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是国务院直属机构(以下简称“总局”),在各地均设置有垂直管理的派出机构:在31个省及5个计划单列市共设立36个监管局,在306个地级市均设立监管分局,在县设立监管组。近年来,总局系统节约能源资源工作持续深化,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稳步提升,绿色化改造进展明显,示范创建作用凸显,各项基础工作高质量发展,4个省局获得了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称号,全系统节约型机关建成率达99.7%。
一、绿色低碳转型成效和经验
(一)抓住历史机遇,开启绿色低碳转型新模式。
机构改革推动机构整合,出现重要的基建更新和节能技改窗口期。如重庆监管局抓住办公楼迁址建设的有利时机,精心布局基础建设,为绿色低碳转型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在供暖供冷系统选型过程中,选择江北城CBD区域江水源热泵集中供冷供热系统。该系统利用江水冬暖夏凉的特点,有效提升空调系统能效,较常规空调系统节能30%以上。在全新基建的基础之上,重庆监管局得以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工作,成为系统首批4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之一。
借力重要活动,深入推进单位绿色低碳转型工作。近年来,国管局从顶层设计出发,先后组织开展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节约型机关创建、绿色低碳公共机构遴选、能效领跑者遴选等活动,各级公共机构以此为抓手,推动单位转型工作水平提升。总局系统以节约型机关创建等活动为契机,通过指导、考核、检查、通报等方式,推动下属各机构落实创建任务,推进绿色低碳各项工作开展。
抓住有利契机,争取政策及资金支持,做好重要用能部位的节能改造。总局坚持统筹系统节能需求,积极申报国管局资金支持,先后获得多个技改项目支持。总局机关对数据中心机房进行了多次技术改造,机房PUE值降至1.6;山西长治监管分局利用当地的浅层地下水资源,改造地源热泵空调系统,总用电量、单位建筑面积用电量在全系统均处于较低值,相较使用普通空调制冷及采暖,节电率50%以上;新疆监管局对供暖换热站进行改造,更新供热循环泵,供暖季用电量下降50%;四川监管局对数据机房开展节能改造,机房用电功率降幅达32%。
(二)精细化管理,建立小型机构绿色低碳转型新机制。
系统约90%的派出机构为小型公共机构,实际用能人数不足200人,且大多与其他单位共用办公用房,对基础设施、重点用能设施等无管理权限。实际工作中,形成了以下工作方法:一是根据节约型机关创建要求,建立健全节能相关管理制度,包含节水节电、科学用能等,并加强管理落实。二是关注节能节水等细节,培养干部职工形成良好的节约习惯。三是加强巡检,发现问题及时维修,防止出现长明灯长流水等浪费现象。四是加强废旧物资分类回收管理,在源头减量的同时,做到废旧资源充分利用。五是深化生态文明思想建设,积极组织各类节能宣传活动,如节能宣传周、全国生态日等,广泛动员,形成全员参与的良好局面。
(三)科技赋能,探索绿色低碳转型新路径。
开展全面自评检查,科学决策工作方向。做好绿色低碳转型工作,需要对单位工作实际有科学认识,科学分析,正确决策,才能抓住工作重点。如云南监管局邀请专业机构开展实地考察分析,发现数据机房PUE值过高,导致能耗过大;新能源、新技术应用滞后;制度管理不够精细,存在管理空白区域;能源资源消耗计量系统缺失等。在此基础之上,云南监管局制定整改方案,限期予以落实。走访样板单位学习先进经验,在主管单位的指导下建设能源资源消耗在线计量系统;加大管理力度和资金投入,实施重点用能部位技改、更换节水用具,有效降低水电资源的消耗。
追随前沿技术,主导应用创新,破解经费难题。山东监管局等在没有专项经费保障的情况下,发挥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探索新技术的落地应用,以较小的支出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以在编员工为组长、编外电工为成员组建工程组,深入分析单位实际,制订长期革新计划,将绿色低碳转型过程细分成多个环节,以“小步快跑”的方式分散资金压力,以子工程的接续实现整体建设水平的提升。先后自主组织实施了照明灯开关的多控改造、暖手宝智能插座改造、卫生间换气装置智控改造、中央空调自动启闭日程编制、能源资源分区分项计量系统安装等节能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高标准建设完善能源资源消耗监控网络,开展能耗数据分析,确定节能工作重点方向。有的监管局充分利用有限的经费开支,调动工程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自主设计能源资源消耗监控网络,以聚沙成塔的坚持,完成了能源资源消耗监控网络基础框架的架设,并在所辖分局逐步推进。通过积累的数据,掌握单位基本用电规律,确保节能措施对症有效。有的监管局检查清退一条外供电路,年节电近3万度;科学安排空调使用策略,夜间中央空调功率从近百千瓦降到10千瓦以下;加强宿舍用电管理,使得日间用电量明显下降等。
指导分局推进科技节能工作。各地市分局因在编人员基数较小,难以配置合适专业人员,在推进能源消费分区、分项计量工作等科技含量较高的工作时存在较高技术壁垒。为统筹推进下属机构节能工作,上级机构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深入基层开展调研,针对各下属单位的工作实际提出设计方案,在满足工作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简化施工、降低费用,提高效费比。
加强维保力量,以少量开支,保持各类设备设施的良好状态。设备出现故障如不及时维修处置,会导致故障扩大甚至提前报废,增加非必要的采购支出。各单位以轻小设备装备为突破口,如传真机、复印机、电话机及各类办公家具等,通过配置备件库、钻研产品维修手册、应用各类通用及专用维修工具等,以较小的成本投入产生环保和经济效益,延长了设备装备的使用寿命。
