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运用邓小平后勤管理理论(学习邓小平理论)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1999-02-01 15:43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学习运用邓小平后勤管理理论指导政协机关后勤工作 

孙怀山

 小平同志关于后勤管理工作的思想、观点是其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后勤管理的思想、观点大多见著于论述军队建设、经济工作、科技教育工作、统战工作等大量的文章之中,结合政协后勤工作的实践,细细读来,感受甚深。一、要从全局的战略高度认识后勤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小平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战略家眼光和思维方式,在后勤管理思想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尤其是从不同历史时期的革命大局或经济建设战略的全局来论述后勤工作的地位和作用。邓小平文选第一卷开篇第一章《动员新兵及新兵政治工作》,是小平同志1938年任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时撰写的,他特别强调了发挥后勤工作的作用,提出:“注意新战士的伙食及衣物的供给,尽可能减少新战士的困难与痛苦,使新战士的精神感到愉快”;“允许战士家属到营地看望,并给家属以很好的安慰和招待”,他倡导“召集各军军人的家属开会”,“有可能时甚至举行会餐”等做法;他认为,“做好这些工作不仅可以补足动员时的弱点,且可生长将来动员的新的力量”。(第一卷P3-P7)小平同志当时所强调的后勤工作,在八路军扩编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75年小平同志在整顿科研教育工作时深刻指出“没有后勤,科研搞不起来”。(第二卷P32-33)他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郑重地宣布“我愿意当大家的后勤部长,愿意同各级党委的领导同志一起,做好这方面工作”。(第二卷P98)小平同志这种从战略高度提出后勤问题的方式,这种突出后勤工作在全局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对于我们政协后勤工作者来说感受特别深刻。后勤工作常常对全局产生影响,因而后勤问题带有全局性、战略性。政协八届一次会议后,李瑞环同志到政协工作,运用小平同志战略家的思维方式,从增强政协后勤的保障能力着手,既当政协主席又当起了全国政协的“后勤部长”,短短几年间,政协机关从一个破旧的院落建成了现代化的建筑楼群,农工党、致公党、九三学社等党派办公大楼拔地而起,民建、民进等党派机关已经或即将搬入新楼办公,其它民主党派、工商联的机关办公条件均得到了不同的改善。政协后勤保障能力得到很大的增强,政协工作有了强有力的物质依托,政治影响力不断增强,政协后勤工作每一点成就和发展,无不渗透着党和各级领导同志的心血。政协后勤事业与政协的整体事业紧密相连,伴随着党的事业和政协事业的发展而发展。事实证明了小平同志从战略全局的高度对后勤工作地位和作用论述的正确性。二、服从和服务于政治大局和中心工作,是后勤工作的根本任务小平同志在1977年召开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后勤工作的任务,就是要为科研工作、教育工作服务,要为科研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创造条件,使他们能够专心致志地从事科研、教育工作。”(第二卷P56)小平同志这段论述,对于我们政协后勤工作来说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它使我们认识到政协的后勤工作必须为政协的中心工作服务,为统战工作服务,为党派、团体服务。李瑞环同志也曾说:“对于政协来讲,就需要研究如何把我们特有的事情干得更好,如何把我们与别人共有的事情干得更能体现政协的特点和优势。”政协的后勤工作不同于一般机关后勤工作,主要表现在:(一)政协后勤工作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政协是统一战线组织,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政协的后勤工作要为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提供保障性服务,必须服从、服务于政协的中心任务,后勤工作直接影响着政协工作的质量和实效。(二)政协后勤工作具有广泛性,一般部门的后勤工作只是对本部门领导和机关职工提供服务,而政协的后勤工作除了为政协机关和机关职工服务外,更重要的是要为政协的全会、常委会、各专委会以及各项会议、活动以及委员调查、视察提供物质保障和各种服务,还要为民主党派和有关团体开展工作或活动提供优质的服务。在服务对象中既有党派团体,又有委员个人,既有德高望重的党派中央领导,又有各界知名人士和民族宗教界的代表,既有国内的专家学者又有海外的爱国侨胞。服务对象的年龄跨度大,职业范围宽,对后勤服务的需求广,要求高。(三)政协的后勤工作具有很强的政策性。政协的后勤工作无论是提供会议服务、公务活动服务,还是日常后勤服务都反映着统战工作的政策。此外政协后勤部门对有关各单位还要实施管理服务,如经费的预算管理、资金使用调配和监督管理、国有资产的调配与管理,房产的调配管理等等,政策性尤为突出。(四)政协后勤工作具有更强的服务性。政协不同于党政领导机关和权力机关,广大委员和政协的参加单位是政协的主体,他们的供给关系大多不在政协机关,政协对他们不具有领导或隶属关系;因而政协的后勤工作更讲求奉献精神和服务艺术。