。加强校地合作,与浙师大杭幼师、华师大、宁大、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7个高校建立人才就业实践基地和教师培训实践基地,5年来接待各地区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各类培训班38次,承担省继续教育平台的专项培训10余次,全面展示了幼儿园的特色研究和科研成果。2020年幼儿园被评为宁波市示范性教师发展学校,案例《共建、共享、共赢——谈三方合作促进教师学校发展建设》入选浙江省发展学校建设优秀案例,《情境模拟培训促进新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研究》获2021年浙江省教师教育规划课题立项。
深化传帮带,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带领和辐射作用。积极发挥市名师、学科骨干的带头作用,通过师徒结对、名师领衔、骨干引领等方式开展传帮带。2019年以来,共成立2个机关幼儿园名师工作室,签约32名教师,举办活动和园长论坛20余次。同时,每学年定期举办师徒结对仪式,每学期至少开展2次师徒结对学习活动;发挥学科骨干、兼职教研员的专业优势,积极推进教科研训一体化发展。组建了科研合作小组,共定期开展科研讲座、课题研讨、案例分享活动160余次。
三、致力三位一体、家园共育,“四心”幼儿园建设取得新进展
积极打造疫情背景下家园社协同共育模式。疫情期间,幼儿园发挥“互联网+教育”优势,全力打造疫情背景下“家园社”协同共育模式。2020年2月以来,定期组织云见面、云分享、云直播等多元活动,为家庭提供积极的心理疏导服务,累计开展特殊儿童关爱教育、家庭亲子辅导和心理互动干预等1000多次。通过微信平台,相继推出“嘻哈云活动”“玩国微视”“活力云时刻”等主题系列活动,结合“宅家也健康”“宅家也精彩”等多元视角,拍摄了上百条亲子游戏原创视频,有效指导家长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生活用品、器材、废旧材料等进行亲子互动游戏,开启了别开生面的亲子抗“疫”之旅。
创新“家园社”协同共育工作机制。致力于打造孩子开心、家长放心、教师舒心、家园同心“四心”幼儿园,充分利用家庭、幼儿园、社会3种教育资源,实现“家园社”内外双向互动、资源流通。通过创建玩家联盟、父亲联盟、教育议事会等多样态的家园联盟,畅通家长共同参与幼儿园治理的渠道;通过组建专家讲师团,邀请社会各界保育保健、专家名师等开展多样化的“家长学校”和讲座讲坛,满足教师和家长的学习需求。
践行社会责任,全方位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与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幼儿园签约结对,在线开展西藏送教活动,向中西部地区分享教学经验;参与“关爱乡村幼教”公益助教活动,多次前往余姚丈亭镇童乐幼儿园、奉化蓝天幼儿园等乡村幼儿园开展送教;组织儿童向革命老区——延安甘泉的幼儿园捐赠图书、共建图书室,为青海省玉树州囊谦县的孩子捐赠衣物等;开展“城乡儿童共度六一”活动,为外来务工子女的孩子送去关爱。
四、强化全局统筹、数字赋能,一园多址、协同发展
强化幼教资源的全局统筹。打破3个幼儿园的物理边界,成立3个跨园区的幼教工作小组,定期开展管理、课程、科研、后勤等方面的交流研讨,推动园际联动。通过跨园区共用年级组长,每月开展至少2次以上的跨园区联动教研与集体主题审议活动,较好地促进了园区联系和信息共享;通过跨园区举办活动、打造品牌,增进了园区之间的合作共育。2022年“六一”节,3所机关幼儿园联合市幼儿体育协会首次共同举办“童心同行,萌动亚运”系列活动,取得了“1+1+1>3”的良好效果。此外,制定评优评先办法、中层岗位设置办法等,鼓励人才在3个幼儿园的流动和优秀人才跨园区竞聘中层岗位,努力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推进机关幼教数字化改革。主动顺应数字化改革的大势,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全部完成智能化3D刷脸机的安装使用,建设幼儿园“智慧安防”体系,全面提升幼儿园数字化园区建设和管理水平,得到了浙江省、宁波市两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肯定。从2019年开始建设“幼儿园招生网上报名系统”,实现幼儿园报名、审核、录取等工作全过程在线完成,并实现与市编委办、公安、住房城乡建设等6部门的数据互通,既方便了家长,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现场报名的安全隐患。此外,机关幼儿园还创新推出“微信服务号”,便于家长随时随地进行“喂药服务”“病号餐预约”等线上登记,为家长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满足儿童特殊需求。
