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机遇深化省级机关后勤体制改革(深化后勤改革)
抓住机遇深化省级机关后勤体制改革
毕庶学
国务院机构改革之后,特别是国务院办公厅批转国管局、中编办《关于深化国务院各部门机关后勤体制改革的意见》后,省级机关后勤体制改革作为这次省级政府机构改革的组成部分,也相应地被提到议事日程。这是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也是机关后勤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可以说,省级机关后勤体制改革,正面临着一次十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一、几年来我省省级机关后勤体制的几项重要改革从1995年以来,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我们加大省级机关后勤体制改革的力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理顺与财政的关系,实行科学有序的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机关后勤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体现管理局管理职能的重要方面。我局一直统一管理省级机关100多个厅局级单位的行政经费的预算管理,过去由于统管力度不够,工作关系未理顺,各单位都去省财政跑钱要钱,出现了多渠道审批资金和多头伸手要钱的局面,管理局名为“二级财政”,实为“过路财神”。为改变这种状况,一是理顺关系,规范管理,规定省级机关行政事业经费,由管理局根据预算进行分配,省财政不再对省直机关各单位直接拨付资金。二是坚持“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理财原则,积极组织经费供应,解决经费供需矛盾,确保省级机关的经费供给。三是与中国银行济南市行合作,进行省级机关资金结算,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几年来,省级机关行政经费每年都有大幅度提高,1998年预算5.2亿元,较1997年增长22.9%。经费供应创历史最高纪录,后勤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二)抓好住房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住房货币化分配。省直机关住房制度改革是我局主管和负责的一项重要工作。我省省直机关(包括中央驻济单位、高等院校)公有住房面积900万平方米,参加房改职工近25万人。机关房改从1992年的提租补贴单项改革开始起步,发展到1996年“四个轮子一起转”(即住房公积金制度、租金改革、出售公房、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工作量很大,但一直都没有设立房改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1997年,成立省直机关住房委员会办公室和省直机关住房资金管理中心,分别挂靠管理局和财政厅。1998年起,省直机关取消福利实物分房,在全省率先实行职工住房货币化分配,即把原来的福利性实物优惠变为价值补偿和补贴。经过一年的努力工作,到1998年底,参加房改的省直部门、中央驻济单位、省属企事业单位、驻济高等院校等厅局级单位170个,所属及代管二、三级单位600个,已评估住房面积840万平方米,出售公有住房630万平方米,收回售房款8亿多元。(三)改革住房建设方式,实行省直机关住房统一建设和管理。长期以来,我省省直机关住房建设一直实行“一家一户”的建房方式,这对于多方筹集建房资金、调动建房单位的积极性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造成省直机关建房秩序混乱,弊端很多:一是标准难以统一,批小盖大,批少盖多,超计划、超面积建房情况屡有发生,有钱的单位建大房好房,没钱的单位住小房差房,出现住房标准不一、苦乐不均的现象;二是各单位临时组织基建班子,家家铺摊子,拉队伍,搞工程,极大地浪费了人力、财力、物力;三是工程管理力度不够,容易出现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为彻底打破省直机关“一家一户”的分散建房方式,从1998年实行住房货币化分配开始,各单位一律不再允许自行建房,由管理局集中统一建设省直机关住宅小区。省直机关住宅建设按照统一征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出售和统一管理的办法,集中建设省直机关职工住宅小区。几年来,我们在车辆编制管理、房产管理、机关服务管理等方面,结合我省实际,学习和借鉴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相继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服务办法,努力使机关事务管理制度化、科学化,使机关后勤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不断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机关后勤管理体制、运转机制和服务模式,机关后勤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得到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赢得了省直机关的高度评价,机关后勤工作部门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得到确认。二、我省省级机关后勤体制现存的主要问题目前,我省省级机关后勤体制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一家一摊管后勤”的分散管理体制和“独立独院办后勤”的自我服务格局。