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邓小平后勤管理思想为指导做好科研后勤工作(学习邓小平理论)
以邓小平后勤管理思想为指导做好科研后勤工作
张克扬
邓小平后勤管理思想是具有鲜明政治特色的完整思想体系。我认为邓小平后勤管理思想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一、邓小平后勤管理思想突出了后勤工作的政治意义后勤管理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政治特色。据中科院原党组书记、副院长张劲夫同志回忆,五十年代初,根据国家发展战略部署,开始实施12年科技发展计划。为此,于1956年初,中央调他到科学院工作。当时,邓小平就叮嘱他要重视和做好科研后勤工作,以保障战略意图的实现。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面对百废待兴的局面,邓小平自己首先公开申明他要当科学家的后勤部长。这说明邓小平重视后勤工作的思想是一惯的,是党的战略意图与政治原则的具体体现。张劲夫说,他从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切身体会到,邓小平后勤管理思想内涵丰富、意义深刻、非常重要。张劲夫说他是这样领会和贯彻执行邓小平后勤管理思想的:后勤工作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政治,是党联系知识分子思想的“桥”、感情的“船”。在1999年5月中旬中科院召开的纪念“两弹一星”座谈会上,严东生院士将张劲夫的这个做法称之为领导艺术。他深情地说:“我们中国的知识分子就是有这么一股子傻劲,愿为知己者死!”就是这样,我们党赢得了知识分子的心,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和拥护,调动了他们的科研积极性和创造性。在那样艰难困苦的条件下,我国的科技工作者克服困难,攻克难关,才有了“两弹一星”。事实证明,党的战略目标的实现都与我们贯彻邓小平后勤管理思想有密切的关系。邓小平后勤管理思想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政治特色。这与毛泽东主席“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是一个道理。因此,邓小平同志后勤管理思想也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二、邓小平后勤管理思想指出了后勤工作组织建设的重要性邓小平说:“一个研究所,一个大学,主要要选好所长、校长、党委书记、选好一个后勤副所长和副校长。”这说明了配备后勤领导干部与配备党政领导干部的同等重要性。并说:“党的、科研的、后勤的工作,三个部分,没有后勤,科研工作搞不起来。不能叫科研人员还去搞后勤,整天东跑西跑。要让党性好的组织能力强的人搞后勤”。邓小平还在要加强和完善党的建设的教导中,强调党委也要抓好后勤,要关心群众生活。中央政治局在50年代号召全国向科学进军时就是这样做的。当时郭沫若任中科院院长,中央政治局就采纳陈毅同志的举荐,任命张劲夫同志为党组书记兼副院长,作为郭老的助手,主持科学院的日常工作。张劲夫同志把为科学家服务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他有一句口头禅,“科学家们可以放心的搞科学研究,有了成绩,我为你们提提包”。他用自己那颗火一样的心,把党对知识分子的关怀送到了科学家的心坎里。三、邓小平后勤管理思想强调了后勤工作也是一门学问邓小平指出:“后勤工作也是一门学问,也需要学习,也能出人才,不钻进去是搞不好的”。后勤工作表面看是零乱的具体事务,实际真可以说是与科学研究密切相关的,是科技系统整体管理科学化的基本内容。对此,不但需要有奉献精神,更需要有专门的知识。这是科研后勤管理者也要提高专业化水平的客观要求。有人做不好后勤工作,总以“一人难称百人心”来自我安慰,自我解脱。这是事务主义者不动脑筋的表现。张劲夫同志在科学院工作时教育青年科技工作者要做“安、专、迷”,他自己对行政后勤领导工作也达到了入迷的程度。他为了想清楚一个问题,常常食之无味、寝不能眠。我们必须像张劲夫同志那样,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后勤工作是一门学问的论述,动脑筋思考做好后勤工作内在的、本质的规律,找出必然的联系,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和后勤工作能力,变被动为主动,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四、邓小平后勤管理思想明确了科研后勤工作任务邓小平说:“后勤工作的任务,就是要为科研工作、教育工作服务,要为科研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创造条件,使他们能够专心致志地从事科研和教育工作。”张劲夫同志的“二、五常会”,就是认真贯彻和执行邓小平同志的后勤管理思想,全心全意地为科研工作服务。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因为缺乏营养,全院有百分之八、九十的人浮肿。为了能使科研工作正常开展,张劲夫同志亲自找到当时负责农垦工作的王震同志,请他给科学院解决些黄豆。王震同志非常关心科学家,他不但给科学院调了一批黄豆,还赶到中关村科学城,请一大批科学家吃了一顿饭,深情的表示他要当科学家的后勤部长。两位老同志的所作所为受到了科学家们的尊敬和爱戴。又如,在经济最困难、也是我们的技术攻关最关键最紧张的时候,科学院力学所二部,在怀柔的深山里进行火箭的新燃料推力试验,所党委书记自己并非科研人员,但科研人员加班他陪着,为科研人员做后勤保障,夜晚,试车台前寒风刺骨,他为饥寒劳碌的科研人员送上一碗热汤面。正如张劲夫同志在战争年代和他的警卫员、勤务员、马夫说的:“我们是革命队伍里的互助组,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政治家、战略家没有不重视后勤工作的,邓小平自告奋勇当大家的后勤部长,也是政治家的风范。我们大家应当用这种精神做好后勤服务工作,让科学家满意,让党和人民满意。1998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管局和中编办《关于深化国务院各部门机关后勤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办发[1998]147号)。这是按照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而制定的后勤体制改革的重要指导性文件。为了积极推动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中科院开展的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配合院机关机构改革的进行,院党组和院主要领导都十分重视机关和科研后勤体制改革工作。在党的十五大之后我院召开的第二次院后勤工作会议上,路甬祥院长、陈宜瑜副院长发表了重要讲话,对深化我院后勤工作改革提出了明确的意见和要求。今年,我院又按照国管局和中编办《关于深化国务院各部门机关后勤体制改革的意见》的基本精神,提出了深化我院后勤改革的指导性意见。根据我院发展战略和“知识创新工程试点”的要求,深化我院后勤体制改革的指导性意见进一步明确了科研后勤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符合国家知识创新体系要求,有利于出人才、出成果,有利于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作用的精干、高效、社会化的后勤体系。改革与建设的长远目标是:建设具有跨世纪国际水平的科研基础设施和园区支撑体系;形成区域性资源共享的科研后勤新体系;建立产权清晰、责权明确,管理、服务、经营相分离的社会化的运行机制;实行管理干部专业岗位聘任制和社会公开招聘的用工制度。逐步形成设施现代化、管理科学化、服务专业化、机制社会化的新型科研后勤体系。指导性意见指出:科研后勤系统改革的基本原则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因事制宜、系统设计、分类指导、自主创新、改革发展。在改革过程中,既要避免急于简单地把后勤系统推向社会,也要避免过多的行政保护。同时还要正确处理内、外两面服务的关系。科研后勤工作改革,无法超越社会环境变革的步伐和客观条件的约束。长远的发展目标只能分阶段逐步实现。在当前医疗、养老、住房等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善,科技体制改革有待逐步深化的现实条件下,现阶段的改革任务是:以邓小平后勤管理思想为指导,深化后勤系统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加强科研后勤骨干队伍建设;强化国有资产特别是房地产的管理;抓住机遇,盘活资产;大力发展后勤产业;以科研园区改造为契机,探索和建立区域性资源共享的科研后勤新体制。(作者系中科院机关服务局局长)(责任编辑 陈庆修)181999年 第6期 《中国机关后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