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机关后勤文化建设的思考(理论探讨)
关于机关后勤文化建设的思考
姚万垠
21世纪将是文化管理和服务制胜的时代。目前,影响后勤服务产业发展和走向的既有技术和资金原因,更有文化建设薄弱的问题。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土壤中的后勤文化的建设,将成为后勤产业发展,行业竞争,应对市场挑战,乃至后勤实体自身建设的“牛鼻子”。因此,构建后勤文化无疑是一项战略举措,理应及早着手,认真抓好抓实,才能立于主动。
一、后勤文化建设的魅力所在后勤文化属微观亚文化,如同连队文化、农村文化、社区文化、中关村文化等文化现象一样,一经形成,就独具文化“渗透力”和“穿射力”,产生强大的导向、约束、凝聚、感召、指导、激励和辐射等多种功能。先进有效的后勤文化对后勤单位来说,是灵魂统帅和精神支柱,其“引擎”、“淬火”和“升华”功能显而易见。
(一)优良文化具有灵魂效应。好八连,天下传,拒腐蚀,永不沾,数十年,如一日,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连队文化建设搞得好,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拒腐防变的“小气候”,靠旺盛的“人气”扶正压邪,使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香风毒雾”不能进入军营,无法同战士贴身。同仁堂药业在我国经历沧桑330年而能永葆青春,靠的是“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诚实守信文化理念原则支撑,人人自觉信奉,严格遵守,痴情不改,极端负责,精益求精,持之以恒,形成了独特的敬业精神和风格习惯,发挥了文化力的特效功能。我国未来的后勤服务业,面临复杂的市场环境和强劲的竞争对手,需要依靠后勤文化来营造有行业特色优势的独特小环境。
(二)优良文化具有竞争效应。没有文化底蕴的竞争,从来就是脆弱乏力的竞争。闻名遐迩的牛仔服,所以能令从总统王侯到平民百姓无不倾倒而百年风靡不衰,就是因为牛仔服文化的魅力无穷:“不!它不是牛仔服,因为它人见人爱;不!它不是时装服,因为它百年不衰”。肯德基打入中国市场,给中国的快餐业带来了全新的管理模式和文化理念,至2000年底在中国建立的连锁店已达400家,超过了麦当劳。上海华荣鸡公司即使出于强烈的爱国心与其叫板,曾让众多中国人拍手称快,许多有爱国心的消费者前往光顾,主动解囊,但却于事无补,曾几何时就败下阵来,究其原因,前者将产品品牌、服务质量与美式快餐文化融为一体,捆绑起来经营,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文化力效应,而后者只有产品的抗衡,在市场竞争意识、理念、策略、技巧上相距甚远,输在了没有文化力底功的支撑上。未来后勤服务竞争,说到底是文化力的抗衡,有文化附加值的后勤服务产品,才是有自己特色和核心优势竞争力的商品。
(三)优良文化产生高效益。不可否认,现如今我国后勤战线的广大职工队伍整体文化素质偏低,观念滞后,知识陈旧,技术单一,手段落后。这种状况很难适应经济市场化和后勤服务社会化的需要,在一些人中确实存在着“刀架在脖子上还是干不好”的问题。这就是后勤文化建设面临的艰巨任务。作为美国饮食文化的使者,麦当劳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设2万多个连锁店,每天销售几亿个“汉堡包”。品质上乘,服务周到,环境清洁,经济实惠,独树一帜。其中一个“快”字,让人情有独钟。顾客一站到柜台前,热气腾腾的汉堡包和咖啡就立马送到,即使最忙时,也只需一两分钟时间。究其原因,同员工的文化素养密切相关。麦当劳的服务员一身三职,收银、开票和供食品兼而顾之,技术娴熟,动作神速,节奏明快,犹如艺术演示,绝无生硬忙乱之感。据称这是“麦当劳大学”培训教育的功劳。麦当劳的员工,招工必须培训10天,以后每年各类人员都要接受至少6日以上的专门培训,长此以往,雷打不动。通过不懈的上岗培训、定向培训、转岗培训、技术培训,以及学历教育和职外培训等,使各类人员对相关业务知识、技术技能和职业规范,了如指掌,入脑入心,熟练操作,游刃有余,成为“行家里手”,加之辅以有效的管理,岂有效率不高、效益不好和服务不到家之理。由此可见,我国后勤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
二、后勤文化的精髓是树立行业价值观后勤文化是后勤职工在长期的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养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从广义的角度看,它是后勤理念形态文化、物质形态文化和制度形态文化的复合体,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因此,构建后勤文化要以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为指导,突出人文主体重点,把握价值观念要点,体现文化形态体系的本质特征和后勤发展进步的目标要求。
