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边:又添一道风景线(“七一”专版)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00-07-01 09:59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黄河边:又添一道风景线

——记郑州市市直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共产党员们

本刊记者 吕凤波

  近一两年,到过河南省省会的人都会惊愕地发现,郑州市政府门前变了!变得连本地人也感到陌生了:宽阔如茵的草坪,淡雅锈红的人行道,欧亚风情的墨黑色围栏,还有那使汽车在广场草坪中瞬间消失的地下车库……这使黄河南岸又增加如诗如画人文景观的“作者”是谁?800多人的职工队伍,连续数年既没出现一个触犯法律的,又没一个参加“法轮功”的单位是谁?1997年、1998年、1999年连续获得市“公仆杯”银杯,1996年1997年分别获得区级文明单位、市级文明单位、市级标兵文明单位,今年又获得省卫生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称号,6月中旬又作为唯一代表机关,参加全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典型报告团的又是谁?这,便是郑州市市直机关事务管理局!就是这个局的共产党员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挥着模范先锋队的作用,象黄河边又树起一道风景线,赢得社会的仰慕和美誉。“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做出榜样看”1995年11月14日,初升的太阳给汹涌澎湃的黄河涂上一层金色。曾将后进的饭店转变成三星级宾馆的张学军,走马上任郑州市市直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兼党委书记。他常说:“一个单位风气正不正,关键在‘一班人’。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做出榜样看。”这位军人出身的局长掷地有声,说到做到。他到任新班子第一件事就是制订《关于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六项规定》。1997年初又研究制订了《关于加强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的意见》,从廉洁从政、民主集中制、增进班子团结等提出严格要求。提出在全局开展整顿提高活动,即:“整顿纪律、整顿作风、提高素质、提高服务质量、重塑管理局形象”。机关后勤,管着基建维修、膳食等等财和物,有许多便利条件。张学军作为一局之长,平素养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习惯。处处从点滴做起。一次,家里坏了两个水龙头,他让人修完后问:“一个小水头多少钱?”“零售价5元。”“好,给你们10元钱,请交到财务处。”副局长李云祥80多岁的岳母去医院,即使自己会开车,也悄悄打的。局纪检书记尚守云的女儿结婚,他没告诉局里任何人。在日常工作中,局党委一班人以身作则,天天早来晚归。几乎没有休息过一个完整的双休日、节假日。张学军局长常常早上七点多上班,先到各岗位转一圈。逢年过节,别人休息,回家团圆,他却带岗巡查看望值岗职工或者住院的病人。大年三十,机关家属院一处供水管道突然爆裂,分管维修的领导亲自带着工人检修,在刺骨的寒风和冰冷的水坑中,连续奋战到凌晨3点,保证了居民春节期间的正常用水。1997年,管理局新的宿舍楼就要分配了,可是需要住房写申请的有150多户。供需矛盾突出而新房只有61户。为了保证公道,局里实行分房过程全部公开,排队结果张榜公布,积分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数。有着20多年工龄、家有3口人、只住15平方米的老职工苏天增犯了愁,连续两宿没睡着觉。想看看房子去吧,又怕最后分不到,留下笑柄。有的熟人说:“这次分房,你就别想啦。