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军队院校后勤文化建设研究

2023-10-24 16:45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加强军队院校后勤文化建设是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和军事战略方针的必然要求,对新时代军队后勤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军队院校后勤文化建设中应准确把握军队特色内涵,充分认清当下军队院校后勤文化建设的必性和重要性,立足新时代、面向大未来,不断创新军队院校后勤文化建设新模式、探究新路径。

 

一、新时代军队院校后勤文化内涵

打仗就是打保障,现代战争要求后勤先到位、后收场、全程用。因此,新时代军队后勤着力建设一切为了打仗的后勤。在新时代强军思想和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的指引下,军队院校后勤文化建设要紧跟时代发展和强军要求,以管理、服务、环境“三育人”和服务教学训练、服务科研工作、服务师生两员“三服务”为宗旨,落实“三全育人”要求,通过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全面构建军队院校后勤文化新格局。

军队院校后勤物质文化主要体现在军事设施建设、军需物资保障、校园环境、教学设备、医疗卫生等方面。军事设施建设是军队院校后勤文化区别于地方高校后勤文化的主要标志,是军队院校特有的文化,包括直接用于军事目的的建筑、场地和设备,如营区、训练场、试验场、模拟训练中心、军事物联网中心等。军需物资保障包括军事物资的筹措、储存、补给和管理,从吃、穿、用等方面保障军队院校师生的教学和生活需要,是军队院校后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环境包括校园的一草一木,校风、校训的标识标牌,条幅、电子显示屏等宣传媒介,具有浓厚军队院校特色的校园环境是军队院校后勤文化最直观的体现。教学设备包括智能教室、实验中心、演训中心等教学场地所使用的教学用具等,是衡量军队院校后勤文化建设水平的基本物质参照。医疗卫生包括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等。

制度文化是军队院校后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管理、服务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而来,包括章程纲要、发展战略、领导体制、组织编制以及各类条令条例、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军队院校师生的吃、穿、住、行等各方面都有相关规定和制度约束,与地方高校的后勤制度文化有明显不同,为战抓管、依法严管、科学施管是新时代军队院校制度文化的特色。

军队后勤行为文化主要体现在行为作风、精神状态、人际关系等动态行为上。听党指挥的行为本能、严整的军容风纪、过硬的专业技能、崇尚荣誉的行为操守、奋发向上的工作热情、团结合作的集体意识等,都是军队后勤行为文化建设的集中体现。

精神文化是军队后勤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军队院校后勤文化建设立足于军队后勤文化的历史传承,中国人民解放军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建军,孕育形成了自己动手、自力更生、克勤克俭、艰苦朴素等优良传统。进入新时代,军队院校后勤文化结合育人特色,秉持“一切为了学员,为了学员一切,为了一切学员”的服务理念,将坚持“立德树人,为战育人”的新时代育人特色和“三全育人”相结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强化新时代军队院校后勤文化建设的精神指向。

 

二、加强军队院校后勤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是推进“现代化+”后勤发展的必然要求。后勤因战而生、为战而建,保障打仗是根本指向。纵观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发展历史沿革,后勤建设从传统封闭自我配套向社会企业参与或承担转型,弥补了之前包揽式、契约式的弊端,形成多元混合的“现代化+”后勤建设模式。新时代军队院校后勤建设承担聚焦保障打胜仗和积极改革创新的育人重任,“现代化+”后勤建设应紧跟现代化发展要求,全面打开军队院校后勤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新格局,强化军队院校后勤文化建设内在驱动力。

——是贯彻全面育人标准的必由之路。习近平主席在全军院校长集训开班式上提出“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强国兴军服务,立德树人,为战育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的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军队院校后勤文化建设涉及院校建设的方方面面,为办学提供育人保障,承担着重要的育人重任,是立德树人的基础。

