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运行保障管理研究的知识演进、热点议题与未来展望

2025-05-09 17:18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政府运行保障管理以公共财政为来源,统筹管理政府运行所需的经费、资产、服务等物质资源,从而为机关高效有序运行提供保障。学术界关于政府运行保障管理的研究成果日益增多,政府运行保障管理已成为政府职能相关研究的重点与热点领域,但目前对于该领域的系统性分析还有所欠缺。本文旨在运用可视化文献分析工具,对政府运行保障管理领域的研究文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揭示该领域的知识演进路径、研究热点议题,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能够为政府运行保障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改进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政府运行保障管理研究的知识演进

发文数量能直观地反映学术界对某一议题的关注程度,也能够获得该领域的发展历程与发展程度的相关信息。笔者依据年份将精炼后的文献数据进行分组,并将其绘制成政府运行保障管理研究年度发文数量的变化趋势图,直观地显示政府运行保障管理研究在不同年份受到的关注程度。同时,能够根据趋势线评估政府运行保障管理研究文献数量的发展趋势(见图1)。

 

 

1:政府运行保障管理研究发文趋势

学者关于政府运行保障管理的关注发轫于1994年,其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初步探索阶段(19942004年)。该阶段以政府运行保障管理为主题的研究逐渐进入学者视野,但相关研究不够活跃,每年的发文数量维持在37篇。学术界对于政府运行保障管理研究的关注有限,整体上发文数量较少,但发文数量呈缓慢上升趋势。

第二阶段:曲折发展阶段(20052015年)。2009年有关政府运行保障管理研究的论文增长数量首度突破两位数,发文数量达到10篇。在2005年到2015年期间,政府运行保障管理研究的发文数量呈现先递增后下降的交替趋势。

第三阶段:快速发展阶段(20162024年)。该阶段政府运行保障管理研究呈现快速发展趋势,北大核心期刊及以上重点刊物的发文数量呈现继续上升趋势。自2016年后,该研究主题的发文数量大多在10篇以上。

总体来看,政府运行保障管理研究的发文数量呈现波浪形上升趋势。2016年以前,政府运行保障管理的相关议题未能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自2017年之后,随着党的十九大的召开,关于政府运行保障管理研究的发文数量陡然增加。此外,由国管局、教育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政府运行保障管理”专业方向(二级学科)建设的通知》可以看出,政府运行保障管理研究将会迎来新的变化,这意味着会出现新的问题等待学者去探索。由于国家政策对研究议题具有重要的导向与推进作用,所以在国家政策的驱动下政府运行保障管理的相关研究将会得到学术界更深入地探讨。

政府运行保障管理研究的热点议题

关键词体现了一篇文献的核心研究内容,如果同一关键词在某一领域中反复出现,则该高频关键词可视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中心性指两篇文献的关键词中介,或者指多篇文献连接一个关键词,其是分析关键词重要程度的关键指标。关键词中心性越高说明中介作用越强,但关键词中心性的频次和中心度并非呈现一致性。

本文依托可视化文献分析工具对政府运行保障管理研究的高频关键词进行深入分析,设置为TOP10,具体研究结果如表1所示。第一,关键词“机关事务”的频次以23次居首,其中心性达到0.27,说明相对于其他关键词而言,“机关事务”是连接多篇文献的枢纽关键词。第二,“机关事务管理”“政府运行保障管理”“治理现代化”“体制改革”“信息化”等关键词也都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但其中心性较低。第三,近年来以“政府运行保障管理”“数字政府”为关键词的中心性逐渐凸显(2022年、2023年),体现了政府运行保障管理研究将逐渐与数字技术发展、数字政府建设相匹配。


 1:政府运行保障管理研究文献的高频关键词(前10

关键词共现网络知识图谱可以直观地呈现政府运行保障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关键词的聚类分析全面准确地把握政府运行保障管理研究主题。关键词的聚类分析采用对数似然率算法,通过提取聚类标签,制作关键词聚类图谱,具体研究结果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关键词聚类图谱中的聚类模块值Q0.835,聚类平均轮廓值S0.941,说明聚类分析的结构性显著,并且结构内部一致性较强(一般认为当Q值大于0.3S值大于0.7时,相应的聚类具有较高的可信度)。此次关键词聚类共获得5个研究主题,聚类编号为#0#4,在关键词聚类图谱中主要依靠聚类序号判断聚类规模大小,聚类序号越小,包含关键词数目越多。因此,从聚类关键词图谱上可以看出,政府运行保障管理研究的主题主要有#0机关事务、#1机关事务管理、#2整体性治理、#3数字政府、#4信息化。

 

 

2:政府运行保障管理研究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

政府运行保障管理研究的发文机构主要来自高校和政府部门,且相对集中,发文排名前10的研究机构总发文数量占该领域总发文数量的20.09%。其中,北京大学以发文数量6篇高居榜首,领先优势明显;中国社会科学院、武汉大学、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发文数量位列其后,均达到4篇及以上。具体到二级单位,发文数量较高的多是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或者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等。如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等。

3是政府运行保障管理研究主要机构的合作网络图谱。从研究机构的合作地域分布来看,其主要集中在北京市、山东省青岛市、湖北省武汉市等经济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的研究机构较少。从研究机构的合作关系来看,既有政府运行保障管理研究的学术合作关系多是同一机构内二级部门之间的合作,这一研究现象在上海市和北京市的若干高校之间体现得最为显著。此外,政府运行保障管理研究的学术合作还存在于国家机关部门的两两合作。总体来说,政府运行保障管理研究机构的合作问题主要存在政府运行保障管理研究机构间合作不够深入、高等院校与机关部门呈现出“两股流”研究群体等问题。

