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做好市县机关后勤体制改革(市县后勤)
积极做好市县机关后勤体制改革
——在市县后勤改革座谈会上的讲话(节选)
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 唐树杰
在新世纪刚刚开始,全国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已经启动的关键时刻,全国机关事务工作协会在北京召开市县后勤改革座谈会,交流市县后勤改革经验,研讨市县政府机构改革中后勤机构改革的问题,很有必要,也很及时,对推进市县机关后勤体制和后勤机构改革,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中央国家机关的后勤体制和后勤机构改革搞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国务院机构改革的顺利进行,关系到首脑机关职能活动的运转和公务员队伍的稳定,对全国各级政府机构改革也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央国家机关的后勤体制和后勤机构改革非常关心、重视和支持。在国务院机构改革和精简中,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一直是主管中央国家机关事务工作的国务院直属机构,地位作用没有改变,而且业务不断扩展,职能不断充实和加强。在1989年、1993年、1998年三次国务院机构重大改革中,国务院办公厅、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中编办,先后批转了国管局制定的《关于中央国家机关后勤体制改革的意见》(国机中编[1989]7号)、《国务院各部门后勤机构改革实施意见》(中编办[1993]33号)、《关于深化国务院各部门机关后勤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办发[1998]147号)等政策性文件,指导中央国家机关后勤体制和后勤机构改革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而且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实现了机关后勤管理职能与服务职能的分开,有力地配合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公务员制度的实施,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要求的机关后勤管理体制,为实现后勤管理科学化、保障法制化、服务社会化奠定了基础;(二)强化了机关后勤管理工作,规范和完善了后勤行政管理职能,加强了对机关后勤工作的集中统一管理、宏观指导和对后勤资源的监管力度;(三)加强了机关服务中心建设,明确了机关服务中心的性质和任务,推进了后勤服务单位内部机制改革,提高了服务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发展了后勤服务产业;(四)进行了后勤服务费用结算制度试点,进一步理顺了机关与后勤服务单位之间的关系,加快了后勤服务商品化、市场化进程,也为促进后勤服务联合,实现后勤服务专业化、产业化创造了条件;(五)推进了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了公有住房出售进程,建立和完善了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制度,初步形成了新的住房制度;(六)在中央国家机关试行了政府采购制度,组织了办公设备采购,会议和汽车修理等定点服务招标认定,节约了支出,提高了经费使用效益,也从源头上遏制了腐败。
中央国家机关的后勤改革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改革的任务还很重,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完善和提高。省级机关后勤工作参照中央国家机关改革的文件和经验,早在这次省级政府机构改革前,积极推进后勤体制改革,加强后勤管理,转换后勤服务机制,发展后勤服务工作水平,增强了保障能力,保证了机关职能活动的顺利进行,进一步显示了后勤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普遍受到领导的肯定,也为在省级政府机构改革中加强后勤机构和扩大职能打下了基础。
在省级机构改革中,各省区市党委、政府对省级后勤机构的设置和后勤改革都很重视和关心,不少省领导亲自批示和过问机关后勤改革。目前,省级机构改革,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区市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已经基本结束。据我们了解,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有24个省区市设立了机关事务管理局。不仅原有的21个管理局都保留了,吉林、江西、宁夏等省区还新成立了管理局,有的省管理局由原来的副厅级机构升格为正厅级机构。有7个省区市虽没有单独设立机关事务管理局,但由省政府办公厅加强了对政府机关事务工作的管理。从总体上看,通过这次省级机构改革,省级机关事务工作的地位作用进一步提高,后勤行政管理职能普遍得到加强,在原有职能的基础上还新增加了职能,如有的增加了监管省级机关国有资产的职能,政府采购职能,接待工作职能,指导全省后勤改革的职能等等,进一步加强了对省直机关后勤工作的集中统一管理。
中央国家机关和省级政府机关后勤改革的实践与发展进程证明,有一个后勤管理机构组织、协调、指导后勤工作与后勤改革是必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后勤保障与支持,后勤保障与服务需要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形势而不断深化改革、转换机制。这样,机关后勤工作才能做到为中心工作服好务,保障有力。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区市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2001年市县将进行政府机构改革,这既是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搞好市县后勤机构改革难得的机遇。
目前,市县政府机关后勤机构的设置大体有三类:一是从省到下面的市县都设有机关事务管理局,如浙江省、江苏省;二是省级有管理局,市县有的设有管理局,有的没设管理局;三是省级没有设管理局,而市县有的设有管理局,有的没设管理局。从多年来运转和实践情况看,凡是设有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市县,普遍加强了对后勤工作的管理,规范了各方面的服务,优化了后勤资源配置,开展了服务经营活动,增强了保障能力,提高了后勤经济效益,为机关和职工办了许多实事、好事,改善了机关和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同时也减轻了领导和职能部门的事务工作,提高了政府机关的工作效率。
1999年11月,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王忠禹在全国机关事务工作协会第二次代表大会暨机关后勤改革座谈会上讲话指出:“地方政府在机构改革中,要根据政府机构改革的总体要求,认真研究和提出深化政府机关后勤体制改革的方案,把机关后勤改革这件事抓好。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后勤行政管理职能,强化宏观管理和指导。要把政府机关行政事务方面的工作集中统一管起来,把政府职能部门管不了、不便管和可以不管的事务工作交给机关事务工作部门去管,这样有利于减轻领导的负担,减少职能部门的事务,以便集中精力抓大事,提高政府机关工作的办事效率。”我认为,这也是指导地方市县后勤改革的重要精神,应当认真宣传贯彻,把市县政府机关后勤改革这件事抓紧抓好。为此,当前应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做好机构改革前的基础准备工作。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必然要在上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下,由当地市县党委、政府统筹考虑。市县后勤管理机构改革是市县政府机构改革的一部分。市县机关后勤主管部门要认真总结以往后勤改革的经验,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做好相关的文件材料和数据统计工作,积极主动地向人事、编制部门和主管领导反映情况,争取支持。
二是配合相关部门提出深化后勤改革的实施方案。政府机构改革涉及机构和职能调整。作为市县机关后勤主管部门,应深入调查研究,参照国务院有关机关后勤改革的文件精神,借鉴中央国家机关和省级机关后勤改革的模式、经验和作法,结合本地后勤工作的实际情况,配合机构编制主管部门,提出后勤改革的实施方案,供领导决策,以便使后勤改革与政府机构改革相适应,同步实施。
三是主动提出后勤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的意见。按照市县政府机构改革的总体要求,本着“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从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兵简政,提高效率出发,提出后勤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和职能配置意见,供领导讨论决策。
四是做好后勤干部职工的思想稳定工作。机关后勤工作关系到政府职能的正常运转和机关干部职工的工作、生活。要教育和引导后勤职工顾全大局,在政府机构改革过程中做到思想不乱,工作不散,管理不松,服务不差,保证政府机构改革的顺利进行。
五是认真履行政府赋予的职责。在机构改革过程中,要提前制定办法,积极做好机构撤并、调整中国有资产的管理、调配和处置工作,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为政府当好家、理好财、管好物。
总之,我们不要消极的坐等机构改革,而是要积极地开展工作,争取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102001年 第4期 《中国机关后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