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中信特色 弘扬核心价值
深化文明单位创建
──中信集团总部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经验介绍
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充分发挥经济改革试点和对外开放窗口的重要作用,在诸多领域进行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创新,成功开辟出一条通过吸收和运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创新发展之路。中信集团现有40多家子公司, 职工人数约18万人。截至2014年末,中信集团总资产达4万多亿元,净资产2千多亿元,连续6年进入“世界500强企业”,目前排名第160位。
近年来,中信集团总部在深化精神文明创建中,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五个一”创建为重点,认真部署,精心组织,深入扎实地开展创建工作。集团总部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各方合力推进、职工群众广泛参与的创建机制,积极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集团总部在20次获评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连续11年获评首都文明单位的基础上,2014年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
中信集团获评“中央国家机关十大学习品牌”
中信集团国际化程度高,经营领域广,具有资本、知识和技术密集的特点,集团党委把读书活动作为培育优秀人才、增强综合优势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摆在重要战略地位,深入开展“学知识、强素质、促成才”群众性读书活动。党委中心组成员带头荐书寄语,党委书记、董事长常振明同志为30多本图书专门撰写了推荐语。直属机关党委每年下发读书计划,根据形势、任务和党员、职工关注的热点确定读书重点内容和主题,陆续推荐了《之江新语》《邓小平时代》等72种图书。总部举办的“中信读书讲坛”,先后邀请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作读书讲座,至今已举办10多期,参与人数近万人次。根据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的创建要求,总部把“中信读书讲坛”与“道德讲堂”的功能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名家的阐释和倡导,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文化在广大职工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得到中央国家机关精神文明协调领导小组的充分肯定,获评“中央国家机关十大学习品牌”,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作了重点报道。
党委书记、董事长常振明与专家学者在中信书店做交流
中信集团“诚信、创新、凝聚、融合、奉献、卓越”的价值理念,与“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一脉相通。集团总部把学雷锋与开展志愿服务融为一体,培养专业化志愿服务队伍,打造有影响力生命力的志愿服务品牌。按照中央文明委《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中信集团成立了志愿者协会,指导集团一级子公司成立志愿者组织28家,占子公司总数的70%,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志愿服务体系和素质优良的志愿者队伍。集团总部与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共同开展“阳光行动·我们在一起”关爱农民工志愿服务活动,连续4年在北京、汕头、成都等地为农民工提供医疗体检、心理咨询、赠书系列服务和慰问演出等活动,累计服务农民工6000余人,已成为中央国家机关志愿服务的品牌活动,在全国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获得银奖,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集团总部承办中信新疆青少年融情夏令营活动,来自新疆12所小学的维吾尔等少数民族师生参加,总部志愿者在提供热情周到的志愿服务同时,与新疆青少年一起体验红军生活、种植团结友谊树,进行拓展训练、实景教学,用自己的真诚努力促进民族团结共融,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古典文学与中国智慧”专题讲座
集团总部在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中有三点体会。第一,素质提高是目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具有很强的育人功能,比如学雷锋志愿者活动既是贯彻中央要求、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任务,也是增强员工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员工在服务社会、关爱他人中思想道德不断升华,对于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二,抓好结合是方法,精神文明建设有许多好的载体可以综合运用,比如将读书讲坛、道德讲堂这样功能相通的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融于业务发展之中,能收到积极的效果。第三,体制机制是保障,要把中央关于精神文明创建的要求落到实处,必须形成集团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落实的体制机制,形成坚实的组织保障,确保各项工作有效推进。
集团总部精神文明建设下一步工作设想,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暨学雷锋志愿者服务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增强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历史使命感和政治责任感,真正把精神文明建设抓实抓常抓新,确保取得实际成效。二是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群众参与”“志愿服务”三个关键点,把培育弘扬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把为民惠民作为重要原则,把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作为基本载体,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三是加强对基层创建工作的指导,善于发掘基层的好做法好经验,持续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