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机关事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组织力量对陕西省机关事务系统集中统一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研究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机关事务集中统一管理的重大意义
(一)加强集中统一管理是实现“两个更好服务”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对机关事务工作的重要指示中,明确了机关事务“两个重大”“一个作表率”“两个更好服务”的职能定位和目标方向,对更好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更好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明确要求,为做好机关事务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必须坚持以集中统一管理为方向,深入推进以资产管理为基础的集中统一管理,立足服务保障职责,统筹整合各类保障资源,盘活用好各类资产,充分发挥资产对“两个更好服务”的重要支撑作用。
(二)加强集中统一管理是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的重要基础。“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机关事务工作的基本要求。机关事务部门负责党政机关运转所需的经费、资产、服务等保障资源供给,必须把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贯穿到机关事务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在加强归口管理、统筹配置、集约使用上下功夫,通过对资产的全类别、全口径、全生命周期管理,努力构建系统科学的现代资产管理体系,统筹以资产为载体的服务保障要素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在降本、提质、增效中实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三)加强集中统一管理是提高机关事务保障质效的重要途径。机关事务集中统一管理就是要按照“一类事项原则上由一个部门统筹、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的改革精神,实施标准化、精细化、科学化的分级分类管理,有效统管和调配服务保障资源,推进财力、资产、资源集中统一管理,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资金的科学使用、资产的有效利用,既提升机关事务管理集约化水平,又使机关资产发挥最大化效益。
(四)加强集中统一管理是促进服务保障均等化的重要前提。党政机关不同部门对服务保障资源的需求基本相同,对这些同质性的需求进行集中统一管理,推进机关事务服务保障模式由零散、粗放向集约化、效能化转变,通过统筹计划、周密组织、高效获取、集约利用,可带来规模化效应,从而使各类资源得到最佳配置,更好地控制生产和采购成本,实现以优质低价取得更佳效果,同时也利于各部门获得公平均等的保障服务,有效解决分散保障带来的服务标准不统一、重复投资建设、苦乐不均等现实问题。
二、全省机关事务集中统一管理现状及不足
目前陕西省各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已初步形成了制度健全、机制完善、配置到位的工作体系,发挥了积极作用,保证了本级党政机关正常有序运转,但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
(一)机构设置不一致,名称性质有异同。2018年机构改革,全国层面,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设立了专门的机关事务管理部门。从单位性质看,28家为行政单位,仅有陕西、内蒙、广东3家为省政府直属参公管理事业单位;从机构名称看,仅陕西一家为“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其他均为管理局。这一现状,客观上对工作职能的正常发挥带来了一定影响。全省系统机构设置、机构名称、机构性质、隶属关系不一致,有的是行政单位、有的是参公单位、有的是事业单位,有的是政府直属机构、有的是政府办公室二级机构,机构权限和工作范围存在差异。
(二)资产管理不全面,没有实现全覆盖。根据“三定”规定,陕西省机关事务服务中心“负责省级机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组织实施”,但在实际落实中层次不一,资源分配不均衡,部分国有资产未纳入管理范畴。各市机关事务管理部门职能差异较大,普遍未实现对国有资产管理的全覆盖。公共机构绿色低碳转型未纳入省(市)委目标责任考核和负面评价体系,缺少专项经费,制约了工作开展,督导落实不够有力。
