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9日)
审计署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文明办主任 鲍朔望
作为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的中央部门,多年来,审计署在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2012年以来,按照中央文明办关于抓好“五个一”建设的要求,秉承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理念,紧紧围绕审计工作实际,通过一座讲堂、一批典型、一支团队、一张餐桌、一方窗口和一套制度,将道德观念和文明意识逐步植根于每一位审计人员心中。
一、用一座讲堂激发一种力量
对于任何一个组织来说,员工的爱岗敬业和奉献精神都是推动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对于审计署来说,这份动力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审计工作的性质使审计人员面临着特有的职业风险,承担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审计工作的特点又使审计人员长期出差在外,与家人聚少离多。假如没有坚定的信念作保障、没有对事业的热爱作支撑,审计干部很难留住。为此,审计署把爱岗敬业作为一种经常性教育,充分利用各种场合、各种机会宣讲各行各业和审计系统的先进事迹,使审计干部的心灵不断受到震撼和感染。2012年以来,相继举办了践行雷锋精神宣讲会,邀请“当代雷锋”郭明义与审计署爱岗敬业、助人为乐的身边榜样同台宣讲;开展了向挂职担任村支书、不幸以身殉职的安徽省审计厅80后女干部金岚岚学习活动;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集中培训中,邀请4个单位结合学习十八大精神畅谈工作收获体会;在审计署青年干部培养工作座谈会上,邀请17名优秀青年干部宣讲他们成长成才的历程;在目前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又邀请参与“神十”设计的工程师讲述航天人心系祖国、攻坚克难的感人经历。虽然宣讲时间和形式并不固定,宣讲内容也不尽相同,但它却不啻于一座神圣的讲堂,始终向审计干部传递着一种正能量,激发着大家从事审计工作的动力,增强着大家做好审计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用一批典型弘扬一种精神
宣讲的效果固然明显,但宣讲的人数毕竟有限。为了全面展现审计人员的精神风貌,审计署以践行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和提炼审计精神为契机,着力挖掘和宣传各个层面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使全体审计人员以此为引领,在本职岗位上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形成了事事为工作、人人比贡献的良好氛围。2011年,编写了《精神传承》、《中华英模》、《审计群星》三本学习教材,分别介绍中国共产党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50种精神、涌现出的100位英模人物以及审计机关成立以来200个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的事迹,发放至全国8万审计干部学习;2012年,开展了推荐和学习身边人身边事活动,编发了《审计人的故事》一书,在全署集中培训时播放了相关视频短片;2013年上半年,组成专门工作组,在走遍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近百个市县区审计机关,充分倾听审计人员的甘与苦、冷与热、笑与泪的基础上,以真挚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编写完成了《责任与忠诚——审计系统先进事迹汇编》一书,用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件件生动的事例,展现了一幅幅审计人员秉承前辈之志,艰苦求索,创新发展,奋勇前行的感人画面。
三、用一支团队树立一种意识
青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一直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审计人员的新老交替,如今审计署青年干部的比例越来越高,这些同志都是80后、90后,生活条件大都比较优越,具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如何加强对这一群体的教育引导,发挥他们朝气蓬勃、精力旺盛的优势,一直是审计署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课题。前不久,按照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关于成立中央国家机关青年志愿者协会的通知》要求,经过反复酝酿和精心准备,审计署成立了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审计署党组成员、副审计长、机关党委书记余效明以及共青团中央和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领导莅临启动仪式,余效明同志亲自为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授旗,代表署党组向服务队的成立表示祝贺,向青年志愿者提出希望。启动仪式后,70多名青年志愿者代表佩戴队徽,在队旗的引领下,赴审计署驻在的露园社区开展了擦拭街头非法小广告的首次志愿活动。大家深有感触地说:“我们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呵护下长大,如今参加了志愿者服务队,虽然做的只是一些平凡小事,却使我们感受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感受到了自己社会价值的提升。”
四、用一张餐桌培养一种习惯
文明举止的养成靠的是一点一滴的积累,一餐一饭虽是日常小事,却能折射出一个人的基本素养。审计署只有一个食堂,地方不大,每天却要接待包括署领导在内的四五百名干部职工用餐,人多时不但要分批,甚至还会出现等位子的情况。为了营造良好的就餐环境,保持良好的就餐秩序,一方面,我们在食堂四周的墙面上张贴崇尚节约、反对浪费的宣传画,在食堂前面的电子屏幕上打出“吃多少、拿多少、不够再拿”的温馨提示。另一方面,对浪费粮食的现象给予曝光,把剩饭剩菜的不雅照片全部挂到机关办公楼的大屏幕上反复播放,引来干部职工的关注和唾弃,也给当事人敲响了警钟。如今,剩菜剩饭的情况没有了,碗盘狼藉甚至将汤汤水水洒在桌面上的现象不见了,所有同志都以实际行动加入到“光盘行动”中,而且许多同志在吃完饭后,还能主动将自己的餐具清理到一边,为后面就餐的同志擦净桌子(我署食堂的餐具由服务员统一回收)。尽管这些不经意的举动早已成为大家的一种习惯,但细微之处的变化却反映出审计人员道德水准的提升。
五、用一方窗口传递一种声音
道德规范和文明礼仪遍及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每个角落,然而正在因为它无处不在,反而容易被人忽视。为了使道德观念和文明意识深入人心,审计署充分利用网络等各种渠道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及时传播文明创建的声音。一是在审计专网首页上及时加载精神文明建设宣传素材,对日常文明举止做出示范;二是在党建网页上开辟精神文明建设专栏,随时发布文明创建活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三是把文明礼仪制成动画宣传片,加载到网上并在办公楼大厅电子屏幕上循环播放;四是利用审计专网腾讯通建立QQ组群,把各单位负责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同志聚集在一起,及时部署工作、开展讨论,提出精神文明建设的设想和思路,或通过广播消息,及时发布开展创建活动的相关信息。虽然审计人员工作分散,但通过“金审工程”开发的远程通信技术,可以随时随地访问审计专网,使大家第一时间看到审计署道德建设和文明建设方面的各种信息,并实时参与相关讨论或参加各种活动,确保了全署上下行动统一,步调一致。
六、用一套制度打造一支队伍
一直以来,审计署党组坚持把制度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力求通过行之有效的制度加强管理,规范行为。近3年来,先后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习型审计机关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审计文化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干部培养工作的意见》、《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意见》等一系列制度性文件,为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硬、文化品位高的审计干部队伍,营造专业、文明、廉洁、和谐、严格、奉献、奋进、包容的事业发展氛围提供了保障。2013年上半年,针对审计机关实际,在反复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了《审计署工作人员文明守则》,对思想道德、日常公务、机关管理、文明审计和社会秩序五个方面的行为分别作出规范。最近,针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查找出的问题,审计署党组又及时提出整改措施,责成有关部门重新修订完善了50多项规章制度,为切实纠正“四风”奠定了基础。如今,全体审计干部坚持从我做起,自觉用《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约束自己,用审计署的各项规章制度检查自己,用审计别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切实维护了审计机关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审计署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一路走来,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有许多需要完善和改进之处。今后,我们将在中央国家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的关心支持下,继续学习借鉴兄弟单位的好做法好经验,进一步研究和把握审计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规律,努力使文明的种子在每位审计人员心中生根发芽,为圆满完成审计和其他各项工作任务提供坚实的精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