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的爱心 艺术的摇篮(幼教园地)
天使的爱心 艺术的摇篮
记文化部机关幼儿园
文化部机关服务局 姚家华 汪 淼
文化部机关幼儿园坐落在旧鼓楼大街小石桥胡同。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小院落,却以幼儿艺术教育特色闻名京城,她不仅博得了家长和孩子们的交口称赞,还赢得了党和政府给予的多项荣誉:中央国家机关特级幼儿园;北京市一级一类幼儿园;国务院各部门后勤工作先进集体;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授予的“青年文明号”,中央国家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文化部机关幼儿园始建于1950年,几经风雨,几经沧桑,与文化部机关一起走过了40多年的艰难历程。自建园到1985年,文化部机关幼儿园与社会上其他幼儿园一样实行计划经济管理模式,日子还算好过。从1986年起,这个幼儿园开始试行自负盈亏、自收自支的运行机制。“铁饭碗”打破了,职工们一时难以接受,有些职工还产生了埋怨情绪。那时候的幼儿园声望并不高,社会上还出现了“文化部幼儿园没文化”的说法。1991年上半年,幼儿园陷入了建园以来最大的一次困境——银行帐户透支、职工工资脱欠两个月、奖金拖欠9个月。全园轰动了。在全体职工大会上,园长在总结了前一阶段的工作情况后,向大家直言了目前的困难,讲到痛楚之处,她激动地问:“计划经济的时候,我们端的是‘铁饭碗’,为什么到了市场经济,许多单位都换上了金饭碗的时候,我们却连泥饭碗都端不住?”话未说完,脸颊上扑扑地落下了两行热泪。许多职工也失声痛哭起来,一时间,台上台下哭成一片。在沉痛的教训面前,他们没有颓丧和消沉,而是决心在痛苦中觉醒,在失败中崛起。1992年,他们统一认识,建章立制,整顿职工队伍,狠抓入托率的提高。1993年至1995年,这个园确立了“服务与教育相结合,创办艺术特色园”的工作定位,依靠严格的管理制度,坚持保教结合的原则,以艺术教育为龙头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的全面教育,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开始形成有利于幼儿成长发展的规范性教育体系。为了保证幼儿的健康发展,幼儿园建立起了严密的规章制度。他们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和人员聘任制相结合,工作质量考核与奖金分配制相结合,科学管理,规范服务,强化了教职工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幼儿园规定,上早班的教师7点钟必须赶到园里,帮助孩子们穿衣服、洗漱、吃早饭等。一位刚休完产假的教师,为了能按时上班,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就匆匆地叫醒还在梦中的孩子,给他喂奶,没等孩子吃饱,就得匆匆地“打的”赶往幼儿园。一个月累计下来,她“打的”竟花了800元,而她一个月的工资,才600多元!在建立一整套保教工作制度的同时,幼儿园还建立了家园联系制度,通过对家长开放半日活动、召开家长座谈会和家访等形式,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提出家长应该注意的问题,密切了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每逢对家长开放半日活动的日子,幼儿园里总是热闹非常。孩子们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穿上自己最漂亮的衣服,唱歌、跳舞、做体操、画画、学英语,家长们饶有兴趣地跟孩子们一起上课,尽情愉快地观看孩子们表演节目,高高兴兴地陪着孩子们做游戏,歌声和笑声使整个小院充满了节日的喜庆气氛。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家长们进一步了解了孩子的生活能力、交往能力、身体素质和行为习惯,增进了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沟通。幼儿教育是一项十分辛苦的工作,教师们象护士照顾病人那样呵护着娇嫩的幼儿,付出了天使般的爱心。白天,教师们既要教孩子们学习、游戏,还要编写教案,制作教具,学习业务,研究教学。他们心里的弦一直绷得紧紧的。晚上,当孩子入睡之后,教师们忙忙碌碌,逐一地摸孩子的额头,看体温是否正常,不时地给孩子盖被子、擦汗、把尿,提醒爱尿床的孩子上厕所,关照生病的孩子吃药等。由于工作量大,她们天天干满点,月月有加班,单园长已是花甲年纪,可一年中的加班量竟达700多个小时。在工作累、任务重的情况下,她带着这群平均年龄只有32岁的年轻人,始终用爱心、耐心、诚心、细心关怀着孩子们,用青春和汗水培育、浇灌着祖国的花朵。一些女教师刚参加工作时才十八九岁,自己在家里还要父母照顾,根本没有带孩子的经验,每天一进教室,听见30多个孩子小麻雀似地叽喳乱叫,头都大了一圈儿。面对着孩子们的屎尿裤子、呕吐污物,她们更觉得伸不出手去。但是,随着与孩子们一天天的接触,感情在一步步加深。后来,当看到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容时,她们会情不自禁地微笑;面对着孩子们晶莹纯净的泪珠,她们会忍不住心疼。孩子们的喜怒哀乐牵动着她们母亲般的情怀,她们用天使般的爱心克服了重重困难,扮演着孩子们“第二母亲”的角色,承担着哺育未来社会栋梁的崇高使命。艺术教育是文化部机关幼儿园的特色。他们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未来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结合文化部艺术单位众多、艺术氛围浓厚的优势,初步实践了从情趣教育入手,实施艺术特色教育,促进了幼儿审美能力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发展。教师们时常带领孩子们远足,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游戏玩耍,尽情地感受大自然的美;在古香古色的橱窗里贴上幼儿信手涂鸦的“作品”,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教育环境。幼儿园设置了钢琴室、扬琴室、电子琴室、小提琴室,开设了舞蹈课、体操课、绘画课、声乐课等艺术课程,从中国歌舞团、中央民族乐团、中央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等七八个一流院校、院团中聘请了专业教师授课。艺术小班的孩子刚刚3岁,入园才一个多月,教师们已经开始指导他们怎样拿弓子,怎样拿琴。学习小提琴难度很大,而且枯燥乏味,教师们就以游戏方式来引起孩子们的兴趣,用“老鹰叼树枝”方式练习他们的握弓姿势,用“小猴爬杆”方式练习他们拿弓的熟练程度和夹琴的姿势。通过艺术教育,文化部机关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取得了丰硕的艺术成果:在北京市幼儿民间艺术手工劳作比赛中,获得两个一等奖、7个二等奖、36个三等奖;幼儿园体操班代表队获得全国“智力碘杯”幼儿基本体操表演赛优秀奖;舞蹈《陕北娃娃闹秧歌》获得北京市第八届少儿歌舞一等奖。现在经过文化部机关幼儿园培养的孩子,在各小学中倍受欢迎,有几个小朋友还成为演艺界的“小明星”。中央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青少部多次来幼儿园采访和录制专题节目,各种新闻媒体也纷纷对幼儿园进行了报道。美的环境、美的教育熏陶出孩子们扎实的基本功和美好的心灵。谁能说明天的大师不会诞生于文化部机关幼儿园这座“艺术的摇篮”中呢?“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文化部机关幼儿园以她科学的管理,优质的服务,亲情的关怀,赢得了家长的信赖,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摘取了一个个桂冠。一颗颗艺术小星在这里闪烁,汇聚成一束束绚丽的光环。441998年 第6期 《中国机关后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