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机关事务治理本质上是确保地方政府稳定、规范、高效运转的运行资源的管理,其核心任务是推进地方机关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即建立一个规范、高效的地方政府运行资源配置和使用体系,消除各种导致地方政府资源相互掣肘的阻滞因素,提高每种资源的配置效率以及各种资源的整合效益,加强政府治理的整体效能。
一、目标和特征
作为市域治理现代化建设的一部分,地方机关事务治理现代化的主要目标包括:在服务地方大局、中心工作中旗帜鲜明讲政治,彰显政治机关属性;在规范权力运行、加强党政机关内部管理和建设中履职尽责,彰显行政机关属性;在合理配置使用资源、整合强化服务保障中担当作为,彰显服务机关属性;在构建一流营商环境、促进整体发展中贡献力量,彰显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
和国家机关事务治理现代化一致的是,地方机关事务治理现代化的首要特征是政治性,大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建设,小到精细管理和服务保障,都突出强调政治统领。其次是科学性,要将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方法贯穿机关运行保障和服务的各环节,要将现代化的理念、技术方法运用到机关事务治理领域。第三是时代性,机关事务从服务走向管理,从管理走向治理,本身就折射出一定的时代要求,也反映出随着时代的变化,其职能职责不断拓展,要求日趋提高。
和国家机关事务治理现代化不同的是,地方机关事务治理现代化还着重体现另外两大特征。一是服务性。中央和省级层面的机关事务治理政治性特征更明显,顶层设计、系统谋划更重要,地方机关事务治理则更致力于解决基层实践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服务性的特征更突出。二是区域性。地方机关事务治理现代化往往烙上鲜明的区域特征。纵向上要在国家和省机关事务治理的政策框架体系内开展工作,横向上要更多兼顾地方实际和要求,特别是治理理念、经济基础、配套机制和现代技术等,地区差异明显,各地机关事务治理的特征和成效也各不相同。
二、现状及不足
地方机关事务治理体系包括价值体系、结构体系和运行体系3部分,由引领机关事务工作改革发展创新的一系列理念、规范和目标组成。以无锡为例,近年来无锡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国家和江苏省机关事务工作“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无难事、悉心办”“争第一、创唯一”工作要求,突出政治统领、严管厚爱,在做强条线事业、服务发展大局、保障政府运行的过程中迈出了新步伐、增创了新优势,通过做精管理、做细服务、做强保障,推进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地方机关事务治理结构体系由一系列涉及机关事务治理的规则和要素组成。其中包括市—区(县)—街道依法、逐级治理的法律、政策、制度安排,以及推进地方机关事务现代化治理的各种资源。近年来,无锡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先后制定出台《无锡市机关事务管理办法》《无锡市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管理办法》《无锡市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办法》《无锡市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办法》,“十四五”机关事务高质量发展和公共机构节能2个五年规划,以及79项配套制度、49项服务细则、3项地方标准,为集中统一管理奠定扎实的体制机制和制度基础。2010年起,无锡市民中心依托苏南优质、开放、创新的市场资源,全面实现后勤服务社会化,以专业、精良的服务提升管理保障效能。
地方机关事务治理运行体系由一系列改进流程、优化方法、提高绩效的治理工具和治理技术组成。无锡以“智慧市民中心”项目建设为抓手,主动践行新发展理念,依托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设,提高机关事务工作数字化水平,助力推动地方机关事务高质量发展。完成智慧市民中心三大平台搭建及10个子系统和大数据平台底层建设。深化移动端系统开发建设,实现机关事务掌上管、掌上办。创新技术打造驾驶舱,让机关事务管理保障服务工作整体在线,业务状态数字化、可视化,方便管理决策。
当然,地方机关事务治理体系现代化还存在明显的不足。从价值体系看,地方机关事务治理的体制机制还需进一步理顺,特别是党政机关机构改革后,县市区的机关事务治理主管部门和服务保障机构还要进一步明确职能定位和职责范围,地方机关事务管理、服务、保障的三级体系还要进一步明晰架构。科学推进地方机关事务治理的理念、思维和方法还有待提升。从结构体系看,地方机关事务治理的配套政策还需完善,配套政策、制度办法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往往实践先行、政策缓出;对社会资源、市场配置等要素的使用和监管还缺少系统、高效的统筹。从运行体系看,现代技术在机关事务治理中的运用碎片化现象严重,整体性规划、集约水平和成效还有不足。现代技术运用于机关事务各环节的前瞻性、系统性、实效性还有差距。
