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全适应后勤体制改革的国有资产统计报表制度(工作研究)
建立健全适应后勤体制改革的国有资产统计报表制度
何桂明
建立科学的、规范的、与中央国家机关后勤体制改革相适应的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制度,是《国有企业财产监督管理条例》中明确赋予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一项基本工作职能,是当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深入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基本任务。
国有资产统计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制度,形成国有资产全面、完整的数据资料,每年向党中央、国务院交出“一张表”(全国经营性国有资产的资产负债总表),“两本账”(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占用国有资产状况和企业经营性国有资产总量、结构及分布状况),是各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任务,也是我们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一项重要工作。
当前,机关后勤体制改革要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充分利用现有的服务资源,盘活存量资产,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借鉴国有企业改革的做法,把改革、改组、改造与加强管理结合起来,构造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运行高效的微观基础,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这几个特征是不可偏废的。如没有一个科学、严格的企业管理,甚至很落后,所有者弄不清楚基本情况,不能判断真实情况,就不能称之为现代企业制度。从企业自身基础管理的角度,从企业出资人、企业贷款人的角度讲,需要对企业的资产运营情况有充分的了解,以利于管理和监督。因此,我们建立健全统计报告制度,对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督,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正确引导投资方向都是十分有益的。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1996年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机关后勤服务经营工作的一条思路是逐步建立宾馆旅游业、房地产开发和物业管理业、汽车销售、租赁和维修、服务业等三大支柱产业,力争形成几个实力雄厚的集团式企业,以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挑战,尽快实现机关后勤服务经营单位的“两个根本性”转变,更好地为机关服务。在结构调整过程中,需要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提供一套权威性数据和详尽的分析资料,清楚地说明问题,有效为领导决策服务。因此,统计工作不仅要从当前国有资产管理的实际出发,而且要着眼于国有资产长远发展的需要。既要为中央决策和进行全国性的分析服务,又要适应机关后勤体制改革的需要。目前国有资产统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管理分散,制度不健全通过近年的清产核资和国有资产统计工作,我们发现在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是资产管理分散,缺乏统一领导,各自为政。二是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购置或购建的资产不能及时入账,形成大量的账外资产。三是账实不符,账面资产大于或小于实有资产数,即账面资产数额不能随着资产增减而随时进行调整。
(二)基础工作薄弱,数据不准确由于长期以来资产管理一直依附于财务管理,而会计核算又是资产核算的基础。因此,国有资产统计的基本体系是和会计制度紧密相联的,报表很多指标项目是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财务主体指标列示和展开的。在基层单位,国有资产统计报表任务的完成,基本上是由财务人员承担的。统计的生命在于真实。统计报表中的数据,凡属于会计指标,一定要从账上提取数据,一定 要保证数据的真实、准确。但有些单位的报表数据在校验过程中出现问题后,一追查,填报人竟说不清楚数据的来源;有的报表中表内和表间的平衡关系也存在严重不平;有的单位甚至存在几套报表的现象。我们应该认识到,错误地反映情况,将给领导决策和我们的工作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
(三)分析报告不认真国有资产统计工作作为决策的依据,必须对数据资料进行客观的分析。
目前由于我们的统计工作不仅基础薄弱,资料不准确、不系统,同时更缺乏对资料详细的分析。对报表数据分析的过程,实质上是对单位资产状况、经营状况的综合检验,如果我们能通过对统计报表数据的分析,掌握和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及时地给领导提供有关信息,对提高单位的经济效益将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随着机关后勤体制改革的深入,解决经济领域中深层次的问题越来越紧迫,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已逐步成为共识。为此,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做好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一)统计工作要争取各级领导的重视领导重视是做好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要根据整个经济发展的要求对统计资料提供准确的数据和精辟的分析。做到了这一点,就会使得领导认识和重视统计工作。如果数据总是不准确,状况总是不清楚,也就难以引起领导的重视。领导重视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统计工作自身的质量。
(二)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制度朱基同志在1994年全国国有资产管理暨清产核资工作会议上就对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同志讲道:“要有一套基础管理制度,随时监视国有资产变化的情况和国有资产在经营管理和转移中的流失情况”。要做好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必须有相应的手段,最主要的手段应该来自于工作的制度化和权威性。为此,我们首先制定并下发了国管局《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国有资产年度报告制度》和《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对全局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和统计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并将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统一纳入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为逐步建立起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制奠定了基础。国管局又陆续制定了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考核暂行办法》、《国有资产处置暂行办法》等规章制度,逐步建立健全国有资产使用、经营管理责任制,加强全局国有资产监督管理。
(三)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共同做好国有资产统计工作建立健全与机关后勤体制改革相适应的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制度,必须要有一支精明强干的统计工作队伍。首先要抓好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目前,大部分单位的国有资产统计工作都由财务人员承担,我们作为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要积极为基层单位的同志创造工作条件,并将工作完成情况作为考核和评价各单位工作成绩的重要内容反馈给单位。我们必须广泛做好国有资产统计的宣传发动和层层组织好业务培训工作,提高统计工作人员的统计工作水平和计算机操作技能,力求减少报表的重复设置,充分利用计算机管理的有利条件,争取所有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都能正确地运作。在报表收集、录入的过程中,要定期进行督促,及时进行检查,必要时可登门拜访单位主管领导,以保证统计工作及时、正确地完成。在统计资料的汇总过程中,要严格把关,按规定要求汇总。保证数据资料的准确、高质量。
(四)加强对数据的分析处理和运用工作统计作为决策的依据,就必须对资料有客观的分析。这种分析有两个必要的条件,一要充分地占有资料,二是有科学的分析方法。为加强宏观管理,深化机关后勤体制改革,促进机关后勤经济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必须建立对企业、单位资产存量、资产结构、资产分布、经营效益和存在问题等数据进行分组、分类统计分析制度。几年来,我们已初步掌握了较为全面的、系统的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的基础数据。这些数据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如果我们不加以充分利用,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所以,我们要深入做好数据分析和利用工作。一方面,对本部门和各单位的经济实力,资产存量、结构,营运效益和发展趋势等进行多方面的深入细致的分析,对数据信息的内涵加以深层次的开发,提出有情况、有数字、有措施的建议,切实起到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参考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把死数据变成活情况,对各项基础数据加以充分利用,善于从中发现问题和动向,积极为领导提供急需的信息咨询,切实起到深化机关后勤体制改革,为结构调整服务的作用,并给各单位留下一套完整的国有资产历史数据资料。282001年 第3期 《中国机关后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