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重庆实践的新时代机关事务勤俭文化研究

2025-04-10 11:02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勤俭文化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机关事务文化中的关键要素,对于发扬优良传统、指导实践活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引领性作用。本文基于重庆具体实践,研究新时代机关事务勤俭文化,力求为纵深推进新时代机关事务勤俭文化建设作出理论贡献。

新时代机关事务勤俭文化形成的逻辑来源

新时代机关事务勤俭文化并非凭空形成,从学理化角度而言,其有着清晰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

——历史逻辑: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勤俭文化传承。从历史维度来看,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传承和发展,历经千年而不衰。从尧舜禹时期开始,便有了勤俭节约的相关记载,《尚书·大禹谟》记录有“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的文字。在中国古典经史子集中,关于勤俭节约的论述极为常见,如《左传·庄公二十四年》中的“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墨子》中的“俭节则昌,淫佚则亡”,《韩非子》中的“侈而惰者贫,因力而俭者富”,《荀子·天论》中的“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等,都对勤俭节约的重要性进行了强调。在历史长河中还流传着“居家之道,惟崇俭可以长久”“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治家格言,在民间影响深远。除此之外,中华民族勤俭节约文化的深刻意蕴还体现在为政治国、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等诸多方面,深深植根于中华儿女的精神世界,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新时代机关事务勤俭文化形成的历史逻辑来源。

——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节约的论述。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从唯物史观的视角出发,以“不变资本使用上的节约”为题,对节约思想进行了诸多论述,例如“一切节约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约”,揭示了节约时间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恩格斯对一些过度消费现象予以批判:“社会应当考虑,靠它所支配的资料能够生产些什么,并根据生产力和广大消费者之间的这种关系来确定,应该把生产提高或缩减多少、应该允许生产或限制生产多少奢侈品”。列宁在《宁肯少些,也要好些》中提出,“我们应当使我们的国家机关厉行节约。我们应当把沙皇俄国及其资本主义官僚机关大量遗留在我们国家机关中的一切浪费现象的痕迹铲除干净”,论述了节约对国家建设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勤俭节约进行了诸多论述,总结出了勤俭节约思想,为新时代机关事务勤俭文化的形成提供了理论逻辑来源。

——实践逻辑:新时代党和政府厉行勤俭的具体实践。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华社《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的材料上作出批示,要求“浪费之风务必狠刹”,并强调坚决杜绝公款浪费现象。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等,对党政机关经费管理、国内差旅、因公临时出国(境)、公务接待、会议活动、公务用车、办公用房、资源节约等都作出了全面规范,大兴艰苦奋斗之风,推动各级党政机关带头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大力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2019年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这体现了党和政府厉行勤俭、精打细算的坚定意志和严格要求,是新时代机关事务勤俭文化形成的实践逻辑来源。

重庆着力涵养机关事务勤俭文化的实践探索

重庆市机关事务管理局高度重视机关事务勤俭文化建设,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关事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坚持过紧日子的安排部署,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主动引导全市机关事务部门把坚持过紧日子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贯彻落实到推动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各个方面,对着力涵养机关事务勤俭文化进行了广泛的实践探索。

——服务保障工作方面。在服务保障工作中着力培育和涵养勤俭节约好传统、新风尚。扎实开展服务保障提质增效行动,高质量服务保障全市重要公务接待、重大会议活动。带头落实好新修订出台的《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坚持有利公务、务实节俭、严格标准、简化礼仪、高效透明、体现重庆地方特色的原则,修订《重庆市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办法》,制定公务接待标准,严控公务接待范围,严格接待审批控制,执行“先审批、后接待”程序。严格执行公务接待餐饮、住宿等标准,不得超标准、超范围接待。加强对公务接待的管理、监督,推动相关制度和标准落实落地。

重庆市两会期间,为代表委员绿色出行提供服务保障

加强资源统筹和共享,优化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机关后勤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建立健全后勤服务社会化管理制度和绩效考评、监督检查机制,提升保障效能、节约财政资金。加强后勤修缮项目管理,合理制定年度修缮计划,采用节能型设备设施,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弘扬勤俭风尚,加强智慧后勤建设,数字化赋能机关后勤保障,实现对后勤业务的全过程管理,提升保障效能。

