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基础 抓重点加强行政机关国有资产的管理(经验交流)
抓基础 抓重点加强行政机关国有资产的管理
天津市机关行政管理局计财处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国家资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管好用好这部分资产,对于保证国家行政机关履行职责和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几年来,我局在强化管理意识,抓基础管理、完善工作程序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使国有资产管理取得了初步成效。一、转变观念,增强国有资产管理意识受旧的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长期以来,行政机关管钱的与管物的分离,且相互之间缺乏制约机制。尽管行政机关通过财政拨款和其他渠道积聚了相当多的资产,但财务上却没有固定资产帐,单位的经费决算,只注意经费开支情况的汇总审核,而对资产存量,变动情况等均不做反映,造成了底数不清,“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等问题比较突出。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认真组织机关各部门主管国有资产管理的领导和管理人员学习国有资产管理的文件,充分认识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对国家经济发展和机关行政管理的重要作用。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市国资局关于国资管理的一系列的规定、办法和措施。三是组织由各部、委、办主管国资的负责同志和专管人员参加培训班,邀请市国资局有关部门的同志讲课,通过学习培训,提高国资专管人员的业务技能,正确把握和运用国资政策。二、理顺关系,健全制度,夯实国有资产管理的基础在国资管理中,我们注意从基础工作抓起。(一)健全组织,理顺关系。为加强国资管理,首先,由局计财处归口管理市委、市政府机关各部门的国有资产,并设立了国资管理科,制定了国资管理部门的职责,明确国资管理专管人员的岗位责任。其次,抓了各行政单位国资管理人员的落实工作,建立管理国资人员的网络,落实责任,变多头管理、无人管理为统一管理。(二)清查登记,摸清家底。国资科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以点带面、全面推动的方法,逐一核实了总价值为13820万元的全部资产。通过清查,基本上摸清了机关各单位资产底数,解决了一些单位旧帐与实物差额大,个别物品减少原因不明,没有建立固定资产帐等多年没有解决的问题。清查登记工作后,我们根据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实施办法》,开展了国有资产的产权登记工作,强化了产权管理意识,从而控制了行政机关国有资产流失。(三)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我们结合机关特点,制定了一套管理办法和程序,主要有:《市直机关行政单位国资管理规定》、《市机关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各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程序》和《行管局机关固定资产管理程序》。还设置了市机关固定资产报损报废、出入库、调拨等统一单据,《市机关行政单位固定资产增减变动(季度)报表》,做到帐帐相符,帐物相符,帐表相符。为确保机关资产完整,避免流失,我们还制定了《规范市机关临时机构固定资产管理程序》,从而使各临时机构的资产也纳入正规的管理。三、突出重点,抓住难点,促进管理在国资管理中,我们通过抓重点,攻难点,促进了管理。首先在财产清查和复查中,注意抓大户,解决特殊难题。市政府办公厅是复查中的大户,涉及到3个局级单位,31个处室,37个领导房间和会议室的物资设备,工作量大,任务重。我们重点帮助指导,对其所有的13大类国有资产,161个品种,5590件物资,价值657万元的资产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复查,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其次是重点操作了1995年的资产报表工作,经过对所管辖各部门1995年资产报表进行复查核对,发现其中22个单位的报表中明细项目与实物清点明细多项不一致,我们及时召开了单位的主管会计及国资专管人员会议,在会上经过反复核对,最终达到了资产年报与实物清点一致,保证了资产报表的真实性、准确性。第三是抓好1996年度的年检工作。通过国资产年检工作,各单位对国资管理的意识明显增强,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使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逐步落在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