地方机关事务治理能力包括专业化管理能力、使用政府运行资源能力、服务保障能力。专业化管理能力是指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管理范围内的资产、资金、资源的专业化管理能力,具体包含精准解读政策法规的能力、储备和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能力、结合地方实际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创新管理举措提升管理效能的能力等维度。
使用政府运行资源能力是指为确保地方政府安全、稳定、高效运转,必须具备的统筹协调保障资源的能力、完善保障资源管理体制的能力、高水平使用和管理保障资源的能力等。以无锡为例,从2010年起,无锡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无锡市委市政府及市级机关集中办公区107家市级行政事业单位、7000余名工作人员的服务保障工作。2020年起,因工作需要,在非集中办公区新增机关事务委托监管点3处,新增服务保障单位37个、约1100名工作人员,探索形成非集中办公区域机关事务集中统一管理保障新模式。这一模式得以成功实践,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对各类服务保障资源的统筹协调和使用。
地方机关事务服务保障能力是指对机关运行保障提供强有力支撑的全流程服务的管理能力和水平,以改进流程、优化方法、提高质效为目标,具体包含先进的服务保障理念、清晰的服务保障标准、精细的服务保障流程、满意的服务保障成效等维度。近年来,无锡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持续完善“指尖上的微服务”、举办四季美食节、建立机关后勤餐饮供应链平台,建成并投入使用周转房、健身房、便民咖啡屋、市民中心光伏停车棚和无人智能洗车场等,积极打造“三心三品”的特色服务品牌,让机关干部安心、舒心、暖心,受到广泛赞誉,连续4年在全市高质量发展考核中获评“第一等次”,2021年获改革创新奖。
当然,地方机关事务治理能力现代化还存在明显不足。一是专业化管理能力还有短板。特别是地方机关事务治理的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管理人员结构单一、参差不齐,管理团队建设重视程度不够,管理人才、专技人才、服务人才的配备和培养尚不系统,对机关事务治理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思想认识和实践能力还有明显的差距。二是保障资源的整合使用意识和能力还有短板。面对如何正确看待、整合各类保障资源,怎样对保障资源进行甄别、使用和监管,如何全面提升资源使用的效能等问题,必须具备底线思维、市场意识、战略眼光和合作机制,这些在实际工作中还需要不断加强。三是服务保障的标准和精细化管理还有短板。其中服务保障需求的达成、服务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服务流程的细化和优化,都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
三、实践走向
机关事务治理体系从分散走向集约。从机关事务职能定位出发,国家—省—市—区(县)—街道的机关事务治理将充分发挥逐级指导作用,形成上下一体、左右贯通、各具特色的集中统一管理体系。从地方机关事务治理的内涵出发,经费管理、公务接待管理、办公用房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公务用车管理、公共机构节能、政府采购等模块体系都将不断规范完善,实现集中管理、高效运转、厉行节约,达到建设节约型机关、创新型政府的目标。
机关事务治理能力从粗放走向专业。身处新时代,从普通的保障人员,到专业的服务团队,再到精干的管理人员,都要走出经验主义、教条主义的框框,走出松散闲适、马马虎虎的舒适区,系统学习服务保障和管理的新知识新理念,学习整合运用各类资源的本领,探索更科学更专业的地方机关事务治理新实践。
机关事务治理手段从传统走向多元。伴随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地方机关事务治理正逐步摆脱传统手段的束缚,走向多元、创新的新阶段。媒体资源多样、生动,更能吸引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员,同时机关干部对电脑、手机等硬件和有关软件的依赖程度高,这些都为利用好机关事务治理的各类新载体提供了条件。从管理和服务保障的实际看,顺应技术发展的潮流,充分运用方便、高效、多元的新技术新手段,开发完善数字化、智能化、一体化的管理平台,是地方机关事务治理现代化的显性标志。
机关事务治理成效从割裂走向系统。实现地方机关事务治理现代化,意味着地方机关事务治理内隐的价值体系、结构体系、运行体系的完备,意味着治理所需的专业化管理能力、统筹资源能力、服务保障能力的兼具,这种治理是系统化的,而非割裂的、细碎的。从地方实际来看,坚持问题导向,注重顶层设计,夯实机制基础,优化流程再造,确保满意高效,每个环节都缺一不可。这也要求新时代的机关事务工作者必须牢固树立系统意识,从大局着眼,从细节入手,全面助力机关事务高质量发展。
文/无锡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冯颖艳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为“全国机关事务管理研究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