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台首次播送机关后勤工作讲座(“我说机关后勤”征文)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1999-02-01 15:49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中央电台首次播送机关后勤工作讲座

张升智

  春天,是孕育收获的使者。1985年的春天给后勤人送来了一份欣喜,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这一年的三月十二日、十三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学习节目”中,分两次播送了机关后勤工作管理与改革的讲座,随着广播员清晰、宏亮、园润的声音,一下子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既不是领导讲话,也不是会议报道,在中央电台专门播出机关后勤的讲座,这在机关后勤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公布以后,为配合广大干部和群众学习《决定》,了解经济体制改革对行政管理改革的要求,熟悉行政管理工作内容、原则和方法,经国务院领导同志同意,由国务院办公厅调研室、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理论部、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劳动人事部行政管理科学研究所,联合举办《行政管理学广播讲座》。联合举办单位经过认真的研究、策划和设计,确定《讲座》应体现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学,实现国家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现代化服务。内容不仅包括开展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必要性、重要性,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对象、特点、内容和发展,行政组织、行政领导、行政决策、行政立法、行政监督、行政效率、行政事务、行政改革等“一般行政”的理论原则,还增加了国家计划、预算、税务、银行、审计、工商行政、机械、外贸、建筑、教育、城市行政管理等“专业行政”理论,以及人事行政管理、政府机关秘书工作、后勤工作和管理手段现代化等内容,形成了我们自己的行政管理学体系,共分26讲。《讲座》按内容分工,由国家行政机关有实践经验的同志和专业理论工作者分别撰写,要求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科学阐述,为机关工作人员,从事管理工作的同志,以及一切关心我国行政建设的同志,提供行政管理学方面的新知识、新内容。按照分工,《讲座》第21讲“机关后勤工作的管理”由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局里将此任务交给了我。我说实话,当时心里有些诚惶诚恐,虽然在国管局办公室工作了15年,对机关后勤工作有所了解,但缺乏深入的研究,大学毕业后是在国家编委工作,对于机关后勤工作毕竟是“半路出家”。自己凭借对机关后勤工作的一种责任感和满腔热情,认真思考,积极搜集材料,在总结后勤改革实践经验和借鉴同行们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手撰写。初稿出来后,征求了有关同志意见,并经局领导审阅同意。联合举办《讲座》单位又召开撰稿人会议,由于受广播时间的限制,要求按一定字数加工修改。最终形成的《讲座》广播稿约810字,共分4个部分:一、机关后勤工作管理的性质和特点;二、机关后勤工作管理的内容、原则和方法;三、机关后勤工作的队伍建设;四、机关后勤工作改革。其中阐述了机关后勤工作管理的产生;为什么把机关保障部门称为机关后勤工作而不笼统称机关事务工作的缘由;特别是强调了机关后勤工作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改革的指导思想、目的和发展趋势。第一次明确提出机关后勤工作,从性质和内容上大体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管理工作部分,一是服务工作部分。对管理工作部分,主要通过建立工作责任制、考核制、奖惩制等,分清职责、奖罚严明,使工作有秩序、讲效率、求质量,不拖延推诿。对服务工作部分,主要采取经济管理手段和实行服务承包责任制,在搞好为机关工作和职工合的系统的管理转变;在服务方式上,从供给式服务,向经营式服务转变;在分配制度上,从平均主义“大锅饭”,向联劳计酬、奖优罚劣转变;在服务范围上,从封闭式服务,向开放式服务转变,实现工作上的高效率,服务上的高质量,经济上的高效益,为机关后勤服务工作逐步向企业化、社会化过渡进行有益的探索。这些观点和内容,无论在当时和现在,经过实践检验是正确的,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并在后来的改革实践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讲座》稿播出以后,引起了后勤同行的共鸣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仅在播出的当月,我就先后收到武汉市委行政处、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内蒙古呼盟人民警察学校办公室、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政府行政科、辽宁省总工会行政处、国家仪器仪表总局行政科等单位领导和同志来信,有的是收听广播后的当天写来的,他们认为:《讲座》稿“比较切合实际,理论贯穿于实际之中”,“对当前的改革极有价值和指导性”,“很有帮助”,“深受启发”。他们迫切地要求提供广播稿的文字材料,以便进一步学习和进行后勤干部培训,更好地做好机关后勤工作。一位行政科长在来信中写道:“十多年来的工作,使我深深体会到,后勤工作在革命和建设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正因为这样,我才深深地爱上了这个有意义的岗位,它将是我一生献身四化的场所,也是一生中较稳定的选择。这一工作十分繁杂、琐碎,但是非常光荣,如果管理者不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思想水平和较强的科学管理能力,是不可能胜任此职的”。这些同志热情洋溢的来信,不仅对讲座稿的内容给予了肯定,他们热爱后勤工作,迫切要求了解和学习后勤理论知识的心情,令人感到后勤事业大有希望,充满了生机。(作者:全国机关事务工作协会秘书长)(责任编辑 陈庆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