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深挖潜 重增效 严管控 推动实现公车保障效能“三降一升”
实现公务用车集约高效统管,是推动以资产管理为基础的机关事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南京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以公务用车管理为抓手,通过机制创新与精细化管理双轮驱动,深挖内部潜力,优化资源配置,在扩大保障范围的同时,实现了运行成本、能耗支出、维修费用“三降”与保障满意度“一升”的显著成效。
盘活存量资源,将车子跑起来。坚持“集约高效、保障有力”原则,加强统筹调度,动态优化车辆资源配置,破解车辆闲置与保障需求之间的矛盾,确保公车资源利用最大化。扩展统一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深化服务会商机制,打破单位壁垒,积极推动市级机关公务用车“一张网”统筹保障,在充分保障全市公务活动正常有序开展的同时,将服务保障范围有序延伸至44家市级机关单位,整合公务出行资源,避免重复配置与浪费,有效减少外部租赁。推行需求导向精准服务。变被动响应为主动对接,采取分批上门走访、座谈调研等形式,进行常态化沟通协调,主动了解各用车单位业务特点与出行规律,建立动态需求清单,实施预约管理、错峰调度,实现保障需求与运力供给的高效精准匹配。
优化人力配置,让人员忙起来。面对保障任务量增加而人员编制约束的压力,积极向管理要效率,向科技要人力,致力于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驾驶员队伍。实施精细化调度管控。充分运用公务车辆管理平台,每日前置汇总、研判出行需求,根据任务地点、时序、紧急程度等多重因素,动态规划最优出行线路与车辆拼乘方案,最大限度减少车辆空驶里程和等待时间,实现了运力供给与需求的最优匹配,显著提升单车运行效率和整体保障能力。构建常态化练兵机制。开设“驾驶小课堂”,定期组织职业道德、安全法规、节能技巧、应急处置等专题培训与考核。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技能测试制度,并将考核结果与绩效评价挂钩,全面强化驾驶员的服务意识、安全意识和成本意识。通过二维码和专线电话等多种渠道征集的服务评价显示,公务用车服务满意率连续保持100%,队伍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服务品质获得用车单位普遍赞誉。
严格管控支出,把效能提起来。在盘活资源、优化人力的基础上,牢固树立厉行节约观念,紧盯车辆运行关键环节,通过建章立制实现严管严控,将成本控制贯穿于公车运行全生命周期。建立健全“三项机制”。通过油料消耗“月度分析、异常预警”机制、车辆行驶“轨迹核查、影像抽查”机制以及故障维修“溯源追责、通报问责”机制,利用技术手段实现对车辆使用、能耗、维修的透明化、可追溯监管,彻底堵塞“跑冒滴漏”。配备使用新能源汽车。充分发挥先行示范作用,将纯电动新能源中型客车投入公务通勤车运行,有效发挥其绿色环保、运营成本低的优势。在保障范围扩大、任务量增加的前提下,1月至7月车辆运行经费总额较去年同期下降12.2%,降本增效成效显著。
下一步,南京市管理局将继续坚持勤俭节约、效能优先的原则,探索运用更多技术手段和管理创新,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举措,持续深化公务用车管理改革,全面提升保障与管理服务的现代化水平,为降低机关运行成本、建设节约型机关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