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学管理 (理论探讨)
浅谈科学管理
龙竹 龙虎
最早提出科学管理的是美国工程师、管理学家泰罗,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了解科学管理的基本内容,对于搞好机关后勤管理科学化有积极意义。 一、管理观念与行为的理性化 理性在社会科学中有不同的定义。心理学将其称作推理的特定思考过程,这一过程主要靠理智而非情感;经济学用理性一词表示靠抉择过程挑选出来的行动方案的属性,即追求最大成功的行动;组织理论当中将理性描述为组织对目标的自觉适应性,指的是组织的运转不受组织成员个人目标的有害影响,而是靠规章制度的非人格化的实施;在哲学意义上,理性是指与感性、知觉、情感和欲望相对的能力,凭借这种能力,人们把握事物的客观规律,认识事物的本质。管理的理性化,就意味着从过去的经验管理转变为现代的科学管理,这种转变包括人的观念和行为两个方面。 观念的问题是人的思想问题,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思想变了,行为也要跟着发生变化。管理观念的理性化必然引起管理行为的理性化。管理行为的理性化即在领导、决策、组织、协调、沟通和服务等各种行为当中,都能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实事求是的原则出发,采用科学方法进行管理。具体说来,就是管理要讲制度、讲组织、有系统、有目标、实事求是、精益求精,以提高效率和效能。那种凭经验、靠传统的管理行为不仅主观随意性很强,而且往往是墨守陈规,缺乏反馈,经常带来管理的重大损失。 现代管理要求的是理性化的行为。管理行为理性化的核心是决策的科学化,因为决策在管理行为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思想观念转变为行为的第一步骤。没有决策的科学化,其他管理行为的理性化就无从谈起。决策科学化就是坚持科学态度,运用科学的决策程序,借助科学的决策手段,采用科学的决策技术和科学的决策方法,作出与管理目标相一致的决定。科学决策和经验决策是相对立的,它是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的关键一环,是管理理性化、科学化的核心步骤。 二、管理人员的知识化和专业化 科学知识在管理当中的广泛运用是管理科学化的重要表现,而管理中科学知识的应用是以管理人员的知识化为基础的。列宁就非常重视管理人员的知识化问题,他认为,要管理就要内行,就要精通生产的一切条件,就要懂得现代高度的生产技术,就要有一定的科学修养。他提醒人们没有专长、没有管理的科学知识,怎样能够管理呢? 现代科学知识主要指以哥白尼天文学为标志的科学革命以来所形成的人类各方面知识的总和,主要包括社会科学(包括人文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和管理科学知识等。世界各国对于不同的管理人员的知识化要求也不尽相同,但从总的情况来看,主要应该包括以下内容:(1)比较系统的管理知识;(2)相当程度的社会科学知识;(3)一定水平的专业知识;(4)比较丰富的文化知识。这几个方面可以说是管理人员知识化和专业化的基本内容。 三、管理方法的定量化和系统化 管理方法指的是实现管理职能的原则和方式,也有人将其概括为实现管理职能的精神性工具和手段。现代管理当中科学的管理方法包括定量化的方法与系统化方法。在传统的行政和经济管理中,主要靠经验来进行管理,所以方法并不显得重要。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迅猛发展,行政和经济管理的任务空前繁重,仅靠定性方法,无法适应现代管理的需要,定量化的管理方法应运而生。定量化的方法就是指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具体数字进行观察、计算,来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与发展规律,从而制定正确的措施予以解决。管理当中的许多问题,不仅有质的不同,而且量的差别也非常之大。要正确认识与处理这些问题,只有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才能把握问题的实质,保证管理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