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冲击与契机胡江云(理论探讨)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00-04-01 09:44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入世冲击与契机胡江云

 赵书博

  世贸组织(WTO)是致力于监督世界贸易和使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国际组织。其基本职能是:组织和执行世贸组织的多边贸易协定,监督成员国贸易政策的实施;为贸易国提供多边贸易谈判的场所;为成员国寻求解决贸易争端的程序和办法。世贸组织的核心内容是《世贸组织协议》,其范围包括从农业到纺织品与服装,从服务业到政府采购,从原产地规则到知识产权等多项内容。这些协议主要有:与货物贸易有关的多边协议,如《关贸总协定》(GATT);与服务贸易有关的多边协议,如《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与知识产权有关的多边协议,如《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与贸易政策审议机制有关的,如《贸易争端解决程序与规则的谅解》。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的服务业有重大影响。一、加入世贸组织对服务业的影响(一)服务业分工细化GATS中,市场准入、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等规则促使各成员国的服务业迅速发展,推动世界服务贸易自由化。加入世贸后,我国服务业将逐步从其他产业中分离出来,分工也越来越细化。目前,服务业涉及的领域较广,包含了GATS中的商业服务、建筑和工程服务、医疗保健服务、教育服务等12个部门。(二)服务业产值增大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90年代初,世界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平均为60%,其中的34个低收入国家平均为36.1%,22个高收入国家(即发达国家)平均为65%左右。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1970-1980年期间,世界服务贸易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8.7%,与同期货物贸易的年均增长率相持平;而近年来世界服务贸易出口的年均增长率为9.89%,高于同期商品出口的年均增长率。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服务业也会得到快速增长,这势必引发更加激烈的竞争。(三)资源要素、技术、人才流动更加频繁加入世贸组织,会促进包括后勤在内的服务业向社会化乃至国际化方向发展,资源要素、技术、人才的流动更加频繁。一方面,打破原来固有的僵化机制,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利用人才和技术的优势,进一步提高效率;另一方面,也会给现有的组织带来不稳定性,甚至会出现一些波动。二、以加入世贸为契机,深化机关后勤体制改革(一)我国机关后勤存在的主要问题1.资源配置不合理。主要表现在:资源要素没有充分使用,闲置率较高;人力资源配置失衡,机关后勤服务人员与公务员比例不合理。2.财政支出过大。据统计,中央和国家机关的后勤财政支出每年达十几亿元人民币,加上地方支出,保守估计也要达到几百亿元,甚至超过千亿。3.后勤管理相对滞后。管理职能不清,分工不细。没有使用现代的管理技术来调动各方的积极性,观念陈旧,缺乏竞争机制。同时,“暗箱”服务成为腐败滋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二)以入世为契机,深化机关后勤体制改革机关后勤体制改革是机构改革的重要内容。当前,应以加入世贸组织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后勤体制改革。1.积极稳妥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政府采购协议》是GATS中的一个重要协议,但只是诸边协议而不是多边协议。目前,只有27个WTO成员国签署了该协议。尽管如此,该协议的非歧视和增强透明度原则具有普遍适用性,而且正逐步推广。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政府采购工作试点,并逐步加强政府采购法制化建设。迄今为止,在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已经试行政府采购制度,全国已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开展了政府采购制度试点工作。我国开展政府采购工作时间不长,但已取得显著的成效。第一,引进竞争机制,节约了大量资金,提高了机关后勤工作的效率。如1998年全国地方的政府采购规模为31.06亿元人民币,共节约资金4.16亿元人民币,平均资金节约率为13.38%。第二,有利于防止腐败,促进廉政建设。第三,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国内企业发展。因此,积极稳妥地推行政府采购制度,既可以深化机关后勤改革,又可以为入世作好准备。2.增加透明度。在机关服务部门和机关后勤行政管理部门分离过程中,要增加透明度,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在进行财务结算、预算约束和政府采购过程中,要防止“暗箱”操作,杜绝腐败行为。3.后勤管理实行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改革后,机关后勤管理部门主要有三大职能:管理机关行政经费,监管机关国有资产,与后勤服务部门签定并履行服务合同。实现三大职能的有效途径一是职能规范化,明确规定行政管理的具体职能,摆脱繁杂的日常事务;二是管理制度化,立法或采用行政法规来强化行政管理:三是行政费用预算科学化,以先进的管理技术、手段来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达到“以最少的费用实现最大的效用、最高的效率”的目的。4.积极探索实现机关后勤服务的有效方式。要进一步理顺机关后勤管理部门与服务部门的关系,分清职能,为政府的宏观管理职能提供保障,使后勤体制改革与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相衔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前,二者正逐步改变过去单纯的行政关系,向契约式或合同式过渡,有效地克服了职能混淆不清的弊病。契约关系是市场经济中各个主体(包括政府、组织、企业或个人等)之间的重要联系方式,有了契约就引进了竞争机制,就能更好地保障机关后勤服务。后勤服务商品化、市场化和社会化是机关后勤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和重要内容。一是明确机关服务中心的性质和任务。它作为机关直属事业单位,具有事业单位法人资格,应尽快建立服务费用结算制度,其产品和服务要走向商品化。二是转变机关服务中心的经营机制转变。要积极引进企业的管理和经营机制,逐步实行自收自支、自负盈亏,面向市场,满足市场的需求。三是引入社会服务,满足机关需要。对于某些领域的生产、服务,机关服务中心不能提供或成本较高,可以利用社会发达的服务业,采用契约、合同、租赁、联合等方式,打破部门、行业的限制,最终提供和实现满意的服务。总之,积极探索实现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有效方式,尤其是采用契约关系或招投标制来增加透明度,既达到了精兵简政的目的,又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我们应该把握机遇,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推进后勤事业发展。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首都经贸大学财政系)262000年 第4期 《中国机关后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