(三)职能边界不清晰,实际履责有阻力。目前陕西省机关事务工作普遍存在管理分散、职责交叉、运行不畅问题,特别是更名为服务中心后,相关职能职责界定不够明晰,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支撑。机关事务管理服务保障的事权不明确,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等不够清晰,保障效能、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省机关事务服务中心虽明确具有国有资产管理、住房公积金管理等方面基本职能,但因与财政部门存在职责权限交叉,一直未能正常履行。
(四)保障标准不统一,具体落实缺刚性。由于受编制机制、职能职责等多种因素制约,除国家层面硬性规定外,省市级层面缺乏统一的保障标准。公务用车“四统一”管理上,仅做到了标准和编制统一,购置经费和采购配备管理由各级财政部门负责,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缺乏统筹,未形成管理闭环。各级党政机关、不同部门单位在餐饮服务、物业管理等方面缺乏相对统一的评估标准和督导举措,服务保障苦乐不均现象不同程度存在。
(五)发展基础不平衡,方法手段较单一。就调研情况看,集中统一管理的基础还比较薄弱,思维观念、方法手段相对滞后。一方面,信息化程度不够高。统筹“点、线、面”推进集中统一管理不够,服务资源的配置使用效率不高,尚不能较好满足服务对象日益增长的实际工作需要。另一方面,队伍建设不够强。全省系统普遍存在人员年龄老化、学历偏低、专业化不够、交流不畅等问题,这些现状与新时代机关事务工作的要求不相适应,也是影响机关事务集中统一管理的制约因素之一。
三、推进机关事务集中统一管理对策建议
(一)夯实集中统一管理的基础。一是加强政治机关建设,把好集中统一管理方向。深刻领悟机关事务工作“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的重要内涵,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持政治引领,努力构建集中统一管理的工作格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两个重大”“一个作表率”“两个更好服务”的重要指示精神,主动从政治高度思考、谋划和推动机关事务集中统一管理,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体现到实际工作中。
二是加强机构职能建设,理顺集中统一管理体制。积极争取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和本级党委、政府以及有关职能部门支持,进一步明晰职能职责,优化机构设置,理顺体制机制。按照“一类事项原则上由一个部门统筹、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的要求,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整合不同部门的机关事务工作,通过对人、财、物的集约化管理,减少职能交叉、厘清职责边界,建立完整的组织架构,强化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在管理保障服务工作中的归口统筹作用。党政机关集中办公区,应当由机关事务部门统一负责办公用房、物业、餐饮等运行保障;分散办公的,应当在机关事务部门指导下,严格执行机关日常运行的服务保障制度标准,规范开展机关事务活动。
三是加强法规制度建设,构建集中统一管理格局。加快推动机关事务管理立法,力争从法律层面对保障政府运行的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促进机关事务系统理顺体制机制、界定职能边界、明晰权力职责,以机关运行保障管理的法治化,助力陕西省机关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统筹推进机关事务集中统一管理体制建设,健全完善机关运行经费、国有资产、办公用房、公务用车等集中统一管理的制度规定,为推进集中统一管理提供政策标准依据,努力构建依法治理新体制和依法行政新格局。
(二)谋实集中统一管理的措施。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一是坚持预算理念,强化资产配置管理。进一步落实《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关于资产价值和实物管理相结合的具体要求,推进资产配置计划与政府采购、预算管理有效衔接,从源头上促进资产科学合理配置,严控资产“入口关”。二是坚持共享理念,加强资产使用管理。统筹规划资产资源的整合优化利用,探索建立虚拟公物仓制度,着力打造跨部门、跨层级的资产调剂共享平台,不断提升资产使用效率。三是坚持开放理念,规范资产处置管理。完善资产处置公开和进场交易机制,丰富资产处置平台服务机构和服务方式,加强处置监督,建立公开、透明、阳光的资产处置工作机制,确保资产保值增值,把好资产“出口关”。四是坚持创新理念,严格资产过程管理。以“放管服”改革精神推动资产管理理念再造,加强资产管理事中事后监督。综合运用信息公开、现场核查、决算报告、绩效评价、审批备案等手段,形成监管合力。
在办公用房管理方面:一是深挖房源调剂。开展机关办公用房摸底调研,建立管理台账,为盘活利用提供基本依据,采取“腾、挪、换”等思路和形式,积极探索办公用房跨层级调剂使用等创新做法。二是加强日常监管。开展动态巡检,定期组织办公用房清理、督查、整改,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清理整治。三是从严把关审批。制定出台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维修和租用两个《办法》,优化工作流程,将省级机关办公用房大中修和租用审批由“一事一审、逐项安排”调整为“年度统筹、计划安排”,严控维修改造内容和租用面积。四是推进精细管理。建立健全办公用房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和监督检查机制,加强房产盘活利用,推动房产资源合理配置和节约集约使用。