省级机关后勤管理可分为两个层次,即省级机关的综合后勤管理和省级机关的部门后勤管理。分散管理体制是指省级机关后勤应该而且能够实施的综合后勤管理划归部门后勤管理,这种分散管理体制不符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特别是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下“小政府、大社会”行政管理体制的要求,所带来的矛盾和问题有:一是造成政事不分,影响政府抓宏观,抓大事,既削弱了政务工作运行的力度,也影响了机关后勤主管部门作用的发挥。二是机构人员编制增加,不符合机构精简、统一、效能的改革原则,给机构改革增加了难度。三是家家都有后勤“自留地”和“责任田”,难以按统一的制度标准实施后勤管理和服务,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极易产生不正之风,甚至腐败行为。四是由于“一家一摊”管后勤和“独门独院”办后勤,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难以分离,管理的科学化程度、服务的商品化、专业化、市场化程度都很低,特别是自成一体、自我封闭的服务格局实际上还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小而全”,难以提高服务质量和实现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三、对我省省级机关后勤体制改革的几点想法国管局、中编办《关于深化国务院各部门机关后勤体制改革的意见》印发后,省政府批示:“由省级机关事务管理局会同省编委、人事、财政、劳动部门研究提出省级机关的改革意见报领导审定。”按照领导的批示要求,我们会同省编办“北上南下”,分别到国管局和海南、深圳经济特区进行了考察学习。最近,又按照李春亭省长的要求,由省编办、管理局、财政厅组成联合调查组,到四川省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考察学习省级机关后勤体制尤其是接待工作体制的经验做法。同时,还对华东地区的经验进行了认真地汲取。综合上述有关方面的情况,我们提出了省级机关后勤体制改革的初步意见,向省政府领导作了汇报;同时,省编办也积极做工作,把实行统一的省级机关后勤管理体制纳入这次政府机构改革。总的看,在这次政府机构改革中,我省省级机关后勤体制改革得到了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进入了领导最后决策阶段。对我省省级机关后勤体制改革主要有以下几点想法:第一,对省级机关后勤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和权责一致的原则,实行集中统一的综合后勤管理体制,彻底改变目前我省省级机关“一家一摊管后勤”的多头分散管理体制和“独门独院办后勤”的自我服务格局。为此,在原省级机关事务管理局工作职能的基础上,加强对省级机关汽车定编、配备、更新、报废以及定点维修、统一保险等管理力度,加强机关行政经费统管力度,加强对省直宾馆饭店的管理力度,并增加省直机关住宅统建职能,增加省级统一接待管理职能,增加省级机关政府采购职能等等。第二,进一步明确省级机关事务管理局作为省政府主管省级机关后勤工作的直属机构,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加强宏观管理,依据国家和省有关政策规定,对省级机关后勤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协调,制定统一制度和标准,规范管理职能和工作程序,以提高后勤管理科学化水平。第三,实行省级机关统一接待工作体制和办法。接待工作是保障政务活动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环节,处于“窗口”位置。统一接待工作体制和办法是目前全国多数省、市、自治区的通行做法。由于历史原因,长期以来,我省一直实行分散接待工作体制,工作机构重叠,缺乏统一的工作规范,造成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弊端很多。目前我省四大班子都设置接待处,接待工作缺乏规范,接待资源浪费严重,接待工作效率低下。改革目前我省省级机关分散接待管理体制,建立统一的接待工作机构,应是这次机关后勤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初步考虑,在省级机关事务管理局设立接待办公室,负责来鲁的重要客人的接待工作,逐步实现我省接待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第四,按照管理科学化和服务社会化发展方向,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对省级机关后勤工作实行统一规范的行政管理;打破省直机关“独门独院办后勤”的传统模式,加强机关服务中心的建设,通过推动服务机制转换和服务联合,充分利用、合理配置资源,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使后勤服务真正走上规范化、商品化、市场化的发展轨道。第五,加强机关后勤工作的调查研究,根据政府机构改革的要求,研究制定深化省直机关后勤体制改革意见,并按照管理科学化、服务社会化的要求,加强对全省机关后勤体制改革工作的指导,及时研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推动全省机关后勤改革的顺利进行,逐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高效运转的后勤保障体制。(作者系山东省省级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责任编辑 陈庆修)221999年 第4期 《中国机关后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