 

3:政府运行保障管理研究机构间的合作关系

根据表1与图2所示,历年来政府运行保障管理研究中的高频关键词均有所不同,反映出政府运行保障管理研究热点呈不断变迁趋势。在2010年以前,政府运行保障管理的相关研究主要聚焦于体制改革、保障机制、运行模式、政府购买服务等领域;在20102017年期间,政府运行保障管理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政府改革、节约型机关、管理模式创新、机关事务治理等领域;在20172020年期间,政府运行保障管理的相关研究集中在管理体制、整体性治理、治理效能等领域;在2020年以后,政府运行保障管理的相关研究开始与数字化、信息化、数字政府、制度保障、技术赋能等相关领域产生联系,并已成为学术界的前沿领域。从中可以发现,在不同的研究阶段,尽管当时的高频关键词有所差异,但都与当时国家政策的导向产生了高度关联性。这反映了政府运行保障管理研究具有极强的时代性、价值性,其可以为深化政府体制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结合已有研究文献的主题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年份等维度,可以发现政府运行保障管理研究具体呈现出如下变迁趋势(见图4):

  

4:政府运行保障管理研究的变迁趋势与趋向强度(前20

政府运行保障管理研究总体上呈曲折式发展。从时间分布维度可知,政府运行保障管理研究在2010年以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年度发文量达到5篇左右。然而,随着该研究主题的不断成熟,政府运行保障管理研究在20102017年期间,发文数量均在5篇以下,如2013年的发文数量仅为1篇。但随着机关事务管理的改革推进,政府运行保障管理研究又迎来了一波研究高潮,并随着党的二十大的召开,政府运行保障管理愈加受到学术界关注。研究不同时期研究热点的主题变迁,除传统的机关事务、机关事务管理、政府购买服务、体制改革等研究主题之外,近年来,数字政府建设、整体性治理、技术赋能、数字化、信息化、制度保障等领域在政府运行保障管理研究中不断得到拓展,呈现出逐年增多的趋势。

政府运行保障管理的跨学科研究与综合应用。通过对政府运行保障管理研究主题的进一步挖掘,研究可知其学科主要集中在行政学及国家行政管理、宏观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财政与税收、会计档案及博物馆等学科领域,其中行政学及国家行政管理领域研究文献占比56.04%、宏观经济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研究文献占比8.67%、财政与税收领域研究文献占比4.64%、会计领域研究文献占比4.64%、档案及博物馆领域研究文献占比4.64%。随着研究主题的不断拓展,跨学科研究成果越来越多地涌现出来。目前已涉及的学科有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会计、审计、财政与税收等。从总体来说,政府运行保障管理研究在其中占比较少,均未超过5%。同时,这些学科的研究方法也应用到了政府运行保障管理研究中,从广泛应用的研究方法来看,仍以个案研究法、多案例比较法等质性研究方法为主,实证研究法、定量研究法相对较少。

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政府运行保障管理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和关注的领域,尤其是在当前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背景下,针对政府运行保障管理进行深入且全面地研究,具有实践和理论上的双重价值。近年来,学术界针对政府运行保障管理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既是相关理论研究日趋完善的必然结果,也是顺应社会发展趋势与要求的现实选择。

由政府运行保障管理领域相关研究文献的时空分布梳理、知识图谱分析的研究结论可知:自2016年以来,政府运行保障管理研究的发文数量增长迅速;优势研究机构主要有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学科分布主要是行政学及国家行政管理、宏观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等领域。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政府运行保障管理研究的具体热点呈现出新的内容,但由于原先关注的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或者没有很好解决,如机关事务治理、政府购买服务等领域,在现阶段的研究中仍然占据重要地位。但还是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相关研究不再仅仅局限于某一个或者几个学科,而是逐渐尝试打破不同学科之间的界限进行跨学科研究。目前已涉及的学科有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会计、审计、财政与税收等学科,但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仍是以宏观性、描述性、质性研究为主,而实证研究、量化研究相对较少。

基于政府运行保障管理的研究热点以及变迁趋势分析结果,展望未来的政府运行保障管理研究应着眼于新时代新征程对政府运行保障管理的新部署、新要求,进一步强化政府运行保障管理研究的理论深度、实践回应及政策贡献。

从研究基础上来看,应努力建构中国自主政府运行保障管理知识体系。政府运行保障管理应以治理理论为基础,而治理理论源自西方社会,当其引进到国内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后,总体上仍以西方理论范式为主,因而需要基于本土实践构建起自主政府运行保障管理知识体系。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式政府运行保障现代化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拥有中国自主的理论阐释、理论规范以指导实践。

从研究主题上来看,坚持挖掘和凝练中国政府运行保障管理经验。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府运行保障管理实践不断涌现出具有创新性的经验模式,特别是与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紧密关联,为政府运行保障管理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随着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政府运行保障管理研究将会面临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探索新方案、新模式,需要进一步扎根于政府运行保障管理实践,逐步提升国内政府运行保障管理的效能性、专业性、协同性和示范性。

从研究方法上来看,应重视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政府运行保障管理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领域,涉及的研究方法也必然是多元的。特别是随着大数据的广泛应用,数字政府、政府运行保障信息化、数字治理等方面成为热点研究议题,需要在传统的研究方法基础上引入数据挖掘、模拟仿真等实证方法,以进一步提升国内政府运行保障管理研究的科学性。

作者:洪浩(云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政策法规处处长、云南大学机关运行保障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主办单位: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办公室 版权所有: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bm42000003 京ICP备0503495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40102700151号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西安门大街22号 邮 编:100017 推荐浏览分辨率为 1280 X 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