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为动力促进机关后勤事业健康发展(省部长谈后勤)
以改革为动力促进机关后勤事业健康发展
海南省委常委、秘书长 钟 文
“十五”计划的主题是发展,促进发展的动力是改革。新世纪的前五年,机关后勤改革与发展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从我省机关后勤工作的实际出发,努力促进机关后勤事业的发展,要注意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深化机关后勤体制改革。改革是推动后勤事业发展的动力。我省机关后勤改革要努力做到“两个适应”,即后勤改革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机关工作和干部职工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相适应。首先,要进一步深化后勤管理体制改革,按照管理职能与服务职能分开的要求,事务性、服务性的工作从行政机构中分离出来,组建服务中心或其他服务机构,并逐步对后勤服务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推进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进程。经过六年的探索,我省四大机关办公厅在推行管理和服务职能分开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要不断深化,敢于创新,力求有新的发展。目前,我省省直事业单位和市县机构改革正在进行,我们要抓住这个时机,把机关后勤改革与机构改革结合起来,同步进行。第二,推行后勤保障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法制为保证的后勤保障机制。对经费的预算、分配、支出,物资的采购、供应、管理,干部职工的医疗、住房、养老等工作要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要积极推行会计委派制度,加强对保障经费的财务、会计和审计监督。要全面推行政府采购制度,扩大采购范围,健全法规体系,规范采购行为。要按照国家的住房、医疗、养老、失业和再就业等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要求,推进机关公务员和后勤企业职工福利保障和生活保障的货币化、社会化。第三,加快后勤服务机制改革。要利用社会分工协作和市场资源,不断提高后勤服务专业化、社会化水平。要全面推行后勤服务费用结算制度,实现机关后勤服务的商品化、市场化,规范机关所需服务的项目、质量和标准。
二、要强化后勤管理工作,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管理工作搞好了,就可以少花钱多办事,可以使现有的财力、物力发挥更大的效益。在这方面,我们大有潜力可挖,大有文章可作。立足于管理工作,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从当前看,强化后勤管理要重点抓好三项工作:第一,要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机关后勤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第二,要加强对后勤国有资产的管理,使非经营性资产的使用更加节约、合理、有效;对经营性资产要有偿使用,保值增值,防止流失。第三,要加强财务管理,厉行节约,增收节支,管好、用好每一笔资金。要通过强化管理,使机关后勤工作切实做到人尽其才、财尽其效、物尽其用,最大限度地提高使用价值和经济效益。
三、促进后勤经济发展,增强后勤保障能力。大力发展机关后勤经济,既是增强后勤保障能力的需要,也是机关后勤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机关后勤改革的目标是实现管理科学化、服务社会化。服务社会化即市场化。就目前来说,我省机关后勤服务单位基本实行的是经费包干制度。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面推行服务费用结算制度,机关与后勤服务单位之间的关系也必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机关不仅要按后勤服务单位提供的服务来支付服务费用,而且机关将以更合理的服务收费价格在社会上寻求更优质的服务,即打破封闭式的自我调节,实行社会开放式的市场调节。因此,机关后勤事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必须从现在起就应树立服务的商品意识和市场意识,在对内搞好服务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后勤经济,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
四、加强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具有敬业奉献精神的机关后勤队伍。建立一支过硬的队伍是我们做好机关后勤工作的基础和关键。没有高素质的后勤队伍,就不可能有高质量、高水平的服务。因此,我们要下大力量抓好队伍建设。2001年 第2期 《中国机关后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