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构建新型机关后勤保障体制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深化后勤体制改革)
试论构建新型机关后勤保障体制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
高 翔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全面勾画了21世纪初五到十年我国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为我们迈向新世纪,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指明了方向。机关后勤工作作为服务业的组成部分,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科技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即将加入WTO的新形势下,如何按照《建议》提出的“要大力发展服务业,明显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加快企事业、机关单位服务社会化”的要求,把发展作为主题,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继续深化改革,加快事业发展,全面构建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型机关后勤保障体制,就成为机关事务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和面对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构建新型机关后勤保障体制,必须坚持以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机关事务工作要为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服务”的指示精神为指导,落实朱基总理关于“机关事务工作也要深化改革,要坚持管理科学化、保障法制化、服务社会化的方向,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新时期机关建设需要的后勤保障体制”的要求。具体讲,就是要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适应新时期机关建设需要的机关后勤保障体制。
新型机关后勤保障体制的核心是“管理科学化、保障法制化和服务社会化”。其中,管理科学化是前提,保障法制化是基础,服务社会化是目标,三者之间互为依存、互相影响,由此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其具体内涵包括六个方面,即科学化而非经验化、知识化而非气力化、法制化而非人治化、市场化而非福利化、规模化而非零散化、社会化而非封闭化的机关后勤,这种新型机关后勤具有独立、开放、竞争、有序的明显特点。 新型机关后勤保障体制突破了供给制、福利型和封闭式的自我管理与服务的传统后勤模式,凸现了商品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市场化运作、科学化管理和法制化保障的特点,深刻反映了机关后勤生产力的发展和机关后勤的生产方式、分配形式和消费模式的变化。与传统的机关后勤保障体制相比,新型机关后勤保障体制在强调管理科学化、保障法制化和服务社会化的同时,重点突出了四个基本尺度,这就是:
第一,新的运作机制。新型后勤保障体制首先要有新的运作机制相配套。所谓新的运作机制,就是在充分借鉴国内高校和军队后勤社会化改革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政府统筹主导,机关后勤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后勤服务经营单位参加,社会参与,以市场为导向,法制为保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后勤保障新机制。
第二,新的评价标准。机关后勤改革与发展,总体上讲,必须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具体讲,就是要使机关的办公条件逐步改善,机关干部职工的生活质量逐年提高,满足机关和职工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这是机关后勤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也是邓小平同志经常强调的“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的原则。根据这个原则,新型机关后勤保障体制把正确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以是否有利于提高后勤服务的质量与效益,是否有利于减轻国家财政和机关负担,是否有利于提高机关行政效率,是否有利于机关和社会的发展与稳定作为检验行动的根本标准。
第三,新的管理手段与方法。为适应科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态势,新型机关后勤保障体制要求采用新的管理手段与方法,当前要积极推行并采用政府采购、会计委派、统一支付、物业管理、电子商务等先进管理手段与方法,不断提高后勤管理与服务的水平。 第四,新的服务格局。建立新型机关后勤保障体制,并不是机关不要后勤,也不是不办后勤,而是要通过机关后勤自身的改革,打破传统的封闭式的自我管理与服务的旧格局,真正建立以市场为导向、法制为保证的后勤保障体制,不断提高后勤服务的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水平,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合协作,与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城乡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以及新型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全接轨的社会化服务新格局。
新型机关后勤保障体制,不仅要格局新、标准全、技术手段先进,而且要做到管理体制完善、运作机制健全、资产关系明确、分配制度合理、用工办法适当、保障制度健全。这既是新世纪机关后勤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和必然结果,也是建立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的具体要求。
世纪之交,构建面向21世纪的新型机关后勤保障体制,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新型机关后勤保障体制的建立,一是有利于加快机关后勤体制改革的步伐,促进后勤生产力实现跨越式发展。二是有利于后勤生产关系的调整,改变“一家一户办后勤,机关后勤办社会”的传统局面,变“消费型后勤”为“生产型后勤”,使机关后勤的生产方式与组织形式能真正适应政府机构改革的要求,为建立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三是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在促进以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全面发展的同时,也为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更好地融入市场,参与竞争创造必要的条件。四是有利于更好地为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服务;为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和民族宗教工作服务;为机关履行职能和正常有序运转服务;为机关干部职工生活服务。122001年 第2期 《中国机关后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