二、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一)绿色低碳转型进展较慢。
受资金等客观因素影响,部分机构绿色低碳转型进展较慢。主要表现:1.大部分机构办公楼建成年代早,空调、电梯等主要设施设备老旧、未采用节能产品。2.大部分机构办公楼无自有产权或与外单位合署办公,受客观条件限制,未能开展能源费用托管服务、太阳能光伏发电等绿色低碳新技术新模式。3.新能源汽车配置数量较少,目前各单位公务用车中,仅有6台为新能源车,占公务用车总数的0.6%。4.个别机构受客观条件限制,仍在使用燃煤、燃油锅炉,应尽快替换为非直排采暖设备。5.259个有自有食堂的派出机构中,153个机构食堂使用天然气,67个机构使用液化石油气、煤气、酒精、柴油等直接碳排放设施。
(二)缺少节能改造资金。
部分派出机构多次反映节能工作需有改造资金支持。有的办公楼老旧,设施设备老化导致能耗高;有的办公楼玻璃幕墙为非隔热玻璃,夏季日晒严重,且长期使用后密封胶条老化,存在掉落安全隐患;有的地下管线老旧存在漏点,漏水量高,人均用水是系统平均值的数倍;有的未实现水电分项计量,导致能耗统计数据不准确等。上述情况均需要进行节能改造,但资金来源渠道较少。
(三)缺少专业人才队伍。
节能工作无机构、缺编制。实际工作中,存在新人不愿意干、兼职干不好等情况。机关事务工作比较繁杂,精细化要求高,机构人员少导致工作中捉襟见肘,节能工作只能捎带干,满足于勉强完成基本任务,难以做实做细做好。部分监管局反映,财务和后勤工作人员属于同一处室,难以解决财权、事权不分离的情况;个别监管局表示,新招录人员大多为金融、经济、法律等专业,入职后更希望从事金融监管等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对从事节能减排等服务保障工作存在顾虑。
(四)能耗需求逐年上涨,能耗下降空间小。
近年来系统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过加强管理、指标考核、现场检查等方式,督促指导各局压减不必要能耗,取得较好成效,但多数单位用能下降空间缩小,主要原因:1.因金融监管任务日益繁重,各单位加班加点是常态,用能设备、用能人数、用能时长等需求刚性增加。2.各派出机构设施设备普遍老化,又缺乏资金进行节能改造,在同等保障能力下,原有设备能耗呈逐渐上升趋势。3.因缺少专业管理队伍,节能工作人员多为兼职,对各末端设备精细化节能手段少。4.近年来气温变化剧烈,多年难遇的高温天气增多,因气候引起的能耗呈上涨趋势。
三、思考与建议
(一)高度重视顶层设计的引领作用,加大指导力度。
一是深入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将派出机构的先进案例、节能措施进行汇总提炼,并在系统进行交流推广,为下级机构快速提升节能工作水平、借鉴成功经验提供参照。二是根据业务需要积极拓展网上办公平台建设,如网络公文系统、电子邮件系统、即时通讯系统等,大量减少纸质文件流转,同时提高文件传输办理的效率。三是积极协调政策支持,大力扶持下属机构节能技改,争取节能改造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四是试点建立绿色采购推荐名录,简化采购种类,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减少维保复杂度,充分发挥办公设备的功能潜力。
(二)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拓宽节能资金来源渠道。
重点用能部位的节能改造,如建筑围护、制冷供暖系统、数据机房等工程具有节能潜力大、节能效果明显且持续等优点,但同时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建议国管局协调相关部门,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力度,同时在政策上给予支持,通过合同能源管理、合作建设新能源电站等方式拓宽引入资金渠道,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绿色低碳转型项目。
(三)试点设置专职机构。
以绿色低碳转型工作成绩突出的国务院某组成部门为例,该部门机关设有专职处室,主管系统内绿色低碳转型工作。在国管局公布的2021-2022年度公共机构能源资源示范案例中,该部门共入选19个案例,占比约4%,并荣获优秀组织奖。因此,建议在类似设置省市派出机构的垂直管理公共机构中,推动设置专职处室,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工作人员,以绿色低碳转型为主要工作任务,推动系统上下各单位绿色低碳转型工作高效运行。
(四)健全人才队伍,加强人员培训。
以公务员招录为例,招考笔试科目严格固定,专业科目考试设置也无调整空间,多数机构无法将与节能工作密切相关的专业纳入招录范围。建议在确定招录岗位时,选择合适的工科岗位,增加节能工作职能要求,选录具备相关专业背景、能够胜任绿色低碳转型工作要求的人员。积极组织节能工作人员进行有计划、有层次的培训,学习绿色低碳政策理论、基础知识,组建节能工作智囊团,不断提高节能工作能力。
(五)推广能源费用托管服务。
近年来,部分地方开展了能源费用托管服务项目试点工作,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新节能服务模式,降低了节能改造资金投入,提升了节能专业化水平,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拟在系统试点开展能源费用托管服务,取得良好成效后向各局推广。一是利用系统节能减排工作培训班契机,邀请国管局等单位专家进行授课和案例介绍,并选取在京开展能源费用托管服务的机关单位进行参观学习。二是组织目前节能基础设施急需改造、有意向开展能源费用托管服务的局开展试点建设。三是关注能源费用托管服务试点实施过程,共同参与,在取得一定成效时组织具备条件的局现场学习推广。
(文/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机关服务局)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为“全国机关事务管理研究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