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 推动机关后勤工作的改革和发展(学习邓小平理论)
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 推动机关后勤工作的改革和发展
全国机关事务工作协会会长 郭 济
全国机关事务工作协会和上海市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联合召开“邓小平理论与机关后勤工作”研讨会,是为了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和最近江泽民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8周年座谈会上讲话精神,推动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推动机关后勤体制改革和机关后勤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交流和检阅后勤战线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成果近几年机关后勤部门的同志,按照十五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通知》,掀起了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理论的新热潮,各地后勤部门取得了可喜成果。第一,形成了学习和研究理论的风气。举办了多种形式的学习会、座谈会、研讨会、交流会、学习班、研究班,仅上海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和机关事务工作协会就办过三次理论研讨班。不断深化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坚定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增强了政治观点、政治立场,做到在关键的时候不迷失方向,重大原则问题上明辩是非。第二,理论联系实际取得了明显效果。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联系后勤改革和发展的现实问题,各省市区后勤部门相继提出和制定了改革和发展的思路、意见、方案和政策,逐步解决了改革中遇到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推动了机关后勤改革和发展。第三,在研究邓小平后勤管理思想理论上有了新的突破,取得了新的成果。已从开始阶段的摘编邓小平关于后勤工作的论述,撰写单篇论文,发展到编写论述邓小平后勤管理思想理论的专著。这些专著和论文比较系统地阐述了邓小平后勤管理思想和运用邓小平理论推动后勤改革,解决现实问题的总结体会,这是后勤部门的同志研究邓小平理论取得的突出成就。二、推进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78周年。回顾78年来我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和我国50年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2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因为我们党能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深入研究和总结中国实际,制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和基本纲领,引导我们走向胜利。按照中共中央部署,现在全国省、部级单位正在开展“三讲”教育,这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素质,解决新形势下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的一项重大举措。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8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全面论述了开展“三讲”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内涵及其关系。这一重要讲话,不仅对搞好“三讲”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讲话指出“三讲”的核心是讲政治,讲政治必须坚持讲学习,只有讲学习,才能更好地讲政治。学习,首先是学习理论。加强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的学习,是摆在全党面前的一项紧迫而重大的任务,必须持之以恒地加以推进。三、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推动新一轮的机关后勤改革中央国家机关的机关后勤改革迄今已印发了4个文件,即1989年3月国家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关于中央国家机关后勤体制改革的意见》(即7号文件);1993年9月经国务院领导同意,中编办和国管局印发了《国务院各部门后勤机构改革实施意见》(即33号文件);1996年6月国管局印发了《关于加强机关服务中心建设若干问题的意见》(即116号文件);1998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批转了国管局和中编办共同制定的《关于深化国务院各部门机关后勤体制改革的意见》(即147号文件)。这些文件对推动中央国家机关后勤改革起到了组织和指导作用,也为地方后勤部门的改革提供了参考。十年来,中央国家机关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推动后勤改革取得了明显成就。在机关后勤部门,以管理科学化、服务社会化为方向,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实行管理和服务两个职能分开,改革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后勤管理体制,初步形成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的后勤管理体制;后勤服务单位从行政序列分出后,改为事业单位,成为独立的事业法人,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后勤服务运行机制,推动机关后勤服务开始向市场化、企业化、社会化转变;积极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促进了机关后勤经济的发展,增强了经济实力,提高了保障能力;深入开展理论学习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转变观念,塑造了后勤新形象,提高了队伍的素质,使我们为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服务,为机关工作和职工生活服务做到了有力保证。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也向我们机关后勤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国办发[1998]147号文件正是适应这个要求而制定的,它明确提出了深化机关后勤改革的重点,这就是规范职能,理顺关系,加强后勤宏观管理;合理资源配置,深化内部改革,转换服务机制,推动服务中心向企业化经营转变;建立和完善后勤服务费的结算制度,逐步实行服务商品化、市场化;盘活资产存量,发挥资源优势,促进服务联合,发展后勤经济;积极学习理论、文化、科学、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努力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认真贯彻执行国办发[1998]147号文件,必将推动机关后勤体制改革和后勤事业发展。要适应发展,就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研究新形势和解决出现的新问题。如,邓小平理论学习的深入发展和“三讲”教育的开展;行政体制改革,政府机构改革,职能转变的实施和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市场经济发展,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知识经济”时代的迫近,以及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依法治国、法制建设的加强,依法行政水平的提高,行政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规范化的实施;国家财政、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深化,供给型方式向货币化转移等等新的形势,促使我们尽快建立适应这种变化的对策和措施,要求对机关后勤的机构、职能、作用、地位、内容、标准、工作方式方法、保障制度、管理制度、队伍建设等作出适应性的转变。在发展时期,后勤工作面临的许多困难和问题中,经济方面的困难最为突出。经济是基础,基础薄弱,就很难推动发展,必须按照邓小平同志“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的论述,坚定不移地抓好经济发展。发展后勤经济,办好实体,壮大经济实力,不仅是推进后勤改革进一步发展、增强后勤保障能力、减轻国家财政负担、解决人员分流的需要和条件,而且也是一个理论问题,体现后勤工作经济属性、生产力的发展。在实践中通过发展跨部门联合的途径,发展后勤经济,推动机关后勤工作的改革和发展。(责任编辑 吕凤波)181999年 第5期 《中国机关后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