筑牢安全和生命健康防线。制定《宁波市市级机关幼儿园一日活动操作规范》,完善《安全工作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班级安全、廉政目标管理工作责任书》等安全规章制度,将《校园肺炎疫情防控专项预案》从1.0修订完善到6.0版,新增《疫情责任倒推制度》等10余项制度,为机关幼儿园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从消除安全隐患入手,开设阳光食堂、自动断电充电桩等,有力推进等级平安校园建设。每学期至少完成2次安全演习,检验安全防范工作的实效,增强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5年来,3所机关幼儿园实现校园安全零事故,被评为宁波市5A级平安校园、宁波市治安安全单位。
五、聚焦党建铸魂、师德师风,教职员工队伍建设呈现新风貌
突出师德师风建设,全力提高教职员工的政治素质和师德修养。坚持党建引领,建立师德档案,实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积极发挥机关党建引领作用,促进党建和日常教育工作深度融合,以“长征精神”“红船精神”“延安精神”等为切入口,加强全体教职工思想建设。广泛深入开展红色读书会、爱心加油站、新秀大练兵、保育员技能比拼等岗位练兵及党建暖心活动,通过交流和分享让德育在日常生活和教育实践中得到升华。定期开展青年理论宣讲活动暨微型党课分享,聚焦每个时段的学习重点,形成学习内化、实践创新、研讨再学习的良性学习循环机制,将学习教育落到实处。
聚焦人才队伍建设,全力提升教职员工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水平。注重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后备人才培养,5年来,新引进在编教师18人、调入4人,专任教师数量从110人增至209人,教师队伍壮大了近1倍;本科以上学历人数从72人增加到151人;硕士研究生从1人增加到8人,教师学历层次明显提高。依托名师工程、分层研训等实现头雁领飞、良雁展翅、新雁跟进的良好局面,5年间新增国家级个人荣誉2项,省级个人荣誉1项,市学科骨干1名,市教坛新秀2名,区名师、区骨干和区教坛新秀10名,2位中级教师提升为高级教师,18位二级教师提升至一级教师。保育员队伍专业素养不断提升,幼儿园共有89名保育员,其中中高级保育员45人,占比51%;中高级育婴师33人,占比37%。机关幼儿园连续参加两届宁波市幼儿园保育员职业技能竞赛,斩获3个一等奖。此外,机关幼儿园还大力加强对非编教职员工的关心关爱和提拔使用,建立非编中层园聘制,共选拔3名优秀非编教师担任中层管理职务;推出星级教师、星级保育员评聘制度,教师待遇呈逐年递增趋势。据统计,2021年非编教职员工的平均年收入相比2018年提高了69%。
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全力筑牢教职员工的纪律意识和廉政防线。坚持集体议事、制度管事、廉政无小事,持续深化清廉幼儿园建设,开展“立敬畏之心、兴学习之风”专题教育。每年教师节签订廉洁承诺书,并以短信、海报等方式,通过办公群、家园通平台及家园公示栏,公开面向教职员工和全体家长发出廉政预警,提醒全体教职员工敬畏廉洁之风。党支部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内控机制建设,规范财务制度。凡是涉及人、财、物等重大事项均通过党支部会议、园务会议集体讨论决策,做好重点环节、重点岗位、重点人员权力运行机制和制约机制,5年来没有出现违反规定、徇私舞弊的案例。
(文/宁波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为“全国机关事务管理研究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