三、为人民服务和关心群众生活是后勤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我们后勤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在这方面,小平同志有很多论述。他要求后勤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也要以身作则,‘不要近水楼台先得月’,一定要廉洁奉公,当好红管家。”(第二卷P125)他告诫后勤干部要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定要关心群众生活。这个问题不是说一句话就可以解决的,要做许多踏踏实实地工作。”(第二卷P27)小平同志1979年在中央党、政、军机关副部长以上干部会上把“切实关心群众生活”作为一个专门问题加以论述,他说:“过去领导同志到一个单位去,首先到厨房去看看,还要看看厕所,看看洗澡的地方。现在这样的人还有,但是不多了。”(第二卷P228)小平同志的讲话,从一个侧面告诉了我们,作为后勤工作者要关心群众的切身利益,要想方设法提高职工福利,解决好职工的衣食住行,改善职工的生活条件,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小平同志在这次讲话中还举例说:“有的学校学生提出生活问题,说厨房没有人管,菠菜就切这么一下,连沙子都煮到锅里去了。你切细一点,把沙子淘干净,这可以办得到吧,这并不要增加经费”。(第二卷P229)小平同志爱民之情至深至切,值得我们后勤工作者很好的学习。在我们的后勤实践中,工作一般化,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只从方便自己着想,不为服务对象考虑等等现象依然存在。这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小平同志关于后勤管理的思想,不断加以克服。后勤工作要真正贯彻关心群众生活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并把它当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在政协的后勤工作中,我们也采取了一些改进后勤工作的做法,比如逐年提高集体福利水平,改福利的实物化为货币化,创办内部小超市,增设健身房、健身浴等服务项目,为了改进餐饮服务,我们不仅提前公布食谱,还开设茶座和礼堂小吃部,内部服务单位开展竞争,以提高服务质量,使职工受益等等。在新住宅选址问题上,我们反复论证,多次征求群众意见,在确保足够数量的基础上,好中选好,优中选优,在不影响该项目实施和政策许可的前提下,我们不放过任何一个可选择的机会,最终确定了较为理想的方案,并已组织实施。这些做法符合小平同志关心群众生活的思想,受到了大家的肯定。今后我们仍将遵照小平同志的教导,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倾听群众呼声,诚心诚意地做人民的公仆。四、培养高素质的后勤队伍是做好后勤工作的保证小平同志曾指出:“现在一定要有一批人搞后勤工作。这些人要甘当无名英雄,勤勤恳恳,热心为大家服务”。(第二卷P56)这说明没有甘当无名英雄的思想、没有一定的奉献精神是做不好后勤工作的。不仅如此,小平同志还说:“后勤工作也是一门学问,也需要学习,也能出人才,不钻进去是搞不好的。”(第二卷P56)告诫我们从事后勤工作的人仅仅靠勤勤恳恳是不够的,还得要善于学习,“也要着重研究后勤工作方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小平同志说:“过去我们家当比较少,现在家当大了,怎么把整个后勤工作管好,也是个新问题,需要有适应新情况的一系列制度和解决办法”。(第二卷P120-121)小平同志的讲话告诉我们要用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时期后勤工作的内在规律,提高后勤工作者的群体素质,才能搞好新时期的政协后勤工作。小平同志还针对后勤工作的特点,强调后勤队伍要弘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因为“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这就决定了我们还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提倡艰苦奋斗,也有助于克服腐败现象”,所以“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奋斗”;“要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同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作斗争,要同假公济私、开后门的现象作斗争。”(第二卷P125)他要求后勤干部要“学会少花钱多办事”,“量入为出,精打细算,艰苦奋斗,谨慎办事”。小平同志这些重要指示,对于我们加强政协后勤队伍的建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政协的后勤干部队伍,总体说是好的,但也存在先天不足,现有人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年龄结构偏高,管理人员素质偏低,这与政协机关办公设施设备的现代化需要高水平管理人才存在较大差距,按照小平同志关于造就高素质后勤工作队伍的讲话精神,努力提高现有的后勤人员的综合素质,我们深感任重道远。(作者:全国政协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责任编辑 吕凤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