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苏区时期的机关后勤保障工作(连 载)(后勤史话)
中央苏区时期的机关后勤保障工作(连 载)
赣州地区机关事务管理局
二、总务厅负责人及人员大致情况据不完全查阅和走访,在中央政府总务厅担任过主要负责人的有:袁福钦、赵宝成、方维夏、刘开。(分别见《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日子里》吴吉清著、《红色中华》报)1934年2月份时,中央政府总务厅有总人数165人,至3月份,因响应当时节约的号召,减为119人。 三、机关后勤工作经费 这里主要指中央机关后勤工作经费情况。在中央政府成立之前,各级苏维埃无财政可言。中央政府成立后,实行了统一财政。中央机关后勤工作经费,主要靠中央财政部拨给。根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暂行财政条例》第3条规定:各级行政经费,各军伙食杂用等经费统一由该部分的财政机关造具预算,交他的上一级财政机关审查,并报告中央财政部批准,统由中央财政部依据批准之预算付款。在机关后勤财务实际工作中也是按这一条例规定实施的。关于总务厅行政经费开支情况。据1934年2-3月份统计,当时中央政府各部约有总人数849人(运输队通信排不在内),后减至680人。属于总务厅管理并开支经费的部门除了总务厅本身外,主席团、人民委员会、中审会最高法院的经费也包括在总务厅之内,约有200人。经中央审计委员会审计,中央政府中劳动、土地、财政、检察、国民经济、教育、司法内务、粮食、总务等部门行政经费预算,1933年11月份为12032元,1934年2月份为3678元,3月份为2831元,其中总务厅:11月4175元,2月1345元,2月不包括食米,11月份包括了食米。当时财政按5元/担拨给伙食谷,市价约为7-8元/担。每人每日伙食标准为1角,吃米标准为每人每日1斤2两(16两制),月折合谷子约54斤。如包括食米,其实际支出数量为总务厅2月份实支数2968.544元。由于国民党蒋介石对苏区的疯狂围剿和经济封锁,中央苏区财政十分困难,物资也极为匮乏。为了集中更多的财力、物力支援前线,支援红军部队,当时整个机关及后勤部门都竭力响应中央关于四个月内节省80万元支援红军支援前线的号召。与此相应,一个六项节省的规约在整个苏维埃党政机关迅速开展起来,这六项规约是:1、每天节省一个铜片(板);2、不进馆子,不吃小食;3、节省办公费30%;4、普遍建立节省箱;5、每个伙食单位建立一个菜园;6、残酷地开展对一切浪费的官僚主义者的斗争。中府总务厅率先积极响应并身体力行。如总务厅下属的出版处书写油印尽量采用毛边纸代替蜡纸,用废纸包发出的文件;下属各科普遍开辟苏维埃菜园,自买种子挂牌子比赛种植;利用香代替洋火(火柴),限制浪费文具;一角钱伙食只吃9分,每人每天节省1分钱;到兴国去买油,到福建去买盐,节省耗费;运输队员赖纪美亦节省了大洋一元,罗丙全、夏明祥各五角,都是从几个月的伙食费中节省出来的。另外,几个人共用一盏油灯,由原来每夜用8斤樟油(指由总务厅负责供应的灯油)节约为每夜3.5斤,办公用纸头、信封用废纸做,写标语不用纸,往壁上刷写等等节约行为比比皆是。(栏目责编:郑瑛)441999年 第3期 《中国机关后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