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藏立馆久 文明传世长
——中国地质博物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经验介绍
文明创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重点在建设积累,关键在贴近实际,可贵在持之以恒。中国地质博物馆作为一个百年老馆,是我国地质矿产事业和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历史见证者和传承者,立足高起点、高定位、高标准,充分发挥馆藏和科普业务优势,着力夯实文明创建的工作基础,全方位构建具有博物馆特色的精神文明建设平台,注重巩固、延伸、辐射、提高精神文明创建成果,以此促进了文明创建的意识、氛围和成效不断升华,不仅连续保持全国文明单位、首都文明单位标兵、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标兵、国家一级博物馆等荣誉称号,而且还获得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第二届首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中央国家机关青年文明号和中央国家机关第二届“创建文明机关,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先进集体等新的荣誉,成为全系统文明创建工作的一面旗帜。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国地质博物馆
一、 突出道德价值引领,夯实文明创建根基
唱响主旋律,以德为先地培育道德基础是博物馆文明创建的发展根基。积极探索设计点面结合的学习教育方式,形成了内外联动,常态与动态相融合的文明培育机制。
(一)重氛围、抓平台。提炼形成“博物、博学、博爱”的中国地质博物馆价值理念,发挥遵德守礼牌的文明培育作用,布设内外环境,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的道德文化底蕴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使命感和荣誉感;依托“百年地博讲坛”,创新道德讲堂的形式内容,大力弘扬中华文化,传播科学知识,强化了实现“中国梦”的奋斗与奉献精神;发起“文明用餐,反对浪费行动提示”、“从我做起,不用塑料袋”、“行动起来,保护标本”等倡议,鼓励无油出行、循环利用、轻简生活等理念,从细微处培树了艰苦奋斗、淡泊明志、克己奉公的职业品格。
(二)拨亮点、激活力。结合“我们的节日”主题,打造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创造性地开展“公仆情 强国梦”中央国家机关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主题赛诗会、春节返乡“访民意·知民情·话国土”、“根在基层 情系民生”调研实践、原创微电影《情满地博》、咏唱励志歌曲《地博之歌》、《喜迎“三八”唱地博》、分享“家庭建设好经验”、“老报纸新祝福”等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活动,寓教于乐中提振了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精神,为文明创建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人文氛围。
青年文明号团队原创快板书《喜迎“三八”唱地博》
二、打造志愿服务品牌,提升文明创建内涵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是雷锋精神在新时期的发展和延续,更是博物馆人大爱致和的生动实践。博物馆秉承公益性与群众性为一体的科普文化服务宗旨,叫响“科普从娃娃抓起”,“让山里娃插上科学的翅膀”和“打造中小学生地学科普第一课堂”三个口号,积极构建面向全社会的地学科普辐射网络,并在普及地球科学知识的方式、方法和理念上不断寻求突破,落实社会责任。
(一)传播 “人人可为、事事可为”的志愿服务观念,以文明浸润人。组建85人的学雷锋志愿服务队,馆领导身体力行地参与敬老、爱幼、帮扶、助残等常态化的系列志愿服务活动;成立网络文明传播志愿队,弘扬清风正气,传递正能量;创设“文明地博”、网络“道德讲堂”、“学雷锋志愿行动”等主题版块,引导全馆干部职工从举手之劳的事做起,积小善为大善。
(二)亮化地学科普品牌,发挥文明创建功效。以地质科普广场宣传栏为阵地,组织举办以关注生态环境,突出人文精神和地学特色的专题展,接待观众数百万人次,积极培树了生态文明理念;开展“党员进砖塔社区”试点活动,推动了科普文化服务与群众需求的有效对接;落实“社会大课堂”实事工程,创设“地学科普公益讲堂”,将课堂搬进博物馆,将小小流动博物馆带进校园,积极推动了素质教育工作;发挥地学科普辐射力,实现地学科普进校园、进山区、进社区活动在北京10个郊区(县)的全覆盖;参与科技部组织的科技列车行活动,把地学科普触角向京外的贫困山区拓展,让更多的青少年认识了地学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脉络;拓展地学科普工作的纵深度,创新文明共建方法,与门头沟区灵溪中小学生态教育基地、首师大附中永定分校、北京八中、一五九中学等通过阵地联建、队伍联促、工作联动、争优联创等措施,实实在在地为科技文化教育事业注入了新动力。
中国地质博物馆科普志愿服务队在平谷三中开展科普宣传
三、注重行业窗口形象,彰显文明创建主题
中国地质博物馆是代表国家进行地质标本典藏、研究、展示和社会教育的主要机构,汇集地球精萃,揽胜自然精华的独特魅力和传播地学知识,发展国土文化的社会功能是博物馆文明创建的显著优势与特色。博物馆不断丰富文明创建的内涵和外延,主动融入中心工作,立足全局积极作为,亮化“窗口”形象,实现了业务工作大突破,服务领域大拓展,干部作风大改进,助推了事业的全面发展。
(一)主动贴近管理,凸显行业引领职能。先后成立国土资源科普基地管理办公室和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办公室,接管国土资源部史志办公室,大幅度地密切了与国土资源事业发展和管理工作的关系,卓有成效地推动了相关工作的发展,彰显了对中心工作的服务支撑作用;2012年组织成立国土资源博物馆专业委员会,构筑了一个崭新的交流与合作平台,通过加强分馆建设,强化对全系统地方和基层馆的业务协调和技术指导,有效拓展了中国地质博物馆的发展空间和社会影响。从2013年起作为发起和支持者,连续三年参与中国(湖南)国际矿物宝石博览会,主办了博物馆论坛、化石保护论坛及相关展览,以中国地质博物馆为代表的地学类博物馆日益成为我国自然科学博物馆的核心力量。
(二)塑造队伍形象,提振发展后劲。着力夯实为民服务的专业素质,优化服务模式,努力打造群众满意工程,先后接待习近平主席等数十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外国元首、驻华使节和数百位省部级领导的参观指导,彰显了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为提升部门形象,扩大对外交流合作做出了积极贡献。坚持典藏立馆,班子带头、中层跟进、骨干先行,凝聚集体智慧进行项目攻关,采集购置了一批世界级罕见与珍稀标本,有力提升了地学科普和社会服务能力。近年来,世界矿物精品展、中国化石珍品展、中华玉雕精品展等一系列专题展览,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和赞誉。
文明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在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办和国土资源部的直接领导与关怀帮助下,中国地质博物馆将珍惜荣誉,不断巩固和发展文明创建成果,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宣传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己任,按照强化创建意识、量化创建目标、深化创建活动、激发创建活力、细化创建措施的工作思路,不断提升精神文明建设的体系化、规模化、特色化水平 。
馆党委书记、馆长贾跃明在首图讲坛开展“五个一”文化助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