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生明廉生威诚生信勤生效(精神文明建设)
公生明廉生威诚生信勤生效
中共天津市委纪检委书记 刘岩峰
“公生明,廉生威”,这句古代名言多次被江泽民总书记和朱基总理在讲话中引用,借以强调反腐倡廉的重要性。我们在多年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践中深深体会到,作为领导干部,处事要公,公生明;律己要廉,廉生威;待人要诚,诚生信;工作要勤,勤生效。我们反复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全体纪检监察干部要做到勤、廉、公、诚。这四句话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现实要求的结合,体现了我们的党性原则和社会公德的贯通,体现了做人之本和为官之道的统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和古代思辩思想的一脉相承。这四句话对增强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勤政廉政意识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很现实的教育意义。公生明、廉生威、诚生信、勤生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战国时期的荀子提出了公生明、偏生暗、端生通、伪生塞、诚生信、夸生惑的观点。明朝嘉靖年间的郭元礼更是明确提出:“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上,类似的名言警句不胜枚举。无数志士贤达都把勤廉公诚作为人生的道德标准和高尚的操守,矢志不移地遵循。公生明、廉生威、诚生信、勤生效,这四句话是我国数千年优秀思想的结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公生明、廉生威、诚生信、勤生效,体现了当今时代的客观要求。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正处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各项改革措施相继出台,社会各阶层利益关系不断调整,改革、发展和稳定的任务都很重。在这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社会现象面前,要领导全党、全国人民不断前进,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必须首先做到勤廉公诚,就是要公道正派,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清廉自守,与人民群众甘苦与共;忠诚坚毅,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取信于民;勤奋高效,在本职工作中敢于并善于创新、创佳绩、争一流。这样,就能凝聚人心,就能团结一致,就能振奋精神,就能无往而不胜。公生明、廉生威、诚生信、勤生效,具体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党性原则。共产党人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就不能营一党之私、谋一己之利,而是要公、要廉。为人民服务,就不能三心二意,甚至半心半意,而是必须忠诚不二,这就要求对人民事业要诚、要勤。我们所从事的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对这一事业要信念坚定,工作勤奋。共产党人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标准和严格的行为规范。但这种标准和规范不是孤立的,不是无本之木,而是集人类优秀思想成果之大成。人类优秀的思想成果总是相通的,是一脉相承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就与我国历史优秀的思想成果相通。公生明、廉生威、诚生信、勤生效,这些思想精华也生动具体地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宗旨。公生明、廉生效、诚生信、勤生效,体现了做人之本。人生于天地之间,都有一个概莫能外的属性——社会性。在社会中生活的人们,都需要有一定的行为准则来维系社会秩序,这勤、廉、公、诚四个方面,就是大多数人所推崇的行为准则。在我们的生活中,谁愿与唯利是图、寡廉鲜耻、巧言令色、庸懒无为之人为伍?这样的人怎能在社会中与大家和谐相处!这从反面也说明了勤廉公诚是人们安身立命之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治国莫要于惩贪”、“言无信,无以立”、“天道酬勤”,这些警句名言都说明公廉诚勤是做人之本。公生明、廉生威、诚生信、勤生效,体现了领导干部的为官之道。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给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起了一个很贴切、很形象的名字——公仆。这一称呼再清楚不过地告诉人们,共产党的干部要公,要公正、公道、公平、公开,要大分无私、先公后私。要廉,清正廉洁。共产党人从来襟怀坦白,不屑于隐瞒自己的政治观点,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要诚,忠诚老实。共产党人向来以艰苦奋斗为光荣传统,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要勤,勤奋、勤俭。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如果不能公正廉洁,就没有任何政治素质、领导素质可言,就不可能有威信。如果不能真诚勤奋,就不可能服众,不可能取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更不可能在工作中做出成绩。由此可以看出,共产党的各级干部理应勤廉公诚。当前,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各种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比较突出的情况下,在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公生明、廉生威、诚生信、勤生效,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是因与果的辨证统一,是各级领导干部为人处世与为官论证的道德规范。愿公生明、廉生威、诚生信、勤生效,成为大家的座右铭,成为大家行为的规范,经常用以砺炼自己的思想、规范自己的言行。(原载《党风廉政教育参考资料》1999年第12期)142000年 第5期 《中国机关后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