——资产集中统一管理方面。将勤俭文化贯穿资产集中统一管理全过程、各方面。牵头制定市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办公业务用房统一管理方案、市级党政机关房屋资产盘活实施方案、市级党政机关办公用房调剂置换方案,明确市级党政机关房地资产盘活利用和集中统一管理基本思路,突破房屋类别界限,将办公用房、技术业务用房、出租出借其他房屋均纳入集中统一管理;扩大管理范围,将党政机关、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纳入统一管理,对公益二类事业单位进行归口管理;加大统筹调配力度,将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符合政策规定的闲置房屋资产纳入党政机关用房调剂利用范围,推进相对集中办公,降低运行成本。按照调剂使用、转让变现、完善经营“三个一批”盘活要求,形成可盘活房屋资产清单,加大办公用房集中统筹盘活力度,多渠道、多方式提高资产利用率和收益。严格落实《重庆市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管理实施办法》规定,严格执行办公用房配置标准,杜绝超标准配备使用办公用房。遵循统筹兼顾、经济适用、量力而行、保障必需的原则,从严审核办公用房大中修项目、维修项目,重点保障刚性需求。统筹研判大中修项目的必要性和紧急程度,以消除安全隐患为重点,避免改善性装修、重复维修造成资金浪费。严格履行审批程序,不得随意扩大维修范围、提高维修标准。加强办公用房巡检工作,严格办公用房管理使用要求,及时发现纠正违规问题。

严格执行公务用车配备更新规定,严禁以任何形式变相超数量编制、超标准配备公务用车,从严从紧审核车辆配备。持续加大公务用车跨部门、跨层级统筹调剂力度,发挥公务用车使用效益。全面推广使用“公车在线”数字化应用,不断提升平台化、数字化、标识化管理水平。落实公务用车运行维护经费标准压减要求,加强公务用车定点保险、定点维修、定点加油管理,日常使用优先调度新能源汽车,降低公务用车运行经费支出。持续落实全面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要求,除无适配车型外,全市机关事业单位更新公务用车应配尽配国产新能源汽车。扩大开展国产纯电动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保障公务出行,节约运行成本。

——公共机构节能方面。一体推动节约型机关创建与机关事务勤俭文化建设。带头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要求,积极开展节约型机关建设,倡导节能、节水、节粮行动,持续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和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鼓励采用能源费用托管、合同节水等模式实施绿色化改造。严格执行能耗总量与强度“双控”,率先实施与财政预算挂钩的能源资源消耗定额指标管理刚性约束制度,加强能源资源消耗情况分析,深挖节能潜力。

 

开展重庆市垃圾分类“万人志愿者”主题宣传系列活动

推进绿色低碳办公,在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大力推进无纸化、自动化办公,倡导使用循环再生办公用品,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积极传播节能降碳和绿色发展理念,引导干部职工养成绿色低碳工作生活方式,杜绝长明灯、长流水现象。持续开展“‘光盘行动’我带头”活动,常态化推进反食品浪费工作。深入实施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工作成效评估和通报制度,推动机关食堂落实节粮举措,避免浪费行为。组织开展反食品浪费主题宣传活动,努力营造“节约为荣、浪费可耻”良好氛围。同时持续做好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塑料污染治理、废旧物资循环利用等工作。

纵深推进机关事务勤俭文化建设的思考

深入落实“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原则要求,是推动机关事务勤俭文化建设的永恒主题。要强化资源统筹能力,平衡好行政成本支出和高效服务保障的关系,提高机关运行成本绩效管理水平。积极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坚持过紧日子,使勤俭节约的理念和要求在办公用房、公务用车、公共机构节能、机关运转等领域一以贯之、蔚然成风。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引导带动全社会形成崇尚生态文明、践行绿色发展的浓厚氛围。

深刻把握以实践涵养文化和以文化引领实践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是推动机关事务勤俭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一方面,机关事务工作实践为涵养勤俭文化提供基础。正是有了勤俭开展机关事务工作的实践行为,才得以在此过程中涵养勤俭文化,并不断丰富其时代内涵。另一方面,机关事务勤俭文化为工作实践提供思想引领。通过勤俭文化的不断浸润和引领,机关事务部门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推陈出新,更好做到节俭办事。因此,要深刻把握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系统性推进机关事务勤俭文化建设。

法治化、标准化、数字化融合发展是推动重庆机关事务工作提质增效的有力抓手,也是推动机关事务勤俭文化建设的着力方向。要持续加强法治化建设,将勤俭文化厚植于制度管理体系;加强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标准的规范、调节、约束和控制功能,突出厉行勤俭和精细管理;加强数字化建设,坚持勤俭导向,全面推动重庆机关事务工作体系重构、业务流程再造、体制机制重塑,以数字化赋能机关事务勤俭文化建设。全面推动法治化、标准化、数字化同频共振,使机关事务勤俭文化在潜移默化之中融入机关事务工作各领域、全过程。

作者:邓清华(重庆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主办单位: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办公室 版权所有: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bm42000003 京ICP备0503495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40102700151号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西安门大街22号 邮 编:100017 推荐浏览分辨率为 1280 X 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