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改革 不断前进(庆祝国管局成立50周年)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00-08-01 16:06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不断改革 不断前进

白振刚

  编者按:作者以在国管局亲身经历的几个工作片段,来说明机关事务工作有着很强的政治性,政务工作与事务工作密不可分及机关事务工作不断改革、不断前进的历程。“政务工作与机关事务工作分开”  “政务工作与机关事务工作分开”是周恩来行政管理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政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的成立就是这一思想的具体体现。这种做法,正式写入1951年7月政务院《关于各级政府机关秘书长和不设秘书长的办公厅主任的工作任务和秘书处机构的决定》的文件中。1970年5月,周恩来总理在与外交部部长姬鹏飞谈话时,再次强调“政务工作与机关事务工作分开”。他说:招待事务工作,你们不要管,让机关事务管理局去管。你们的外交部主要抓好外交方面的事情。”  “政府工作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是余心清局长经常说的话。1951年6月,他在管理局成立大会上强调提出:“政府工作有两种:一种是政务工作,一种是机关事务工作。这两种工作等于汽车的两个轮子,少了一个轮子也不能走。他还举例说,最近国管局对少数民族有一次接待,代表们在临上火车的时候都哭了。为什么哭呢?一方面是由于他们见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另一方面体贴入微的接待服务使他们有宾至如归的亲切感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成立国管局,做好机关事务工作非常重要。“名单学”与“失误管理学”  五、六十年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国家集会、宴会、典礼的名单、座次、席次的拟定、报批和发件等工作是由国管局承办的。在那个年代里,中央的人事变动是异常敏感的。拟定的名单要绝对保密,要经过几次反复修改,特别是每年的“五一节”和“国庆节”天安门主席台人员名单、排序,都是经过中央最高领导同志在前一天晚上才能定下来,连夜发送请柬,绝对不能出现误差。国管局有一些精通这项工作的人员,有一整套严格的工作程序和工作规范。对于这种业务知识,大家风趣地称为“名单学”。  在五、六十年代,特别是建国之初,国管局在承办国家集会、宴会、典礼工作中,由于经验不足,特别注意总结和改进工作。例如,当初在呈递国书时,非常讲究形式,对外宾生活接待也非常重视。外国大使呈递国书时,先奏迎宾曲和两国国歌。主席和大使相对站立,由大使向主席诵读国书,经过译员翻译之后,将国书呈给主席,主席再致欢迎词。然后安排合影,再入座接谈。每次这样接见一般需要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还有欢迎外宾的国宴,有一些浪费现象。毛泽东主席对此不悦。余心清局长接受批评,立即进行改进,并于1951年7月8日亲笔向周恩来总理写了检查报告,并提出《关于招待外国使节工作的改进办法》。现在我们从电视上看到的各国大使呈递国书和宴请外宾的做法,就是当年按照毛主席的意见逐步改进的。  余心清局长严以律己,同时对工作人员要求也是严格的,他不能容忍任何一点粗心大意。他为防止工作失误,曾采取过许多办法,其中一个办法是在每次完成任务后,都要写一份检查失误的纪录,装入档案,待下一次新的任务来了,再组织有关人员阅读这些纪录,以防患于未然。这种做法,被称为“失误管理学”。机关后勤改革的探索和尝试  五十年代初期到六十年代初期,我国就进行过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和尝试。在当时,国管局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指示,会同有关部门曾对中央国家机关后勤改革进行过大胆尝试。由于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机关后勤改革难以达到预期目的,有的则半途而废。  这个时期,中央国家机关后勤改革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的。  一是实行机关职能与社会职能分离。50年代初,政务院编制委员会为精简机构净化行政职能,将机关后勤服务人员由行政序列划出,列为机关附属编制。1952年“三反”运动后,将机关生产单位与机关分离,划归相应的企业单位。1953年机关医务室与机关分离,划归相关医院。1955年国管局实行大精简,人员由4000多人减少到1000多人,将所属的北京饭店等几个大型饭店、首都汽车公司、中央国家机关房屋以及职工上下班用的大轿车等移交给北京市管理。1956年国务院领导同志原则同意国管局《关于国家机关事务工作改革工作方向问题的报告》。报告按照“机关职能与社会职能分离”的思路,提出:“机关事务工作必须逐步加以改革,改革的方向是把机关事务部门缩小,只管与机关办公直接有关的事务,属于工作人员食、住、行、医等生活福利方面的问题逐步由所在城市的社会服务部门去统一筹划、办理。”  二是废除供给制,实行货币工资制管理。这是1955年8月31日国务院《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全部实行工资制和改行货币工资制的命令》中提出来的。按照这个《命令》的精神,国管局逐步对所有机关事务规章制度进行了清理、修正。废除供给制,实行货币工资制成为当时机关事务工作的指导思想,后勤改革从制度创新入手,取得了一定成效。  三是先后成立了饭店管理处、印刷厂管理处和招待所管理处,对推进饭店、印刷厂、招待所逐步实行专业化、企业化、社会化起了一定作用。1956年在局办公室设立了制度科,作为机关后勤改革的综合机构。我曾在制度科工作过,制度科使我与机关后勤改革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机关事务工作的楷模  齐燕铭(1907-1978)和余心清(1898-1966)同志是国管局的主要创始人。齐燕铭同志早年毕业于中国大学,在中国大学任教,长期从事统战工作,是周恩来总理的得力助手。余心清同志早年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长期从事民主运动,是我党亲密的朋友。齐燕铭、余心清两人在抗日战争初期“国共合作”中曾并肩战斗,结为挚友。在新政协筹备会和政府办公厅他们俩人密切合作,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光辉业绩,成为机关事务工作的楷模。  追思他们的业绩,我们要学习他们爱国忧民,毕生以国家独立、民族振兴、社会进步、人民幸福为己任。为了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出生入死,奋不顾身;为了新中国的繁荣富强,他们在和平年代呕心沥血,殚精竭虑。  追思他们的业绩,激励后人增强“机关事务工作要为党和国家中心任务服务”的意识。齐燕铭、余心清同志和高登榜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以身作则,排除市侩观念,从事繁杂的机关事务工作,他们重视知识、重视人才、主张机关事务工作要有知识的人来干。1950年12月在管理局组建初期方案中就提出要选拔专门人才做机关事务工作,管理局要有“专家”。我们要像齐燕铭和余心清同志那样,无限热爱机关事务工作,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不断提高机关事务工作的人才素质。  追思他们的业绩,我们应当学习他们的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勤勤恳恳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脚踏实地做好各项工作。要大力发扬实事求是、注重实干的作风,在改革和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力戒表面文章和形式主义,不务虚名,讲求实效。  在纪念国管局成立50周年之际,我们欣喜看到齐燕铭、余心清和高登榜同志等老一辈机关事务工作者开创的事业已经大大向前推进,前途无限美好。让我们继续前进,开创国管局的未来。142000年 第8期 《中国机关后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