在公务用车管理方面:一是全周期管理。充分整合公务用车编制和标准、配备和经费、使用和处置、监督问责等管理要素要求,推动实现对公务用车的全生命周期集成化、精准化管理。二是全过程监控。着眼管得住、管得好目标,坚持编制数额、预算限额“双控制”,从源头上把好“入口关”。坚持用好增量、盘活存量,对闲置公务用车合理调剂使用。加大新能源公车推广力度,进一步提高新能源公务用车占比。三是全方位监督。聚焦公务用车使用管理中监管难、监督难等问题,坚持以数字化赋能公车管理,发挥好“全省一张网”平台监管作用,常态化开展标识化、信息化“定期巡检”;探索建立公务租车管理机制,从原则、标准、审批程序、监督检查等方面规范省级机关公务租车行为,切实建立全方位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公车运行闭环管理。
在公共机构节能管理方面:一是抓制度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制度体系和标准体系建设,在办公运行、会议差旅、公务接待、政府采购、后勤保障等方面行简约、倡俭朴,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提高资金资产资源使用效率,推动机关运行成本进一步降低。二是抓节约型机关创建。统筹节约型机关建设、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和能效领跑者制度落实,积极推进绿色办公、绿色采购、绿色出行、绿色消费,推动各类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三是抓合同能源管理。有序组织节能改造,带头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和新产品,引导公共机构利用先进科技成果降耗增效。探索市场机制运用新模式,推进公共机构多类型实施合同能源管理。四是抓制止餐饮浪费。坚持“光盘行动”,开展反食品浪费试点,全面实施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工作成效评估和通报制度,探索建立制止餐饮浪费监控平台,构建制止餐饮浪费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刹住“舌尖上的浪费”。五是抓机关运行成本管理。协调增设机关运行成本调查统计相应机构,专门负责机关运行成本统计、分析、评价及培训等工作,督促各级党政机关加强机关运行成本管理,带头“过紧日子”。
在综合服务保障方面:一是创新工作理念。盘活用好存量房源,加快解决易地交流厅级干部周转住房问题,借鉴人才公寓、限价房等经验,探索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共有产权房等保障模式。二是坚持规范统一。将“标准化、信息化”作为服务保障工作的切入点,建立机关办公区服务保障联席会议制度,制定机关食堂运行费等实物定额和服务标准,探索“公务餐”改革,积极推动全省机关食堂“一卡通”就餐,逐步实现“凭公函吃桌餐”向“自费刷卡吃食堂”转变,从源头上降低公务接待成本。三是拓展手段方式。建立机关事务管理、服务和保障智慧协同的系统平台,加快“智联机关”服务平台部署,提高服务供给效率,聚焦智慧办公与智慧社区建设,通过技术创新和流程优化,提升集中办公区和生活区服务保障质量和水平。四是完善考评机制。建立后勤服务预算编制和质效审核监管制度,结合后勤服务社会化,持续优化对第三方机构的监管、准入、评价和退出机制,加强履约监督,确保服务质量。
(三)提升集中统一管理的能力。一是树立鲜明导向。用好用活“三项机制”,按照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标准,培养使用心中有责、手上有招的干部,做到人尽其才、各显其能,提升机关事务系统干部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二是持续加强培训。定期组织开展系统化培训,提升综合管理能力,大力推进专业化培训,培育机关事务工作的“行家里手”。三是优化队伍结构。采取多种渠道,着力打造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干部队伍,为集中统一管理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四是提升落实成效。坚持领导干部带头抓落实,提高干部执行力,以专班推进为切口,明确重点工作的任务、责任、标准、时限四要素,清单式管理、节点化推进、精准化落实,积小胜为大胜,以量变促质变。五是弘扬“工匠精神”。秉持细致、精致、极致理念,发扬“勤快严实精细廉”作风,培塑和挖掘先进典型,强化担当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着力锻造堪当时代重任的高素质专业化机关事务干部队伍。
(文/ 陕西省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陈璇)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为“全国机关事务管理研究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