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后勤服务社会化(深化后勤体制改革)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00-10-01 11:10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我看后勤服务社会化

姚万垠

一种开放型后勤目标模式  任何经济体制都有与之相适应的一种后勤目标模式,后勤服务社会化就是同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一种占主导地位的后勤目标模式。这种开放型的后勤模式,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位办社会”的封闭式的后勤目标模式有着本质差异,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三化”,即:  一、服务实体人格化。首先将隶属于行政机关、群众团体、企事业单位和高等院校等各级各类单位的后勤服务部门,从母体上剥离出来,使其融入第三产业,进入市场,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市场主体和社会法人,即所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服务经营性实体、平等人事主体。这些同原单位解除了行政依附关系的市场经济实体,将在面对社会全方位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多种多样的需求选择定位后,形成一个数量众多、规模不等(以小为主)、性质各异的独立经营实体群体。它们是市场竞争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在经济成分上将呈现出百花齐放多姿多彩格局,可能有的是国家所有,有的是集体所有,有的是个体所有,有的是混合所有,有的是雇用性的,有的是外资所有,但无一不是产权清晰、有自主决策权和市场地位平等的市场法人,必将在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于社会的主战场上,扮演“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角色,发挥积极重要作用。市场经济理论和外国的经验说明,在成熟的市场面前,经济法人一律平等,没有尊贵卑下之分,没有大观园的丫环,也没有家庭观念上的老子与儿子。市场交易只认市场法则。  二、服务内容专业化。“入市”后的后勤服务实体,少了“婆婆”束缚羁绊,有了决策经营自主权,同时也失去了“靠山”,等不到了,靠不住了,要不上了。这将迫使其义无返顾,破釜沉舟,全力参与市场竞争,这是绕不过去的“华山一条道”。外国经验表明,后勤服务实体一般都有一个走“建设专业服务公司,提供专门精到服务”之路的过程,在行当选定上不能不直面市场需求,正视自身特点优势,突出传统服务项目,特别是那些曾经经营过、有人财物基础和经验优势的服务项目。在操作上大多集中在饭店餐饮、物业维修、咨询接待、交通旅游、保健康复、美化绿化、理发浴洗、购物配送、社区家政、扶老携幼及其相关业务上。在指导思想和经营策略上,势必把提高服务质量放在战略位置,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业务结构,吸纳专业人才,强化内部管理,采用先进技术手段,营造企业文化,创新服务和产品品牌等,提升专业服务水平,使服务质量不断上台阶,以扩大市场阵地,壮大自身实力,在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  三、市场行为规范化。作为市场主体的后勤服务经营实体,为市场提供的只能是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服务性劳动这种特殊的商品和产品,这就决定了它同市场需求主体之间,包括其分离前的主管单位和现行市场管理单位在内,统统成为一种商品供需关系,即甲方与乙方的关系。这是商品经济在市场上的唯一的交换关系,联系它的纽带是货币,行为规范是通过契约文书反映出来的准则,即合同协议内容规定标准。一般情况下甲方(买方)通过招标方式选择乙方(买方),乙方则通过竞争获胜中标而同甲方签约。这种双向自愿自主选择的商品买卖关系,既能满足甲乙双方需要,有维系调整着后勤服务性劳动产品的连接与平衡,从而规范着供需双方的市场行为。谁如果违背市场规则,破坏行为准则,谁将受到无情的制裁。一种市场配置资源方式  从一定意义上讲,市场经济就是资源配置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是从资源配置角度对“商品经济”(列宁语)或“货币经济”(马克思语)的一种称呼,是从稀缺资源配置方式的角度对商品经济的界定。由此不难看出,后勤服务社会化实际上就是一种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而这种市场配置资源方式,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指令配置资源方式,是完全背道而驰的,其显著标志可归纳为“三性”,即:  一、资源市场的统一性。市场经济的本质是竞争和开放,成熟的市场经济必然要求并将为资源配置营造出一个统一开放的大市场。这个大市场是完整的统一体。它在地域上无“关卡”,不会像19世纪西欧“领主庄园”式市场那样,诸侯林立,各椐一方,关卡重重,自立规程,市场分割,税如牛毛,而是全国(从一国角度看)一盘棋,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相互联系的各类市场有机统一体不仅包括生产资料市场、生活资料市场,还包括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在规则上无排它性,在交易上无障碍性,市场内无贸易壁垒,无不合理价格,无不正当竞争,无歧视性行为,无垄断性经营,无地区和部门保护主义等。  