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能只为钱”(庆祝“五一”劳动节)
“人不能只为钱”
——记天津市劳模、天津 迎宾馆厨师李永琦
赵洪典
李永琦是天津市机关行政管理局所属天津迎宾馆的特一级厨师。他自1956年参加工作以来,刻苦钻研中、西餐的烹调技术,经过几十年不懈努力,不仅使传统的烹饪技艺得到了继承和发扬,而且还有许多新的创造和发展,在同行业中享有较高的声誉。他曾先后担任过全国大众名优菜点、风味小吃和天津宝丰杯、“津菜”等烹饪技术大赛的评委,是天津市为数不多的高级技师之一。他以其高超的技艺和勤恳的工作态度,为天津的接待服务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自1995年以来,连续被评为局级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1991年又获得市级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1992、1996、1998年三次被评为市级劳动模范。 李永琦从事烹饪工作40多年,一贯对技术精益求精,练就了一身绝活,其精湛的技艺在同行业中出类拔萃。他制作的菜肴不仅色、香、味、形俱佳,而且还透着很高的文化品味。他曾两次出国工作,声誉遍及海外。不知有多少中、外贵宾面对他制作的美味佳肴,象观赏艺术品一样,久久不肯动筷。许多外宾要求把他的作品拍照下来带回国去。一次,中美史克公司的外方经理品尝了他的菜后,拍案叫绝,他说:“我在中国住了十几年,进过许多大饭店,可从未吃过味道这样鲜美的菜”,我一定要见一见这位不同寻常的师傅。李永琦在我国驻印尼大使馆工作期间,正值大使馆举行1993年的国庆招待会,他精心制作了1200人的自助餐,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出席招待会的中外宾客一致称赞他的菜是“难忘的美味”。1994年11月,国家主席江泽民到印尼出席亚太经济会议,老李承担了为江主席做饭的任务。江主席对他做的饭菜评价很高,每次用餐后都叫工作人员把他叫来坐一坐、聊一聊,并说:“在国外能吃上这么可口的饭菜,得感谢你啊。” 李永琦对待烹饪技术,从不守旧、吃老本,特别难能可贵的是在他有了一定名气之后,还能坚持不断改进、不断创新。他常说:“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蔬菜品种和调味品不断出现,人们在饮食上的要求也在不断上档次,烹饪技术若是总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是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需要的。饮食行业和其他事物一样,不进则退。”“学习技术、钻研业务,不止是青年人的事,象我们这些技术等级高,工作年限长,有一定经验的老师傅,也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近年来,他就先后推出了金龟献宝、群龙戏珠、什锦宝盒、麟甲酥皮虾、金龙扒鲍翅等新菜40余种,编写了有150余种菜的《迎宾馆菜谱》,在技术创新上为大家做出了榜样。记得在1990年亚运会期间,天津市领导宴请香港客人,当宾主步入宴会厅时,只见餐桌上一只栩栩如生的熊猫盼盼,翘立盘中,肩披绶带,手持金牌,正向客人招手致意,喜得香港客人赞不绝口,原来这是李永琦的一道创新菜——“发财熊猫”。 近几年,李永琦特别在传帮带上下功夫。他负责的膳食部近两年都被评为局先进集体。1997年天津市举办的“宝丰怀”烹饪技术比赛,迎宾馆厨师闫志国荣获两枚金牌。1999年举办的“津菜”比赛中,青年厨师蔺金权又获得了两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看到徒弟的进步,老李从心底里感到高兴。 李永琦不仅是技艺超群,而且具有一心为了工作的强烈事业心和主人翁责任感,有着崇高的思想境界。早在他为我国驻前苏联大使馆工作期间,就已成了各国驻苏使馆的知名人物。西德大使夫人、日本参赞都愿以优厚的待遇聘用他,他都一一婉言谢绝了。前几年,天津有个合资饭店的老板愿出比他现工资高出数倍的工资请他去工作,也被他推辞了。用他自己的话说:“人不能只为钱,要有事业心和责任感,迎宾馆是我的岗位,给个金元宝我也不走。”1995年他在我驻印尼使馆工作时,曾有几位华裔印尼商人,通过关系找到他,希望李师傅能到他们那里工作,有的每月出月薪7000美元,是他每月工资的70多倍,相当于他在国内工作六年所得的总合。他面对如此优厚的待遇,不为所动,毅然决然的回答:“我是中国人,我的事业在中国;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党的事业需要我,我要听从组织安排。”182000年 第5期 《中国机关后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