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尤其要注重加强人格修养(“三讲”教育)
领导干部尤其要注重加强人格修养
回 建
“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是江泽民同志对党员干部提出的基本要求。这既是党的事业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在当今时代,对每一位领导干部来讲,要团结并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就要加强学习,加强党性修养,保持一身正气,把培养高尚的人格作为廉政勤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怎样才能体现出高尚的人格?我认为,要注意做到以下六个方面:一、要廉洁自律,洁身自好。古人云“廉者,政之本也,民之表也;贪者,政之祸之,民之贼也”。马克思说过:“不可收买是最崇高的政治美德”。廉洁是干部的成事之基、立身之魂。廉政的基本要求是严守法纪,不贪脏枉法;秉公尽责,不以权谋私;艰苦奋斗,不奢侈浪费。做到这些,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每位干部做到严于律己,防微杜渐,要守住四条防线:即耐得住艰苦,顶得住歪理,抗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把握好自己。要努力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二、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干部的表率作用是无声的号召。领导干部的地位和作用使其职业行为具有鲜明的导向性和示范性,是一个“放大器”。如果处处、事事身体力行,做出榜样,下级便会不令而行,群众也会照着去做。因此,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能不能真正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是能否取得人民群众拥护与支持,能否真正把人民群众团结起来的关键。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就是要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去感召、影响群众。做到这一点,必须以高于一般群众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决不能把自己混同于普通群众。凡是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而且必须做好;凡是要求群众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凡是向群众承诺的,就要坚决履行。三、要坚持原则,办事公道。实践证明,谁坚持原则,谁办事公道,谁就能得到人民的敬重,谁就有权威。坚持原则,办事公道,就是公正无私,立事为公。公正源于公心,只要处以公心放在党和人民的事业上,以事业为重,以大局为重,就能做到秉公办事,光明磊落,一切言行符合原则,处处体现正义感。坚持原则,办事公道,就要掌权为民,甘当公仆。要深知自己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用来为人民谋幸福的,把掌权看成是为人民服务的机会,把行使权力作为为人民服务的责任。职位越高,权力越大,就意味着责任越重,越应更多、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做到坚持原则,办事公道,重在剔除私心。从政必须去私,“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根除私欲,克己奉公,是每一个干部的立身之本。四、要勇于负责,敢担风险。只有拿出高度负责,不怕风险的精神,才能真正带领群众攻坚破难,才能切实服民心,得民众。勇于负责、敢担风险既能体现出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又是对每一位干部的实际考验。所以每一位领导干部对于本职范围的事,要认真负责,并勇于主动承担责任,而不是“推、拖、压、”互相推诿扯皮,真正树立起勤政为民的形象;对关系人民利益的事,要不怕非议,不怕困难和挫折,持之以恒。勇于负责、敢担风险关键体现在积极主动地去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不消极应付,不回避,不上推下搡,在这种关键时刻让群众见到真情,靠实绩去增强说服力,增强信任度。五、要团结共事,平等待人。能不能团结共事是衡量干部素质高低的一把尺子。不团结,就不能共事;不能在一起共事,就会造成内耗。讲团结,是干好事业的前提和基础。“上下同欲者胜”。一些单位的实践证明,一班人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信任,互相补台,形成凝聚力,事业就能兴旺发达。如果班子内部不团结,尤其是主要领导之间不团结,内部无凝聚力,群众就会无所适从,工作就会无法进行。讲团结,要以事业为重,以大局为重,坚持以工作求团结,以团结促工作;要加强沟通,相互谅解,坦诚相见。团结群众重在平等待人,要尊重下属的平等人格,尊重群众的主人地位。对群众在身份上平等相处,不分职位高低;在态度上尊重互敬,不分年龄大小;在作风上民主协商,不分级别上下。这样才能形成“心齐、气顺、劲足”的良好氛围。六、要心系群众,热爱百姓。干群关系是“舟水”关系,是“鱼水关系。“舟水”关系是讲官如舟,民如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鱼水”关系更进一层,是讲干群关系应该是鱼水相依的关系,有水则鱼活,水新则鱼鲜,水枯则鱼死。一个真正关心人民的干部,才称得上名副其实,有德政的干部。干部是人民群众的公仆,人民群众是干部的衣食父母。每一位干部对群众的态度要有亲切感,对群众的疾苦要有责任感,对群众的事业要有使命感。要坚持“深入基层,重在深入群众”的观念,经常深入百姓之中,细心体察群众的生产生活、思想情绪、冷暖疾苦,查实情,办事实,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需,才能同群众建立深厚的感情,得到他们的谅解与支持。只要到群众中多走走,到贫困的家庭多看看,思想就会受到触动,时刻不忘自己身上的责任,激励自己为人民的事业去奋斗,去拼搏。(作者系河北省河间市市长)(责任编辑 吕凤波)作者柾趸荼晔导稣嬷?81999年 第4期 《中国机关后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