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现代化宾馆管理转型(经验交流)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1999-03-01 14:34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向现代化宾馆管理转型

冯绥生

  金牛宾馆始建于1957年,至今已度过42个春秋。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一代伟人邓小平,亲笔为金牛宾馆题写馆名。长期以来,金牛宾馆这颗镶嵌在成都平原上璀璨的明珠,在全省乃至全国折射出耀眼的光芒。尤其是近年来适应市场经济需求,逐步从封闭接待型宾馆,发展为具有多功能的开放式大型宾馆,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四方来客。一、向现代化宾馆管理转型源于体制改革建馆以来,宾馆光荣地接待过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当今的领导人江泽民、李鹏、朱基等,也曾多次下榻宾馆。宾馆还圆满地接待了金日成、西哈努克、布什等外国元首,完成了若干高等级保密任务。人们习惯称之为四川的“国宾馆”。90年代初期,宾馆逐步进行体制改革尝试,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认真研究了原来的“事业单位,企业管理”模式,得出必须走出旧框架的结论。90年代中期,接受了资产经营新概念,认识到“家底不清,资产闲置”是发展后劲不足的影响因素之一。于是在清产核资基础上,逐步明晰产权关系,以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通过初步的资产评估,宾馆资产总额由80年代的471万元,增加到90年代初的1216万元,1997年的资产总额为42600万元。资产规模的不断增大,为进一步建设好宾馆奠定了坚实基础。宾馆新一届领导针对宾馆“硬件”大量陈旧落后,严重制约经营和发展的具体情况,果断地把工作重点放在基础设施改造上。1997年初,根据这个思路制定了《五年发展规划(1997-2001)》,逐步实现由接待型宾馆向经营型宾馆过渡,最终建设成现代化大型宾馆,成立四川省会议服务中心。二、从招待所向现代化宾馆转型必须搞好五项基本建设(一)狠抓工程改造,奠定“硬件”基础,扩大规模,增强接待能力。银杏庄(原平房)第三期改造任务高质量地完成,被质检部门评为优良工程;俱乐部改造工程于1997年9月竣工并投入使用,增加了会议服务中心的吸引力;6幢小别墅改造、扩建后,均各有明显的特色。(二)突出园林建设。金牛宾馆地处川西平原,气候温暖,土壤湿润肥沃,是一块难得的宝地。但是,由于长期的随意栽植和疏于管护,整个园林环境主题不突出、特色不明显。为改变园林面貌,充分发挥潜在优势,扭转园林艺术效果差,经济效益低的局面,及时确立变园林“管护型”为“经营型”的思想,大胆实行园林承包经营管理。同时,组织专业人员对园林进行了重新规划,加大对园林改造工程的投入,培育新品种、种值草坪、购置设备,促进园林绿化工作的进步和园艺布景水平的提高。目前,不仅名贵花木得到了有效利用和保护,而且已形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美妙景致尽收眼底的园林新格局。(三)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勇敢迎接新体制的挑战。在抓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同时,1997年完成了《员工手册》修订工作,并重新拟定《政务接待服务规范》、《会议接待服务规范》和《服务指南》。并于1998年完成适应市场需要的机构改革工作。  (四)改革用工制度,确立新型劳资关系。从1997年下半年开始,在“一线部门先走一步”的改革试点取得成功基础上,逐步推进全员劳动合同制,实行招聘与择业择岗的双向选择,鼓励员工竞争上岗。(五)抓培训促管理,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为提高宾馆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宾馆上下接受了培训新观念,一方面狠抓管理人员素质培训,一方面重视员工队伍服务技能技巧培训,把全员培训列入宾馆工作议事日程。三、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多元化经营金牛宾馆走过了几十年的风雨历程,在不断的探索中稳步发展,当前全面实现《五年发展规划》,是金牛宾馆永远挺立潮头的希望所在。金牛宾馆是园林式的宾馆,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在这个占地20万平方米的“家园”里,春兰秋菊、夏荷冬梅、奇花异卉、四时不谢,在香飘楼宇的美妙景致中,再展“天然氧吧”和“都市蓝宝石”风采,令四海宾朋留恋忘返。金牛宾馆具有规模优势,进一步发展要在原有管理经验和新的物业管理实践经验基础上,积极开拓经营,既招商引资寻求合作伙伴,联合经营,努力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多元化经营。1998年5月宾馆投资1500万元,开始按四星级标准改造的芙蓉楼,主题突出,独具风格。为吸引具更多的商务活动,开辟新的客源市场,投资200万元改造室内游泳馆,安装了现代化的水处理及恒温设备,另外引资1300万元于1998年建成功能齐全的康乐中心,为宾客提供优质服务。金牛宾馆正在实践从接待型向经营型转变;树立市场竞争意识,转变营销观念;树立质量意识,转变服务观念;增强管理意识,转变人才观念。这将直接关系到我们的事业和前途。  (作者: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宾馆总经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