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加强机关服务中心管理(深化后勤体制改革)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00-06-01 13:37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全面加强机关服务中心管理

张 峰

  一、实现机关服务中心科学管理的意义  实现机关后勤管理科学化,自然对机关后勤体制的各管理层次都提出了加强科学管理的要求,其中尤以对机关服务中心实现科学管理的要求最为迫切。原因有四:  首先,服务中心的组建是现行管理层次形成的直接原因。如果我们把机关后勤体制比作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机关后勤体制改革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通过建立和完善机关服务中心,促进机关后勤各项职能规范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构筑管理主体和层次,实现科学管理的过程。  其次,服务中心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位置,作用特殊。服务中心并不是一个普通管理层次,也不是一个普通管理主体,而是承上启下,居于机关与服务经营单位之间发挥着协调机关与服务经营单位相互关系的关键作用。它的出现既使机关后勤管理层次更加清晰,也使管理主体的权责更加明确,而且通过服务中心的系统组合作用,服务经营单位也得以以一定形式与机关共同构筑起机关后勤管理层次。  再次,服务中心在机关后勤管理层次中管理幅度最大,业务工作量也因而最为繁重。机关位于管理高层,目标性决策多,虽然操作难度较大,却由于只需要面对服务中心这一主体而协调难度较小;服务经营单位位于管理基层,虽然管理业务量不少,但由于大多为程序性工作,因而操作难度不大,同时由于它们只是分别与服务中心产生联系而协调难度也较小;而服务中心既要将目标性决策加以贯彻,又要将执行性决策加以实施,既要满足机关保障需求,又要考虑服务经营单位利益,操作和协调的难度和数量都居于较大比重。  最后,服务中心管理科学化的实现,有利于机关、服务中心和服务经营单位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和职责,进一步提高各自专业水平和强化各自工作职能。社会角色的分化不仅使分离各方提高了各自的组织水平,获得了向组织更高形态的动力,而且也是社会结构的分化,使各自组织拥有更大的动员资源的能力,从而达到既强化机关的组织效能,加强行政管理工作,又强化服务中心的组织效能,提高服务保障能力的目的。  综上所述,如果我们说机关和服务经营单位分别居于机关后勤管理层次中的宏观和微观层次的话,服务中心则明显居于中间层次。这个特殊地位及由此带来的特征决定了服务中心的管理科学程度将直接对机关后勤管理科学化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和发挥关键意义的作用。  二、机关服务中心管理现状不容乐观  管理科学化要求服务中心实现科学管理,然而我们实事求是地考察服务中心,虽然其管理状况已经有了很大地加强,但总体上仍比较滞后,并从六方面鲜明地显现了出来:一是管理思想落后;二是管理方法单调;三是管理目标偏差;四是管理环境欠缺;五是管理人才匮乏;六是管理创新不足。  机关服务中心管理滞后业已形成,严重阻碍了服务中心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更不能满足机关后勤事业发展对管理科学化日益增长的要求。因此,大力加强服务中心管理势在必行。  三、全面加强服务中心管理,推进机关后勤管理科学化  全面加强服务中心管理,需要从实际出发,根本改变机关服务中心各项管理工作滞后的局面。实现规范化和制度化。如何加强机关服务中心管理,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体现三项职能加强服务中心管理需要全面体现和充分强化基本管理职能。  1.决策职能。服务中心的决策是基于机关的初始决策而产生的跟踪决策,是对机关决策内容和形式的落实,同时它又是促使服务经营单位决策产生的初始决策。此项职能直接影响机关后勤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服务中心必须不断提高科学决策水平。要达到此目的,需要提高服务中心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适应错综复杂的市场环境,能够总体把握服务中心的正常运行;完善决策系统的立体结构,避免决策可能发生的纵向脱节和横向失调;强化决策各阶段的有机联结,使准备阶段能够全面预测各种可能性,确定阶段能够选择出最佳方案,实施阶段能够贯彻落实,并不断对决策进行反馈和检验。  2.协调职能。协调职能是决策的延伸和具体体现。服务中心依据后勤体制改革整体目标,不仅要对服务经营单位结构及其行为进行必要的组合与调整,也需要对机关行为作一定的补充与完善,从而更好地实现机关后勤管理层次的相互衔接和配合。同时,服务中心还要注意强化与市场之间的协调,全方位保证机关后勤工作沿着既定轨道正常运行和持续发展。体现协调职能时,既要通过细化协调标准,提高协调质量,使协调不断接近比较理想的状况,又要依据业已建立的标准体系衡量协调进展状况和实际效果,针对偏离标准体系的行为,实施必要协调和修正。  3.控制职能。服务中心可以在职责和能力范围内,充分运用各种手段对机关后勤体制进行一定的控制,这既是机关后勤行政管理的延伸,也与协调职能密切相关。科学界定服务中心的调控责任,既要将本应属于服务经营单位的微观经济经营管理权彻底下放,又应与机关合理划分事权,做好必要的衔接和配合。同时,还要着力完善服务中心的控制机制和提高服务中心的调控效率,逐步强化综合管理的控制,相应弱化专业管理的控制,使机关后勤体制各层次和各主体的积极性都得以充分发挥。  (二)遵循五条规则  从实际出发,加强服务中心管理,还要作动态分析,使其在管理中自觉遵循有关运行规则,防止服务中心偏离既定轨道。  1.承上启下规则。一方面服从和服务于为机关提供后勤服务保障的大局,明确自身的性质和地位,并结合服务中心实际创造性地实施和运作,另一方面积极强化对服务经营单位的指导、协调和监督,致力于后勤经济合理组合和资源优化配置,真正成为机关与服务经营单位之间信息传递和处理的中介。  2.协调一致规则。服务中心应该以组织协调为基本手段,形成服务经营单位与机关在利益与行为上的相对统一。其要义在于通过协调达到一致,引导和规范机关与服务经营单位的行为,使它们通过服务中心的发展目标联系起来,通过服务中心取得共识,并且相互之间实现平等、互利和互惠,推进资金利用和资源配置的优化。  3.提高效益规则。服务中心应该积极转换运行机制,提高管理质量和水平,实行正确的导向、促进服务,致力经济效益的创造。要注意追求局部效益与全局效益的一致,承接宏观,服务微观,提高服务中心综合效益,既为机关有效的财政资金提供良好的保障服务,也为服务经营单位运行增加效益提供和开辟多种现实而有效的途径。  4.优化配置规则。服务中心应该致力于经济要素的优化组合,坚持内外平等,进出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积极引入市场机制,以实现后勤体制由无序向有序,由低效向高效的转换,从而实现开放发展和动态平衡,达到既促进经济要素、社会资源在社会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也促进服务中心和服务经营单位进一步形成和强化有关优势的目的。  5.平衡发展规则。由于机关、服务中心与服务经营单位之间业已存在的分工协作关系不断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因此,服务中心要注意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以保持机关后勤工作积极稳妥发展,实现后勤服务结构优化和保持后勤保障与经济运行的正常秩序。  机关服务中心管理工作的加强,必将对机关后勤管理科学化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机关服务中心的管理工作,这有利于全面推进后勤管理科学化进程。2000年 第6期 《中国机关后勤》           23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