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节约、珍惜粮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深入贯彻反食品浪费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弘扬“饮食有节”的优良传统。我院积极行动,将反食品浪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和社会责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反食品浪费工作,力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以下是本单位在反食品浪费工作中取得的显著成效。
一、主要措施及实施情况
(一)“光盘行动”
1.宣传与引导 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宣传厉行节约反食品浪费。线上,内网发布提倡厉行节约制止餐饮浪费相关通知,号召全院各部处人人参与。线下,食堂张贴宣传标语和海报,摆放宣传展板和设置温馨提示牌,如“珍惜粮食,从我做起”“光盘行动,拒绝浪费”等;在电视中滚动播放“一粒米的世界”等相关节约粮食专题教育片,让职工了解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营造良好的节约氛围。
图1 反食品浪费宣传海报和提示牌
2.监督与激励 安排专人在餐具回收处监督检查,对完成“光盘”的职工发放“光盘英雄”奖励卡赠送小纪念品进行表扬,提高职工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个别浪费现象及时制止并通知部门对相关职工进行教育。
图2 “光盘行动”活动现场
3.开展主题活动 自2023年起,每个季度开展一次“光盘行动”主题活动,截至目前参与“光盘行动”主题活动的职工累计约7500人次,有效减少了“舌尖上的浪费”。结合全国低碳日运用微信小程序开展职工“低碳环保爱地球,故宫职工随手拍21天打卡”专题活动,在“节约为荣,浪费可耻”的长期良好氛围中,职工文明用餐习惯逐渐形成,用餐浪费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图3 职工随手拍21天打卡挑战照片墙
(二)开源节流
建立稳定的食材供应渠道,严控食材的新鲜与质量。在节流方面,依据就餐人数、菜品需求、每周统计食材消耗等数据,精准计算食材采购量,避免因采购过量造成的浪费。对各项成本进行核算,分析成本构成,找出可节约的环节,如节水节电,减低能源消耗;设施配置采购一级能效设备;同时,将剩余的食材如菜梗、菜芯、菜根等制作成泡菜、小凉菜、酱料等菜品,供职工选择。
图4 利用菜梗、菜芯、菜根制作的小凉菜
(三)精准供餐
不断优化餐饮供应模式。基于我院就餐人数较多,为实现精准供餐,依据我院大数据统计,采取一系列措施,便于适应更多职工的就餐需求,避免因供餐过量造成的浪费。为广大职工提供小炒、轻食餐、套餐、应季特色菜、回民套餐等多种可选,随心搭配的用餐模式;设置“小份饭”和“半份菜”的供应模式,鼓励职工按需点餐,减少因量多吃不完造成的浪费;食堂要求厨师少炒勤上,按需出餐;引导职工多次、少量、按需取餐。定期开展美食文化节等方式为职工就餐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同时每月开展满意度调查,收集职工意见,及时调整菜品供应。另外,定期开展菜品营养结构分析,控油减盐,鼓励职工健康合理膳食,减少食物剩余浪费。
图5 厨师长与厨师们正在创新研发菜品
(三)生厨余垃圾再利用
为打造“零废弃博物馆”,结合“故宫零废弃”项目,将食堂厨余垃圾通过专业渠道回收,详细分类,精准统计后将所分出的生厨余垃圾与园林废弃物按比例混合,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处理后装入院内堆肥箱,成为有机肥料,肥料用于院内园林养护中,以此实现了院内废弃物可再生利用。生厨余垃圾堆肥再利用目前还处于测试阶段,待该项举措成熟将持续对院内生厨余垃圾进行堆肥再利用,为院内生态环境做出一定的贡献。
图6 院内资源回收中心
图7 院内植物未施与施生厨余垃圾堆肥产物对比图
二、工作成效
以上多项措施的实施,故宫博物院食堂的食品浪费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通过不断的开源节流与持续的精准供餐,食堂有效降低了成本支出。据统计,自开展反食品浪费措施以来,食堂采购的油同比数量降低了2.39%,采购的米同比数量降低了4.34%。厨余垃圾剩余量降低了6.62%。在生厨余垃圾堆肥再利用测试阶段过程中,根据实验结果预测院内堆肥箱可减少每日约4.20%的厨余垃圾。职工的节约意识明显提高,形成了良好的节约风尚。
三、经验总结
故宫博物院领导高度重视反食品浪费工作,工作小组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通过广泛宣传教育和引导,使职工充分认识到反食品浪费的重要性,形成了全员参与、共同节约的良好氛围。食堂建立健全了管理、采购、加工、供餐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了各环节的责任和要求,确保反食品浪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同时通过引入新设备、新技术、优化工作流程等,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
结语
反食品浪费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今后的工作中,故宫博物院将持之以恒推进反食品浪费工作,不断推崇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传统美德,不断巩固和扩大现有成果,不断探索创新工作方法和举措,为进一步扩大绿色故宫的影响力、推动社会形成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做出更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