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思危给国管局干部讲课国管局局长焦焕成主持(本期特稿)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著名经济学家
成思危给国管局干部讲课国管局局长焦焕成主持
5月11日下午,国管局邀请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给国管局司以上干部讲课。局长焦焕成说,不断更新领导干部的知识结构,提高领导干部的理论素质和政策水平,是江泽民总书记历来强调的,是深化后勤体制改革,全面加强管理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局巩固“三讲”教育成果、落实“三讲”教育整改措施的重要一环。成副委员长很重视后勤工作,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专门给我们讲课,这是对我们的激励和鼓舞。成思危就经济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当前经济形势和改革中的重大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在经济学基本原理部分,他重点讲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关系:
一、公平与效率。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是制定政策、深化改革的立足点,总的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是实事求是的。
二、计划与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方式,计划与市场各有所长,计划体制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市场经济可以有效地反映供求矛盾;计划体制易导致以人的主观意志代替经济规律的倾向,市场有盲目性的倾向。资本主义有计划,社会主义有市场,二者可以有机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中。
三、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政府宏观调控是看得见的手,是保证社会公平合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市场调节是效率的源泉,只有市场调节发挥了基础性的主要作用,才能算是市场经济。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四、垄断与竞争。垄断不是社会主义的东西。垄断对消费者、劳动者、生产者甚至对政府都是不公平的;正当的竞争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是市场经济的重要规律。五、法制与其他手段。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需要有相应的完善的法规,同时要辅以纪律和道德的力量。当然,法是人制定的,需人来执行,靠人来遵守,因此,强调法制,也要强调提高人的素质。成思危指出,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我们取得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然后,他重点讲了改革中的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国有企业改革。他重点分析了十五届四中全会《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中的四个层次:一是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对“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正确理解;二是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的关系,事实说明了二者并非此消彼长,而是可以相互共融、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关系;三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核心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解决国家作为所有者不到位,以及地方政府和经营者越位的问题;四是全面加强企业的管理,要由经验型管理向科学管理和文化管理方向转变。二是住房制度改革。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单位、职工、开发商与银行五个方面的关系,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利益,才能发挥好他们的积极性。只有这五个方面的关系理顺了,房改才能顺利进行。三是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必然要求,是深化改革的重要保障。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要保证两个公平:一是代内公平,即同代人之间要公平;二是代际之间要公平,简单地说,不能拿当代人的钱养上一代人,即不要欠账。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双层资金来源、四个层次和四个支柱。双层资金来源是指社会筹集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四个层次是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意外事故保险;四个支柱是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商业保险。有关当前的经济形势,他认为市场消费不旺,有效需求不足,说明我们面临着通货紧缩的威胁,其原因是市场机制发挥了作用,总供给大于总需求,从卖方市场转向了买方市场;供需结构不对称,是结构失衡型相对过剩;购买心理的作用,买涨不买落的传统心理有碍需求增长;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不稳定;商家营销工作不到位,售后服务不完善。成思危还回答了中央国家机关后体制改革、住房制度改革、公务用车改革、实施政府采购和建立公务员激励机制等问题。国管局副局长高全立、吕世光、寻寰中听了讲课。 (本刊记者 陈庆修)102000年 第6期 《中国机关后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