二、配置手段的有效性。价格是进行资源配置的工具,是协调供需平衡的杠杆。市场经济中的后勤资源配置,统统是在反映稀缺程度的供求价格推动下进行的。一定的价格结构反映出的盈利状况和市场短缺程度,也是制定生产和投资计划的重要依据,它能够解决短缺资源配置和短缺生产者微观动作(营运操作)效益。因此当一种产品价格上涨时,这种产品的消费者就会尽可能地节约使用,而生产者就会拼命扩大再生产,增加供给,使资源配置趋于平衡合理。许多国家的后勤社会化之初,最稀缺的后勤资源如经营管理人才奇缺状况,就是在这种市场配置方式的作用下,得到了很好地解决,或被尽快地培养出来,或被很快地培训上来,或被适时地流动过来,就像水往低处流动一样自然畅通有效。  三、评价效果的客观性。市场资源配置效果,评价标准一目了然,就是经济效益和利润指标。这种客观性反映了物质第一性的原理,是一种硬道理、大道理,往往能够产生连动效应。它在向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信息的同时,自动地调整它们彼此之间的利益关系,把信息和激励系统连接在一起了,因而非常有效管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后勤服务的各种资源都将纳入市场范畴,供需矛盾运动的结果,各种资源形成了最大边际产出率,使其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形成了合理的生产市场,减少了社会劳动的损失。这一点在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实践中已经初见成效。一种现代企业运作机制  理想的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市场,真正的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产物,整合市场和企业的链条是市场运作机制,而现代企业制度就是二者兼而顾之的导体。“入市”后的后勤实体,只有实现企业化管理,按现代公司行为建制,按现代企业机制运作,才能在未来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日益一体化的国内外市场上有生存的资格,活动的空间,发展的余地。从目前可以预见的情况看,市场化后勤的服务实体,除了在追求利润的同时,更强调“义”与“利”统一外,同现代公司在机制上没有什么不同,其实就是现代企业,运作轨迹可用“三优”方式表述,即:  一、优质优价,明码标价。劳动服务是商品,进入市场交易,实行等价交换,能够而且必须做到明码标价,优质优价,就象百货连锁店,“超市”上的商品一样,假冒伪劣者不仅无市场,而且会像过街老鼠一样,遭到市场管理者和广大消费者的人人喊打和围剿。因此价格因素和价值规律是后勤服务实体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驱动器和原动力,各服务实体自始至终都将把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作为生命线,予以高度重视,下工夫用气力加以解决。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全,人全我优”的战略,不断开拓创新,使服务商品和服务品牌,在独特、新颖、实用、质优、价廉、物美等方面不断地上档次,努力走在用户需求变化的前面。这不但是后勤实体求生存求发展的必然途径,也是发展服务产业的基本要求。  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后勤服务业虽然没有第三产业中如外贸、金融、电信等行业竞争那么激烈,但也绝非像农民经营自留地那样平静自如。事情明摆着,跨国公司到中国来,就是为了占领我国这块阵地,尤其在我国“入世”后,外企参与时,市场竞争将深入到末枝细微的程度,消费者作出的“货币投票”将直接决定后勤生产服务者的前途命运。所以在“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残酷无情的竞争机制面前,后勤服务实体将别无选择地走现代企业之路,按现代公司制度要求,健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体制,完善竞争激励、管理创新和风险防范机制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先进体制,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力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免遭淘汰。这是未来后勤实体求生存,求发展的根本大计。  三、优化环境,公平竞争。以利益导向,自主决策,横向转递信息,自动调节利益行为,按经济规律办事,遵循市场运行规则的机制,能够解决市场本身的经济行为,规范市场内交易的公开、公正、公平。而市场以外的非经济行为,超市场行为,则要求政府尽职尽责,依法办事,做到不参与市场竞争,不干预市场竞争,通过立法、管理和监督,保证市场竞争秩序井然环境优良。市场环境是市场规则的屏障,市场规则就是行为准则,主要包括有:(1)市场准入规则。后勤服务实体进入市场,需要遵循一定的法规和具备相应的条件,否则不能保证其质量和竞争机会均等;(2)市场竞争规则。保证各市场主体在平等的基础上充分竞争,平等竞争,按统一价格配置生产要素,出售商品,公平承担税务;(3)市场交易规则。市场交易行为必须规范化标准化,交易必须公正,一般的交易活动要在市场上公开进行,交易必须公平,一切交易必须在自愿、等价、互惠的基础上进行。理所当然市场规则同世贸“游戏规则”是吻合的。2000年 第10期 《中国机关后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