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襄阳:先行先试 有力有效 “五新”赋能基层公务出行
去年以来,湖北省襄阳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立足保障公务交通出行职责,针对基层公务出行“车辆少需求大”的矛盾困境,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五新”赋能基层公务出行,探索出“中心主导、三方租赁、自助调配”的新能源汽车租赁模式。登封、赣州及黄冈、随州等地先后到襄阳市学习借鉴。
推行服务基层新政策。襄阳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印发《关于加强乡镇基层工作人员公务出行保障指导意见》,并选定枣阳市为试点启动新能源汽车租赁保障基层公务出行工作。枣阳市率先制定《枣阳市关于引入新能源汽车租赁服务保障全市基层公务出行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为扎实推进新能源汽车租赁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政策依据和坚强的组织保障。
探索市场运作新模式。新能源汽车租赁保障基层公务出行工作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通过公开招投标形式确定第三方供应商。明确甲方向乙方支付租金、保险范围外的车辆故障维修及专项发票税点;乙方承担保险及保养等费用。新的模式明确了乡镇租车、平台管车、公司养车的三方关系,实现了“一事一租、一车一派、一租一还、一单一结”的用车场景。
满足配套设施新需求。枣阳市在各加油站、景区、社区等场所共建有103台套充电设备,形成“5分钟充电圈”,同时在市直办公区新建充电桩35个的基础上,又在各乡镇全面布点建成充电设备57台套,保证各乡镇都拥有2台套以上充电设备,并增加充电站定位导航标识,极大满足正常公务出行充电需求,弥补基层乡镇充电设备短缺不均衡的短板。
树立低碳高效新理念。新能源汽车租赁不仅低碳环保,也能明显降低基层公务出行费用。根据枣阳试点情况,按照1万公里/年的行驶里程为基数来计算,租赁1辆新能源汽车比租赁1辆燃油车节约1.8万/年。
形成规范用车新格局。新能源汽车租赁保障基层公务出行工作从规范制度、严管甲方、平台监管等方面入手,筑牢制度笼子,形成规范用车新格局。着力打造第四级公车管理平台,以信息化手段为依托,制定《分时租赁车辆管理办法》,通过微信小程序办理用车申请、审批等手续,解决乡镇工作人员因公用车需求。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监管,将租赁车辆纳入全市“一张网”,安装车载定位系统,喷涂监督电话,实行标识化管理,全面接受社会监督。
襄阳市推动新能源汽车租赁保障基层公务出行工作是在现行公务用车政策范围内,为破解基层乡镇公务用车难问题的一次大胆探索和有益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下一步,将继续在全市推广乡镇公务用车新能源车租赁工作,打通基层公务出行“最后一公里”,让基层公务出行更便捷、更经济、更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