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邓小平理论指导机关后勤服务工作(学习邓小平理论)
用邓小平理论指导机关后勤服务工作
交通部机关服务局党委书记、局长 郭生海
邓小平理论是全党智慧的结晶,是发展了的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认真地学习好邓小平理论,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对于搞好后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一、努力提高对后勤服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邓小平理论博大精深,内容十分丰富。有两点必须牢记:一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发展这个硬道理不放。二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按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则处理好有关问题。搞好机关后勤服务工作,要根据这两点要求,实事求是地分析后勤的特点和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和措施,把改革和发展推向前进。后勤服务工作可分为特点不同的三个部分:第一,后勤服务性工作。这是后勤服务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繁杂、凌乱、头绪多的特点。一是保障机关正常办公的日常性服务工作,主要是对水、电、空调、暖气的供应,清洁卫生,车辆保证,办公用品发放,餐饮等服务工作进行组织、监督、管理,保证正常运作;二是对服务设施、设备发生损坏进行检修,使其恢复正常状态;三是对设施和设备进行改造、改建或扩建,使之能够适应机关和其他用户的要求。第二,后勤管理性工作。近年来将后勤管理与后勤服务从职责上划开并归属两个部门,但由于一些工作的性质难以准确划分,于是将基本建设、人防、绿化、爱国卫生、环境秩序、交通安全和部分物资管理等,以委托的方式交由后勤服务部门代为进行,这部分工作是授权管理。第三,后勤经营性工作。后勤改革的第二步要求是,增强后勤经济实力,向自收自支过渡。通过分析,我们体会到后勤服务工作是机关正常运转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战争年代,前方打胜仗,离不开后方的物资供应。和平年代,一个单位主体工作要想搞好,也离不开后勤保障。后勤服务工作上不去,会影响机关的正常业务工作。必须克服后勤服务工作可有可无的错误观点,用邓小平理论指导后勤工作,增强搞好后勤服务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二、深化改革,推动后勤服务工作上新台阶在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尤其是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要全方位地推进后勤服务工作,必须不断更新观念,探索改革之路。一是转变观念。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在新的经济格局中定位,树立市场经济观念、参与竞争观念、自立自强观念、经营效益观念。二是积极探索。要在搞好为机关服务的前提下,将办公大楼的物业管理统一起来,改变职责交叉,力量分散的状况;对经营创收的单位进行调整、重组,提高规模经营和集约化程度;调整、精简机构,提高效能;实行经济责任制和目标管理,干部继续试行聘任制,工人实行合同制试点,努力减员增效,做好下岗分流准备。三是开创新业。对现有单位进行调整、改组,对少数没有效益的企业要撤消,有的要进行必要的“手术”;在高速公路客运、水路运输方面物色风险小、见效快的项目,建立新的经济增长点。三、全心全意地搞好服务工作机关服务工作事务性、依附性、双向性、复杂性比较强,这就决定了服务中心必须把服务工作放在首位。为此,一是要有服务思想。时刻想着机关职工和广大用户,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帮他们所需。二是要有服务精神。在服务工作中要认真负责、任劳任怨、文明礼貌、乐于奉献。三是要有服务行动。认真搞好每一件工作,让用户满意,对突发故障,迅速排除,及时为用户排忧解难。四是要有服务措施。健全规章制度,责任到人,加强监督,奖勤罚懒、奖优罚劣。 四、加强队伍建设,走内涵发展道路努力提高后勤职工素质,练好内功,是做好后勤服务工作的基本条件。一是加强思想教育。要进一步抓好邓小平理论的学习,使广大后勤职工,深刻认识后勤服务工作的重要性,激发光荣感和责任感。二是重视培训工作。举办不同形式的培训班,通过多种渠道,把培训工作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培养一批专门人才。三是练好内功。健全规章制度;强化监督检查;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改革用人制度;转轨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四是努力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在后勤服务企业中,努力试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所有制形式,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实行集约化经营,改变粗放管理的观念,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经营效益。只要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握大局,抓住重点,深化改革,精心组织,稳中求进,机关后勤服务工作就能再上新台阶。221998年 第4期 《中国机关后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