首先,要反映先进文化的方向。后勤文化的核心是后勤服务经营实体的价值观,基本问题是社会利益与后勤利益的关系,具体表现是要正确处理后勤与国家、与顾客、与协作者、与竞争者、与周边居民的多边利益关系。先进的后勤文化,理所当然是在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继承传统优秀的,借鉴外来先进的,形成自己特色”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微观文化,体现了后勤文化经济的一些共同的价值取向,诸如以人为本、顾客至上、质量第一、服务制胜、追求卓越、开拓创新、团队精神、诚实守信等先进正确观念理念。它既反映社会主义文化方向,又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也体现了后勤行业职业道德规范。事实上,后勤行业和后勤人为实现“以最低的价格换取最优惠的产品和服务”目标要求,应当而且必须恪守职业特点,甘做无名英雄,不为人先,吃苦在前,方便他人,默默奉献,乐于吃亏等等,体现“后勤人精神”的众多的优秀品质,无不是先进后勤文化滋润、熏陶和培育的结果。没有后勤文化的支撑,“后勤精神”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其次,要体现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后勤文化作为先进的意识形态和管理方式,是后勤改革和发展的“清道夫”和“保护神”。我国的后勤体制改革已进入关键时刻,面临诸多困难和严峻挑战,急需后勤文化为其鸣锣开道、保驾护航,构建全新的后勤文化迫在眉睫。要从实际出发,雪中送炭,营造以“单位协作和团队精神崇高”、“个人能力大小决定分工不同有理”、“劳动收益和资本收益分配方式合理”、“绩效工资差距拉大合情”、“市场配置资源合法”等观念理念为目标的单位人文小气候,以实现人们的精神解放,观念更新,思想进步,排除制度改革、机制转换、人事置换过程中的阻力和困惑,“催生老枝长出新芽”。
再次,要围绕“以人为本”的重点。事实上现代管理必须经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和文化管理三个阶段,文化管理是其高层次和趋于成熟的标志,而我国绝大多数企业正在经历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阶段的过渡。在文化管理阶段,“以人为中心”的非理性的文化管理将成为社会管理的主流。道理很简单,社会是由人构成的,事情是由人干的,而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并为思想感情所支配的。这正是文化管理的得力点。如果忽视了人的思想感情因素,忽视了管理不仅是科学而且也是艺术这样一个本质性的规律,那么现代管理就失去了前提基础、发展方向和前进动力。所以,构建后勤文化不能不特别关注后勤实体与员工的感情沟通、员工参与管理、员工自主管理、人才开放管理等非理性的管理方式方法,努力使人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实现“因人治事兴业”。这才是管理的高境界和大手笔。
三、后勤文化建设与后勤现代制度建设同步进行狭义的后勤文化是观念形态的范畴的概念,它有自己的一套要素、结构和运行方式。因此,构建后勤文化必然要使主体(文化观念形态)与客体(客观物质形态)相统一,使形与神合一,软件与硬件结合,才能相得益彰,形成“合力”功能,产生“合金钢”效果,发挥应有作用。在操作上要以制度建设为经,以文化建设为纬,使文化建设与制度建设同步进行,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把握好三个要点:
一是切入点。后勤文化是后勤行业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结合点,精神层面的问题是灵魂和关键,提高思想认识是制高点和切入点。屈人之兵,攻心为上。思想通达,左右行动。后勤文化建设要有所作为,必须切实解放思想深处存在的“可有可无”、“多此一举”轻视精神文化意识,否则即使有了完善的制度,完备的法律,照样会出现“写在纸上,贴在墙上,不落实在行动上”的形式主义后果,甚至导致后勤精神、物质文明建设的滑坡。
二是重合点。后勤文化的结构可划分为精神层、制度层和物质层三个层次。精神层指后勤人的共同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精神风貌等,包括最高目标、经营之道、单位精神、宗旨风貌、道德规范等;制度层指单位成员在共同的服务经营活动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具有普遍意义的一般工作制度和非程序化的特殊制度,以及陈陈相因、约定俗成的传统习惯风格等;物质层指形成后勤文化的精神层和制度层的条件,包括有形的和折射出的表象形象等。后勤文化的基本内涵,同时与后勤现代制度的主体内容的重合整合结合,构成了现代后勤行业产业发展的完整内容和主体特色。
三是着力点。思想政治工作是培养后勤精神、建设后勤文化的主要手段,而后勤文化则为思想政治工作与行政管理工作密切结合提供了一个完好的形式。以形成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使后勤文化真正成为后勤事业发展壮大的灵魂。2001年 第4期 《中国机关后勤》