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首页     首 页     简 介     图片新闻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简 讯     会员动态     计划总结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全国机关事务管理研究会 > 学习交流
 
 
新时代机关事务行业建设实践路径研究
 
2022年10月25日    来源:

2022年全国机关事务工作会议提出,十四五时期,机关事务行业建设的基本思路是:聚焦全行业共同课题,汇聚全行业共同力量,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坚持法治层、标准层、技术层、理论层、文化层一体建设、协同发展,丰富和创新法规标准、学科指导、示范表彰、平台技术,着力构建从制度到技术、从思想到行动、从思维到任务、从全国到区域的机关事务行业建设体系,推动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进入新时代,机遇和挑战共存,应积极探索机关事务工作开展的新思路,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概念与要素
        机关事务行业指以保障机关高效运转为核心的服务、管理和保障等事务性工作的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体的集合。由此,机关事务行业建设可以界定为将与机关事务工作相关的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集合起来,共建共治机关事务、共享机关事务成果的过程。
  从机关事务行业的概念来看,可以从主体、客体、过程、质量及环境5个维度来阐释其构成要素。主体主要针对“谁来建设机关事务行业”的问题。机关事务行业建设的主体主要指在一定的环境背景中,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机关事务行业施加影响并达成既定目标的组织或个人。纵向上包括从中央到地方的机关事务管理机构,横向上包括机关事务所涉及的生产经营相关单位和个人的集合。客体主要针对“建设什么内容”的问题。机关事务行业建设的客体既包含机关事务管理机构内部人、财、物,也包含机关事务工作相关的行业链条。过程主要针对“如何建设机关事务行业”的问题。机关事务行业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目标来明确建设导向,需要相关制度明确建设规则,需要相应资源作为建设支撑,需要可行机制促进建设目标达成。这些要素按照“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要达成这些目标需要在哪些规范下行动——要达成这些目标需要哪些资源的支撑——通过哪些机制达成目标”的逻辑构成了机关事务行业建设的过程。质量主要针对“建设结果如何”的问题。这里使用质量而非结果、效果意在强调在新时代背景下机关事务行业建设需要更高要求。环境主要针对建设所处背景的问题。机关事务行业建设环境就是与机关事务行业建设相关的周围事物相互联系构成的整体,既可划分为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生态环境等,也可划分为国内环境、国外环境等。


