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澳门回归(迎接澳门回归)
回首澳门回归历程
——访新华社香港分社原社长周南同志陈庆修
国庆前夕,距澳门回归祖国还有80天之际,本刊记者采访了周南同志。周南回忆起同澳门政府谈判的过程,心情仍然十分激动。周南说,香港、澳门相继回归,是20世纪末我国的盛事、喜事,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体现了只有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才能最终实现祖国统一这一中华民族几代人为之奋斗的夙愿。历史表明:香港、澳门的主权,没有实力,收不回来;只有实力,没有“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也不容易和平收回。同时,还要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圆满的结果。澳门回归是继香港顺利回归之后,“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又一次成功实践,邓小平同志不仅是这一构想的总设计师,还亲自指挥了有关的谈判。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给澳门的回归以极大的推动,提供了成功生动的范例。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伟大祖国的神圣领土,自公元1557年开始,葡萄牙人借口水渍贡物,需上岸晒凉而居住以来,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但澳门问题与香港问题不尽相同,鸦片战争前,当时中国政府仍然对澳门行使主权。英帝国主义侵占香港之后,西方列强开始瓜分中国,葡萄牙看到有机可乘,也陆续强行侵占了整个澳门半岛以及附近的路环和凼仔二岛,并于1887年12月10日,迫使满清政府签订了中葡《和好通商条约》,条约规定葡萄牙“永居管理澳门”。澳门从而正式沦为葡萄牙的殖民地。从这个意义上讲,澳门问题和香港一样,都是西方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的产物。中葡两国关于澳门问题的正式会谈共进行了四论,其间还穿插了两国副外长的相互访问,以及在每轮会谈之后,中方邀请葡方代表团去外地访问,在访问中进一步交换意见,这在当时被外电称为“旅行外交”。中葡关于澳门问题从谈判开始到达成协议共历时十个月。第一轮会谈于1986年6月30日至7月1日在北京举行。中国代表在谈判中坚持三项基本原则:一、一定要在本世纪末,即2000年以前收回澳门;二、在恢复行使澳门主权的前提下,保持澳门的稳定和发展;三、在恢复行使澳门主权之后,按“一国两制”的指导思想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在澳门设立特别行政区,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会谈开始,作为代表团团长的周南引用孟浩然的绝句,“潮落江平未有风,兰舟共济与君同”两句诗,比喻会谈将在风平浪静中进行。首轮会谈结束,发表了只有短短140字的新闻公报:“……会谈在友好融洽的气氛中进行,双方商定了会谈的全部议程,并就一些实质性问题交换了意见。双方对首轮会谈的结果表示满意,并决定于9月份在北京举行第二轮会谈。”第二轮会谈于1986年9月9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会谈中,中国代表团便将会谈协议方案转交给葡萄牙代表团。周南这次引用了晋代画家顾恺之吃甘蔗的典故,暗示着谈判将步步进入佳境。这也可从二轮谈判结束后的新闻公报中进一步证实:“双方在友好融洽的气氛中继续就各项议程的实质性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取得了进展。”至此,人们有理由相信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谈判,必然会向双方都比较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