——是提升后勤文化自信的必要条件。强国强军必须强后勤,新时代军队后勤建设在国家军事战略全局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后勤部门一定程度上存在“文化自卑”的心态。军队院校中心工作是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院校发展关注点聚焦在教务、科研、政治工作等部门,作为教辅和服务的后勤部门容易被忽视,对后勤人员和后勤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军队院校后勤服务保障任务重、范围广、责任大、事务杂,后勤人员容易陷入烦琐的事务中,在提升个人能力、业务水平和研究后勤文化建设等方面缺少时间和精力,文化水平、认知理念无法及时跟进新时代军队院校后勤建设发展要求,难以形成良好的后勤文化氛围。促进新时代军队院校后勤发展,必须加强内部驱动,增强后勤文化自信。

 

三、建设路径

坚持新时期后勤理念。努力建设强大的现代化后勤,必须以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为引领,建设坚决听党指挥的后勤、一切为了打仗的后勤、全面科学管理的后勤、法治化标准化的后勤、军民深度融合的后勤。必须以新时期现代化后勤建设理念为宗旨,持续引领军队院校后勤文化建设。一是建设“硬性”后勤文化,强化后勤物质文化建设,加大军事设施建设、军需物资保障等投入。新时期,军队院校后勤文化更需要深化拓展联储联供、物资采购、医疗救治等领域,做好“三服务”工作,建设师生员工满意的后勤。二是建设“软性”后勤文化,将新时期军队院校后勤精神、服务理念、行为规范等融入院校管理制度和人才培养机制中,建设以人为本、教学研服一体化的“软性”后勤文化。三是建设“现代化+”后勤文化,加快推动网络信息技术、高端运载装备、人工智能设备和新材料等的开发利用,积极推进“互联网+联勤”“大数据联勤”“智能联勤”发展。统筹利用军地资源互帮互建,弥补军队院校后勤文化建设的单一性和局限性。

凸显新时代育人要求。新时代军事教育要求院校坚持为战育人的使命,培养保障打赢的现代化人才。一是构建后勤文化“三全育人”格局,强化后勤人员育人意识,建立健全后勤育人新机制。营造“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后勤文化氛围,用后勤人员的忠诚心、责任心、使命感落实育人目标,让后勤工作更有温度、思想引领更有力度、育人效果更有高度,促进军队院校后勤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同向同行。二是加强后勤文化育人力度,引进先进服务理念,培育后勤人员“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多做事、做好事”“不推诿、敢担当”“有信念、能自律”的思想意识,提升服务质量,用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辅助实现育人目标。建立健全服务机制,提升后勤人员管理水平,紧盯学院师生教育教学发展做好后勤服务工作,打造人文型、节约型、绿色环保型后勤,以独特的后勤管理方式潜移默化服务育人工作。三是提升后勤文化育人效度。在育人保障工作中,树立典型、表彰优秀,建设军队院校后勤人员培育机制。加强培训学习,拓宽交流平台,全方位提升后勤人员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提升军队院校后勤文化建设自觉和自信,提升后勤人员的荣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增强后勤人员对自身岗位的认同感、军队院校师生对后勤工作的同理心。

挖掘新时代文化特色。军队院校后勤文化的历史积淀是优秀的文化资源,也是军队院校后勤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挖掘军队院校特有的文化内涵,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形成独特的军队院校后勤文化特色。一是以文固本培元,进一步加强对原有后勤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二是深挖红色文化,红色文化是一代又一代革命传承的红色基因,是军队院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文化资源,强化对红色文化的宣传,培植红色种子,营造院校特色红色文化氛围。坚持军地联合共建,开拓红色教育基地,共育红色基因。三是培育文化自觉,军队院校后勤人员应自觉承担起后勤文化建设的重任,坚定后勤文化自信,当好后勤文化的宣传大使,发扬奉献精神、工匠精神、红管家精神,率先垂范,传承优秀后勤文化。

(文/陆军勤务学院 陈艳)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为“全国机关事务管理研究会网站”。) 
主办单位: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办公室 版权所有: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bm42000003 京ICP备0503495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40102700151号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西安门大街22号 邮 编:100017 推荐浏览分辨率为 1280 X 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