    内涵意蕴
        在新时代背景下,机关事务行业建设被赋予了时代性、政治性、整合性、治理性、系统性和动态性等维度的丰富内涵,主要表现在服务人民美好生活的建设宗旨、坚守政治性的建设基础、构建共同体的建设共识、治理现代化的建设依托、系统性逻辑的建设基准以及动态发展的建设节奏等方面。
    机关事务工作为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服务,为党政机关高效运行提供保障,讲政治是根本要求。《机关事务工作“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机关事务工作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完善党领导机关事务工作的体制机制,为新时代机关事务工作改革创新发展提供根本保证。机关事务工作除了业务性要求外,还强调政治性,体现政治理念和意志,落实行政性要求,而不是单纯的服务保障业务。要以政治建设统领保障服务管理各项工作,善于从政治上谋划、部署、推动工作,实现政治建设对业务工作的引领、促进和提高。
    近年来,机关事务管理先后经历了由政务事务不分向政务事务分开转变、由“管”“办”不分向“管”“办”分开转变、由服务为主向管理为主转变的历程。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机关事务工作也逐步实现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型。
    机关事务行业建设是系统过程,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有系统逻辑。从机关事务行业建设的内容层面上讲,需要从法治、标准、技术变革、创新理论、文化等方面推动机关事务行业多维度、全链条整体发展。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机关事务行业建设自成系统,其内部各要素间存在着不同的能量流、信息流、物质流的流动和交换,同时该系统以其独立的功能和主体资格,能够与其他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流动和交换,实现机关事务行业系统与外部的互动。以此为基础,机关事务行业建设在多元主体的互动、资源的流动以及能量的交互中不断调整自身系统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实践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机关事务行业建设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需要推动机关事务全行业实现六个转型,即从分散保障型向集约保障型、从行政驱动型向法治驱动型、从差异导向型向标准导向型、从经验指导型向理论指导型、从人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从事务凝聚型向文化凝聚型转变。要求机关事务行业建设以党的领导为根本原则、以行业共同体建设为主要任务、以法治化+标准化+信息化+社会化“四化”协同为关键环节推进,达成机关事务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以党的领导为根本原则。一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决把“两个维护”体现在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行动上,体现在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实效上。二是树立服务大局的观念。结合工作实际精准发力,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正确工作导向,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防范化解影响稳定的风险隐患。三是强化思想教育凝聚人心。要紧抓理想信念教育主线,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营造扎根机关事务管理机构、服务机关工作大局的工作氛围。四是统筹资源提升协调力。把党建工作和机关事务行业建设放到机关单位的整体构架中思考,坚持党建与业务相融合,集聚力量协调解决行业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以构建共同体为主要任务。机关事务行业建设涉及的要素较多,需要将这些要素有机整合到机关事务行业建设中形成合力。从构建共同体的角度出发,需要培育机关事务行业共同体意识、完善机关事务行业共同体要素。培育机关事务行业建设共同体意识。一方面机关事务行业建设多元主体要认识到这是一项系统工程,所有与之相关的组织或个人都是机关事务行业建设的主体之一,都在行业建设中具有相应的角色定位和职能分工。另一方面,机关事务行业建设共同体意识还包含了多元主体和资源、信息、能量交互,协同合作是机关事务行业建设的基本运行机制,而这种运行机制是在一定的规则范围内运行的。完善机关事务行业共同体要素。从机关事务行业建设实践情况来看,目前还存在着建设主体单一、建设客体范畴相对狭隘、建设制度机制不健全、建设质量不高以及与建设环境交互相对滞后等问题。一方面,机关事务行业建设主体是多元的,在具体的实践中,除了个别对保密性、政治性有较高要求的项目外,需要党政机关、社会、公众等多元主体的参与。另一方面,机关事务行业建设多元主体的良性互动需要构建制度化、标准化的交流平台和协商合作机制。在厘清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的角色定位与职能边界的基础上,加强监管职能建设,构建服务质量标准化体系、监管与评价体系等能够更好地构建和完善机关事务行业建设共同体。此外,继续深入推进机关事务集中统一管理,将履行机关事务工作的职能和事权集中起来。在充分整合人、财、物资源的基础上,构建一体化信息平台,由信息平台统筹管理调度,优化资源配置,节约行政成本。
    以“四化协同”为关键环节。纵观机关事务管理体制改革,经历了革命战争时期政务事务不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政务事务分开,改革开放以后顺应市场化、社会化,职能上从服务为主向治理为主转变。在这一过程中,机关事务管理工作开展治理法治化、服务规范化、保障标准化、管理精细化、机构职能化、手段信息化、评价绩效化“七化”建设和标准化、信息化“两化”融合等改革创新取得了积极进展。“七化”建设和“两化”融合重在机关事务管理机构内部进行创新尝试,对机关事务行业建设起到了一定的引导和带动作用,要汲取“七化”建设和“两化”融合创新经验,将法治化、标准化、信息化、社会化有机融合到机关事务行业建设之中。一是用法治思维推动机关事务行业建设。深入总结机关事务工作和行业发展规律,扎实做好机关事务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订和贯彻实施,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依法开展保障和服务管理工作。通过立法明确机关事务部门的职责和权限机关事务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的职责界限确保其完整、全面、独立履行职能。这就要求机关事务行业建设多元主体强化法治意识,将法治理念、法治思维贯穿到保障服务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形成依法行政、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二是推进机关事务行业建设标准化。近年来,我国对机关事务标准化工作的关注和重视不断提高,在机关运行经费、资产、服务和能源资源管理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机关事务工作十四五规划》强调优化机关事务标准供给、推进机关事务标准实施、完善机关事务标准化工作机制、强化机关事务标准化基础建设等机关事务标准化重点工作。将机关事务工作的标准化要求拓展至机关事务行业建设,有助于保障机关事务行业系统内部各要素间的有效交互,也有助于进一步凝聚机关事务行业建设合力。在推进机关事务行业建设标准化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在已有标准体系上不断完善机关事务管理基本通用标准、经费管理标准、资产管理标准等,以试点带动与整体提升相结合、标准制定与实施相结合的办法,以点带面,在试点推广中不断完善标准体系。另一方面,在推进机关事务行业建设标准化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标准化推进的稳步性。机关事务行业建设不能简单地大而化之,而要识别其共同性和差异性,在标准化建设过程中逐渐消弭差异性。三是加快推进机关事务行业建设信息化。搭建一体化的信息服务平台,在全面、翔实、客观的数据支持基础上,以大数据思维创新机关事务行业建设模式,提升机关事务行业建设效能。四是持续推进机关事务行业建设社会化。《机关事务管理条例》明确提出要推进机关后勤服务的社会化改革,以此来实现资源的统筹和优化配置,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和效率。推进机关事务行业建设社会化,意味着将吸纳更多的优质社会资源参与机关事务行业建设,有助于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这一过程中,机关事务部门需要用好社会力量参与机关事务行业建设的相关制度和机制,并和其他主体一起做好有效监督和及时纠偏。

    文/四川大学机关事务研究中心 刘晓燕本文获“新时代机关事务行业建设”主题征文三等奖)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为“全国机关事务管理研究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