这么多新来的局长……旧房子也没你的。”没过几天的分房会上,张学军局长在大会上宣布:“我们几个局领导,包括两位部队转业的局领导住房都是借住别人的。但这一次我们研究决定,所有局领导放弃这次住房要求,把房子分给更困难的职工!”话音刚落,十几位中层领导也表了这次不要房的态度。苏天增、郭保权等几位住房特困户,拿到新房钥匙后有的激动得流泪,有的在楼道高兴地跳起来,情不自禁地高喊:“张局长你们太好了,我真没想到。谢谢你……”有些口吃的郭保权这回激动地紧握着张学军的手光张嘴说不出话来。  “一次分房把管理局党员群众的心分到一块了”的话题,一时间,象插上翅膀,飞遍郑州城街头巷尾……  利用公休日参加义务劳动通讯处的职工被记者抓拍上了。“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近几年,郑州市管理局的变化人们有口皆碑。在他们辛勤努力下,市政府机关办公环境变了,市政府南北院近5万平方米的草坪隔着通透的围栏遥相互应;市直机关干部就餐环境变了,建起了华隆风味城、华隆面包房,搞起了红红火火的机关社区服务,有茶社、有火锅、有布艺、有美容美发,还新建了三星级标准的中心酒店……记者在采访座谈中发现,这个局有强烈的“团队意识”,就是各级党员干部始终走在队伍的前列,保持着先锋队作用。用张学军局长的话说,就是要在全局叫响“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1998年夏天,为尽快增加电容,局领导班子全体出动,冒着38度的高温带领职工拉电缆,利用双休日完成电缆的铺设。去年春天,市政府南北院草坪需及时更换,局领导又和大家一起,利用双休日铲草皮、翻地、拉土、挖电缆沟,保证了5000多平方米草坪的及时更换,一次性节约经费16万元。中心酒店领导班子是特别能战斗的集体。党支部书记、总经理黄红雨,在工作中身体力行。有一次酒店接待了大型婚筵,她刚到异常繁忙的厨房,发现下水道堵了,顾不上脱掉手上的手表,伸出双手便去掏下水道的污物。一次下班后她正开会,自己的儿子竟在门口哭着喊妈妈回家。她继续开会说:“为了酒店200多人的利益,我宁可放弃对儿子的爱!”中心酒店的厨师长陈湛伟是特级厨师,许多客人来了都要点名要他的特色菜。去年9月,他身患阑尾炎刚刚开刀几天,伤口没完全愈合,听说酒店忙,他赶来上班。干着干着,他右边的伤口突然裂开了,加上面前炉火灼热,疼得他直裂嘴。他转身用毛巾一系伤口,继续干,冷汗湿透衣襟,脸色无一点血色,但他硬是把客人点的十几个头道菜做完才被大家抬上车送走。  在这个局通讯处,义务劳动是习以为常的事儿。市财政局搬迁后架设电缆,他们一时借不到大拖挂车,便硬是把四个两吨的电缆轱辘从市委往数公里外的小区推。这时,连已经退休的马雪芬、魏喜凤两位大姐也来参加义务劳动。中央电视台到郑州拍摄扶贫的记者在大街上碰到这种情景,大发感慨:“这些年社会上义务劳动这词儿有些陌生了,可到你们这里,一号召,居然没有一个不参加的……”大伙说这是处长带得好。处长却说:“这都是咱们局的领导好,局里的气儿正。苦点累点心甘情愿。”是啊,5年了,这个局800多人,没出现一起违法的事儿,甚至连一起吵嘴打架,无理取闹的事也没发生过。正是凭着这么一股精神,这么一股干劲,他们在3个月时间里完成了市政府机关南北院之间一块菜地“孤岛”征用工作,解决了历经37年、先后19次征用未果的老大难问题;建设了10000平方米的地下停车库和近50000多平方米的地面草坪,彻底改变了机关办公大院的环境。而市直机关事务管理局党员们的形象在市里日渐高大起来。“把思想政治工作送到心坎上”从1996年开始到如今,郑州市市直机关事务管理局每一位职工过生日,局党委都要送上一份生日蛋糕和生日贺卡。职工生病住院,局领导亲自去探望,职工家里有婚丧大事,局领导都要到场,哪个职工有特殊困难,总是想方设法解决;逢年过节,局领导挨家挨户走访退休职工,为特困职工送去补助费,给每个职工家里发慰问信,并连续数年开展“为职工送温暖”活动。郑州市市直机关事务管理局长张学军是一位勤于思考的领导。近年来,他在报刊上发表了数十篇论落他,而是与他谈心,充分发挥他的技术专长,让他担任厨师长。这位老职工,不仅迅速改掉了缺点,干好本职工作,还带出了不少青年厨师。他办退休手续后,局里又第一个返聘他,如今他负责的风味窗口前每天都要排成长龙。他逢人便说:“党组织最体贴咱这号人,把政治思想工作送到心坎上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